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6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在术中是否切除颈椎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还存在很多争议[1]。综合文献结果,多数认为术中切除颈椎PLL可以取得更确实、充分的减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更好的改善[2~5]。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经椎间隙切除颈椎PLL的关键是安全找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对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加以概括,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1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提出交感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认知正常与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海马亚区与序列位置效应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21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作为MCI组,同期选择体检中心及门诊的39位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成套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与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应用自动化海马亚区分割软件FreeSurfer计算各亚区体积,采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记录序列位置效应结果,观察2组人群亚区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序列位置效应的相关性。 结果: MCI组患者海马各亚区体积均小于对照组,但经多重比较的Bonferroni校正后,仅前下托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亚区与AVLT延迟回忆总分及首因分数呈正相关。 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MCI患者海马亚区体积减少,其中前下托萎缩更显著,与长时记忆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内行常规显露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做对比。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ODI评分;测量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测量术后1年时多裂肌残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0~54个月。小切口组平均随访时间35.5±7.3个月,常规显露组平均随访时间34.8±5.1个月。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腿痛VAS、ODI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小切口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3d和5d的CRP水平低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节段在末次随访时仍存在4.1°±1.5°的活动度,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断钉及螺钉松动病例,小切口组减压侧多裂肌残留率高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在术后3个月时有所增高,但在末次随访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小切口组2例切口延迟愈合,常规显露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显露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较常规显露小,对肌肉组织损伤小,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Dynesys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ynesys(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一种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内固定装置,由Stoll等[1]在Graf韧带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非融合内固定方式之一。其设计目的在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同时保留一定的椎体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减缓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s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Dynesys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现已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脊柱侧凸和腰椎滑脱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减压术后的辅助治疗。其适应证包括[2]:①腰椎管狭窄或退行性腰椎滑脱所导致的神经源性疼痛或椎间盘退变所导致的腰背痛;②减压手术导致的医源性腰椎不稳;③退行性脊柱侧凸所致的椎管狭窄并处于进展期。禁忌证:①Ⅱ度以上的峡部不连性或退行性椎体滑脱;②大于10°的退行性脊柱侧凸;③颈、胸椎;④局部有骨肿瘤、感染或骨折;⑤合并重度骨质疏松及其他代谢性骨疾病;⑥融合失败后的翻修术;⑦严重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椎间盘源性疼痛。现就Dynesys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解除神经压迫、改善症状的有效手段.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对术者而言,冈椎间盘突出复发需再次手术时,初次手术后形成的瘢痕也是不小的挑战.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TES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椎间孔入路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较多,相对传统术式具有很大优势,在此对这一技术近年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飞  李放  文天林  单建林 《人民军医》2012,(11):1102-110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临床常见病,常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OPLL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解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以往多以前路手术为主,但往往难以  相似文献   
8.
腰椎退变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椎体滑脱及退行性脊柱侧凸等,保守治疗通常无效,往往需要手术干预.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作为一种后路非融合内固定装置,目前已被广泛用来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与传统融合术不同的是,它能够在提供稳定内固定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固定节段的应力传导,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减小临近节段退变疾病(adjacent segments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率.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将Dynesys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其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球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全球肺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为我国相关研究和筛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间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研究相关文献,摘录其经济学评价方法及结果等信息,并进行质量评价。成本统一货币单位后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后计算与当年当地人均GDP比值。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1项基于人群随机对照试验,20项完全基于模型评价),整体质量较好;22项来自发达国家,11项筛查起始年龄为55岁,18项目标人群考虑了吸烟史;评价的筛查技术全部涉及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频率以每年1次(17项)和终生1次(7项)居多。22项研究可获得与未筛查相比的ICER,其中17项研究报道的ICER低于3倍当年当地人均GDP。各有15项和7项研究可获得每年1次和终生1次的ICER,其中各有12项和7项支持其经济有效,且终生1次略优于每年1次;不同筛查起始年龄和吸烟包年的经济有效性优劣差异不明显。结论 发达国家多开展基于模型LDCT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并结合年龄和吸烟史进行高危人群选择,初步提示该方案经济有效;可为证据有限的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但实施需结合当地卫生资源现状;预算有限时低频次LDCT筛查更佳,而筛查起始年龄和吸烟史等细节确定需结合人群特征进行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于本院住院的230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RDW,为每位患者计算CHADS2评分。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患者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随访满1年则随访结束,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结果脑卒中组患者的CHADS2评分、RDW、中性/淋巴细胞比非脑卒中组患者偏高,肾小球滤过率较非脑卒中组患者偏低。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CHADS2评分、高RDW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CHADS2评分、RDW、CHADS2评分联合RDW预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58、0.842。结论将CHADS2评分与RDW联合可提高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