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体后缘离断症(PRAS)又称腰椎后缘椎骨内软骨结节、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常见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继发腰椎椎管狭窄,引起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麻木或间歇性跛行,严重时伴有马尾神经症状[1-3]。根据离断物的大小和位置,分为小中央型、小外侧型、大单侧型、大中央型、大双侧型[4]。虽然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是治疗PRAS的有效方法[2,5-6],但随着脊柱内窥镜技术、微创理念及手术工具的不断改进,近年来,有学者[7-11]采用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PRAS,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对于下位椎体后上缘大中央型PRAS,内窥镜技术处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2],如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盲视处理上关节突时血管及神经损伤风险较高;Yeung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操作区域不精准,无法到达侧隐窝[13]。近年来的全可视内窥镜技术在可视下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若充分显露神经根及硬膜囊,需要去除较多的关节突,影响脊柱长期稳定[14-15]。2018年6月-2020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采用全可视脊柱内窥镜下靶向侧隐窝入路技术治疗PRAS患者32例,该技术可在保留小关节完整性的前提下,切除上关节突下半部腹侧以及部分椎体后上缘,彻底切除致压物,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并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OLIF治疗的105例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57例;年龄29~87岁,平均64岁。统计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105例患者共210个节段融合,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个月。术中出血量为100~300 mL,平均90.2 mL。手术节段L1~533例,L5~S18例,L1~5联合L5~S1同时手术64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行CT检查,其中99例植骨融合,椎间融合率为94.3%(99/105)。共1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2%(17/105)。融合器沉降5例(4.8%)、肠梗阻3例(2.9%)、血管损伤2例(1.9%)、逆行性射精1例(1.0%)、假关节形成6例(5.7%)。5例融合器沉降均为轻度,未予特殊处理继续随访;3例肠梗阻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血管损伤均在术中修复;1例逆行性射精请泌尿外科会诊进行康复治疗后逐渐缓解;6例假关节形成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并继续随访。结论与其他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式相比,OLIF具有临床疗效良好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虽然内踝骨折和外踝骨折的治疗原则已被广泛认可,但对于后踝骨折的治疗仍有较多争议。笔者对近几年关于后踝骨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共有33项研究950例患者(8项研究属于生物力学领域和25项属于临床医学领域)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提示后踝骨折患者预后较内踝和外踝骨折患者差,但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后踝骨折块的大小影响患者预后。虽然关于后踝骨折的治疗尚未有一致观点,但多数医师认为后踝骨折块的大小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大影响。其他因素如骨折移位情况、关节面有无台阶、胫距关节残余半脱位等对预后有影响。虽然间接的证据表明较大的后踝骨折块及骨折移位与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生有关,因而可能需要手术固定,但是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1/4会影响踝关节骨折的预后,故后踝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更多考虑骨折移位程度及胫距关节脱位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评估维生素C在预防四肢创伤或围手术期发生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有效性。方法用于文献检索的数据库有:Ovid EMBASE,Ovid MEDLINE,CINAHL,the Cochrane Databas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从中检索关于围手术期患者每日服用不少于500mg维生素CRPS发病率的文献。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选中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1篇是关于足踝创伤或手术患者,另4篇是关于上肢创伤患者。所有5篇文献的研究均满足了除干预措施外的最小异质性(Tau~2=0.00)。最终Meta分析显示,在患肢受伤或手术后口服维生素C至少500mg,疗程50d,比值比(OR)为0.20[95%CI=(0.12,0.34)]。结论创伤或术后当天开始服用维生素C可以有效预防CR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患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经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69例,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低剂量(2.0 m L且3.0 m L)组(22例)、中剂量(≥3.0 m L且6.0 m L)组(28例)、高剂量(≥6 m L)组(19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CT数据,利用Mimics 10.01和Abaqus 6.8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患椎的上终板分别施加0.3 MPa(低压力)、1.0 MPa(中压力)、4.0 MPa(高压力)的轴向压力,观察不同载荷下的应力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5例(7.25%),均未出现神经症状;低剂量组1例,中剂量组2例,高剂量组2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相邻椎体再发骨折。在低压力(中立位)时,患椎下位椎体的应力较术前增加约22%,上位椎体的应力增加约15%。在中压力(正常活动)、高压力(突然摔倒)时,高剂量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较低压力时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与低压力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可引起患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改变,相邻椎体所受的应力随着轴向负荷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患者问卷(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2年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垂直偏距(SVA)、冠状面平衡、T1骨盆角(T1PA)及PI-LL,记录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2年ODI将患者分为功能最佳组(ODI≤15%)和功能最差组(ODI>50%),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7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1.8%(33/79),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功能最差组21例,功能最佳组30例。功能最差组患者BMI、术后重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前ODI、SRS-22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术前矢状面失衡(SVA≥5 cm)患者比例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痛VAS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矢状面失衡患者比例、PI-LL和T1PA高于功能最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术前高ODI、术后2年SVA≥5 cm和术后2年高T1PA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矫形能够改善ADS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BMI、术前ODI、术后2年SVA和术后2年T1PA影响术后功能恢复,故应基于脊柱矢状面整体平衡状态制订ADS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手术步骤在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自2010-01—2014-01诊治并符合标准的82例锁骨中段骨折,42例内固定术中采用标准化手术步骤(标准组),40例由手术医师根据经验自行决定手术步骤(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标准组手术时间(35.30±18.14)min,术中出血量(30.50±16.24)ml;对照组手术时间(68.55±17.54)min,术中出血量(88.22±12.48)ml;标准组手术时间(t=2.09,P=0.03)、术中出血量(t=1.98,P=0.01)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2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在术后3~6个月完全愈合。标准组切口均一期愈合。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经过2个月换药后愈合;1例锁骨下静脉损伤,术中给予修补后预后良好;1例2个月后复查钢板拔出,二次手术后骨折愈合。结论采用标准化手术步骤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微创与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使用数据库和网上资源检索,再辅以手工检索,中文检索词选择"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开放",英文检索词选择"minimally invasive discectomy""open discectomy""mircodiscectomy",纳入关于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数据的合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应用Gradepro软件对每项研究指标进行证据分级。主要提取的数据包括病例的基本特征、手术相关指标、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功能改善。结果经过检索筛选共纳入10篇文献,文献质量评价均为高质量RCT。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优于开放手术;而在手术时间、术后下肢疼痛、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腰部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优于开放手术,但总体疗效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