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应用重建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经肩胛盂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重建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经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8~58岁,平均39.7岁.其中重物砸伤10例,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者均采用肩胛骨后方经典Judet入路,使用重建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9~18个月(平均12.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5周,平均11.8周.根据Hardegg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1例出现肩关节僵硬.结论 应用重建接骨板及空心螺钉治疗经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可以有效复位及固定,避免肩关节僵硬及创伤性肩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透视与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与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MIS-TLIF手术方式治疗的52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采用脊柱机器人辅助MIS-TLIF治疗(A组);28例患者采用透视下辅助MIS-TLIF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通过CT平扫采用Gertzbein-Robbins对螺钉精准度进行评级。其中A级和B级被评估为满意置钉,C、D、E级被评估为置钉错误,采用Babu等方法评估螺钉对上关节突的侵犯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置入螺钉分别为96枚和112枚。术后3 d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法评估两组置钉精准度,A组中A级90枚,B级5枚,C级1枚,无D、E级置钉;B组中A级84枚,B级16枚,C级8枚,D级4枚,无E级置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9,P=0.000)。A组满意置钉率为98.96%(95/96);B组满意置钉率为89.29%(100/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04)。术后3 d根据Babu等方法评估椎弓根螺钉对上关节突关节侵犯情况,其中A组0级90枚,1级4枚,2级2枚,3级0枚;B组0级86枚,1级12枚,2级10枚,3级4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3,P=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置钉失误造成的严重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9.06±1.60)个月。术后神经症状均改善良好,随访期间未见症状复发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的情况。结论:与透视下辅助MIS-TLIF相比,脊柱机器人辅助MIS-TLIF术式不仅更具有微创性与安全性,而且置钉精准更高,侵犯上关节突的发生率更低,明确减压靶点更精准,可用于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临时引流管夹闭对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行肘关节松解术的6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脉组(23例)、关节腔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静脉组在松止血带前5~15 min给予总量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节腔组给予1 g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灌注和静脉滴注,三组术后引流管均临时夹闭4 h。记录并比较各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出血量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引流量和失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和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结果 三组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第3天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病人均未接受异体输血。三组术后第1天Hb、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组和关节腔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静脉组和关节腔组术后24、48、72 h VAS评分,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肘关节MEPS评分,术后1、3个月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范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静脉滴注或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均能有效降低术后引流量和失血量,减少术后疼痛、红肿渗出、纤溶亢进,提高功能锻炼配合度,获得更好的早期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1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40例尺骨鹰嘴骨折,32例术后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100°或前臂旋转运动范围≤100°(僵硬组),208例术后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100°或前臂旋转运动范围>100°(非僵硬组)。分析性别、年龄、损伤侧别、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Mayo分型、固定方式、是否使用CPM机、是否合并其他骨折与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僵硬组与非僵硬组在损伤能量、骨折Mayo分型和固定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MayoⅢ型骨折是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常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能量损伤和MayoⅢ型骨折为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2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30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屈伸/旋转<100°(僵硬组),70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屈伸/旋转≥100°(非僵硬组)。分析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损伤是否优势侧、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桡骨头内固定构型、是否服用抗异位骨化药物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术后使用抗异位骨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术后制动时间>2周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能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与术后关节制动时间>2周是导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骨折术后肘关节出现肘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并谨慎处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钩钢板钩端深度与肩峰高度的差值对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13例使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IS分为两组,SIS阳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为(30.24±6.98)岁(19~48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SIS阴性组88例,男49例,女39例,年龄为(33.24±9.27)岁(21~54)岁,左侧31例,右侧57例。基于冠状面CT测量病人的肩峰高度,记录病人所用钩钢板的钩端深度,并计算两者的差值。结果 SIS阳性组与SIS阴性组的肩峰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5,P=0.587)。SIS阳性组钩钢板的钩端深度与肩峰高度的差值为(8.063±1.150) mm(5.5~10.4 mm),SIS阴性组的差值为(6.715±1.820) mm(3.68~10.1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4,P=0.001)。钩钢板钩端深度与肩峰高度的差值>6 mm的病人中SIS的发生率(29.11%)与差值≤6 mm的病人中SIS的发生率(5.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6,P=0.006)。结论 锁骨钩钢板的钩端深度与肩峰高度的差值大于6 mm可能是锁骨钩钢板术后发生SIS的影响因素。术前测量肩峰高度可以对术中选择钩钢板的型号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腰椎后路术后ASD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采用CBT螺钉内固定技术(CBT组),32例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技术(PS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水平、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末次随访螺钉松动断裂情况。结果 本组60例病人随访(12.68±2.91)个月(8~18个月)。CB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 d的CPK水平均低于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BT组术后1周的腰痛及下肢疼痛VAS评分低于P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38);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ODI、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BT组术后有3例病人各有1枚螺钉穿破骨皮质,PS组有4例病人术后第1天出现中度贫血,两组病人术中均未出现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病人术后末次随访X线片均未见螺钉松动断裂情况。结论 CBT内固定技术与传统PS内固定技术相比,能达到同等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术区暴露范围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具有一定的微创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万爽力,比较两组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减停率、静息心电图变化及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硝酸甘油减停率、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变化及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达到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以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