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二次穿刺活检用于明确诊断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2次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根据最终诊断结果,比较2次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并发症及初次活检误诊的危险因素。结果 40例中,17例初次活检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一致(确诊组)、23例诊断不一致(误诊组),诊断准确率为42.50%(17/40),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39例二次活检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7.50%(39/40),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0/40)。二次活检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与初次活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灶性质和气胸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二次穿刺活检用于明确诊断肺部病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植入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手术前后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行PCI手术共处理病变血管164处,共植入186枚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术后120例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手术植入成功率为100%.其中1例AMI患者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心肌梗死,5例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3~24个月,再发劳累型心绞痛4例,其中1例为未植入支架血管发生狭窄,3例发生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5%.结论: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近、远期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术前增强扫描在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及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期间诊断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将术前增强CT影像学特点与术后淋巴结病理分期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5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2.5%,CT结果显示72例患者淋巴结肿大,占60.0%。CT检查淋巴结肿大结果:48例无淋巴结肿大,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2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同时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直径3cm,尤其是7cm,淋巴结最小直径1cm,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 CT通过诊断淋巴结大小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误差。肿瘤直径3cm,尤其是7cm,淋巴结最小直径1cm,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原位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4月,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应用原位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22例腰椎疾患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体温、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椎疼痛情况;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术后疗效评定;采用Jorgenson标准评价术后融合节段的融合率.结果 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JOA评分:优4例,良14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良13例,中5例,优良率为77.3%;ODI指数评价:优3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0.9%.术后1年X线片示脊柱融合20例,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0.9%.结论 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GST-π和MDR1 在乳腺癌中共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谷光苷肽S 转移酶 (GST π)和多药耐药基因 (MDR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共表达机制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复合定量RT PCR技术 ,检测 79例乳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其中MDR179例 ,GST π 6 5例。观察DMR1和GST π的共表达率并与TNM分期、受体表达、是否术前化疗作相关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MDR1和GST π阳性率分别为 96 2 %和 70 7% ,共表达率为78 5 % ,两者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MDR1和肿瘤大小相关 ,而MDR1和GST π均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及是否术前化疗无关。MDR1、GST π共表达和单独表达率与是否术前化疗无关 ,而MDR1表达水平化疗后增高 ,GST π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MDR1、GST π共表达是乳腺癌耐药的特征之一 ,而MDR1可能发挥了主导作用。GST π和MDR1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说明两者可能有互相调节机制。监测MDR1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继发性耐药  相似文献   
7.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选择准确的教育评价方法可以提高和改善医学生外科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和要点分析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DNA和RNA的斑点杂交分析方法,对32例乳腺癌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GST-π和int-2基因的DNA扩增和RNA转录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发现GST-π在乳腺癌中存在基因扩增和明显的mRNA表达增强,GST-π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进行;癌基因int-2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同时还发现乳腺癌中GST-π与int-2基因之间存在有共扩增和共表达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兔腰椎间盘解剖学数据,并探讨兔腰椎间盘内显微注射方法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实验于2004-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实验动物选择三四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10只,麻醉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取出腰椎间盘观察其解剖结构。并测量椎间盘纤维环前后径长度,测量前部纤维环前后径长度,测量椎间盘前正中点到髓核中心点的长度。取同样10只白兔,麻醉后,右侧卧位,沿左侧12肋末向下至髂嵴做纵切口,切开胸腰筋膜后层,在骶棘肌和腰方肌的外缘与胸腰筋膜前层间钝性分离。推开腰椎间盘前方筋膜和前纵韧带,以椎体前方的纵性骨棘为标志从腰椎间盘前方中心点处垂直进针,以微量注射器注入25μL黑色墨水作为标记。体会显露椎体和椎间盘的入路和手术方式,观察侧方手术入路能否良好显露腰椎间盘,能否较好的完成椎间盘内注射。观察椎间盘内注射的入针点,进针长度,进针角度,注射剂量,注入结果。小心取出注射入墨水的兔脊柱(包含L1~L7范围),共计70个,迅速置入-20℃低温冷冻,2h后取出,微解冻后以尖刀从中间水平切开椎间盘,观察墨水注入髓核的情况。结果:20只动物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解剖学观察:兔髂嵴短,平髂嵴最高点连线在俯卧位时经过L6棘突,可做为手术操作的体表标志。椎间盘为三明治结构,上下为软骨终板,与上下方椎体相连;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层纤维环、内层纤维环、移行区、髓核。②手术入路:顺利显露出L3~L6椎间盘,显露操作时间平均为15min,共计70个椎间盘。⑧椎间盘内注射方法:选择在嵴状突起于椎间盘水平中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保持进针深度3mm,注射最大液体量25μL。注射效果理想者64个,其中L3~L6椎间盘共计40个,注射效果良好者39个,成功率97.2%。结论:通过对兔腰椎间盘的部分解剖学数据,椎间盘纤维注射的注射方式、手术入路的选择,进针点、进针长度、进针角度的确定、注射液体量的观察及实践,证明以本方法进行腰椎间盘内微量注射操作规范,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HIT基因位于染色体 3p14 .2 ,实验室的研究证实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FHIT基因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出现在多种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采用巢式RT PCR法对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骨髓瘤 (MM )等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检测 ,并对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序列测定。 98份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AML 38例 ,ALL16例 ,CML 34例 ,其它恶性血液病 10例。全部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诊断符合FAB诊断标准。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 2 - 3ml,分离单个核细胞 ,取 5× 10 7个细胞 ,用RTIZOL 试剂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行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回收目的片段 ,克隆到PGEM T载体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在 5 5 / 98(5 6 % )的被检测病例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在AML、ALL和CML异常表达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 38(5 8% ) ,9/ 16(5 6 % )和 19/ 34(5 6 %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未见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4 3/ 98(44 % )的患者表达正常转录本 (Ⅰ型 ) ,4 0 / 98(41% )的患者同时表达正常转录本和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