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障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1])。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为常用的药物,长期服用药物有效,但近期症状无法控制或出现严重的多巴胺诱发的运动并发症~([2]),调整药物亦无法改善者,可接受治疗性外科手术。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or,DBS)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针对实体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围术期的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环节。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围术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手术会诱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手术及麻醉过程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麻醉方式和麻醉用药的选择也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的今天,麻醉科医师需密切关注围术期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及用药,力求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本文拟对丙泊酚和七氟醚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安奕  赵磊  王天龙  李丽霞  李中嘉  梁传玉  王沛 《北京医学》2021,43(8):767-771,776
目的 观察以丙泊酚或七氟烷为主的全身麻醉对开颅胶质瘤切除术术后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择期全身麻醉下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P组)和吸人麻醉组(S组),术中分别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七氟烷-瑞芬太尼的麻醉维持方案,每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异体血输注比例等术中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新发肢体活动障碍(21.7%,15/69),P组(28.6%)发生率高于S组(14.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8);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便秘(52.2%,36/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其次为术后恶心呕吐(36.2%,25/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9);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和以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均可安全应用于开颅胶质瘤切除术,两种麻醉方案对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预防有症状或者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术中阻断颈动脉缺血期可能会引起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术中脑缺血,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可以通过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 2)的变化从而反映颅内灌注,判断缺血的发生,由于其操作简单、无创,可以进行术中连续监测而广泛应用于CEA。文章结合近年国内外最新研究,分析CEA术中各种神经监测技术的实用性及准确性,围绕CEA术中各种神经监测技术、NIRS与其他监测技术之间的相关性、NIRS在预测术中缺血及术后过度灌注方面发挥的作用展开介绍,多方面探索NIRS在临床中的作用,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择期行手术的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Ⅲ级,年龄≥18岁。通过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风险因子得分,并在患者围手术期全程监测体温,保温措施由麻醉医生自行决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Brier评分评价低体温风险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472例患者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9.9%(141/472),术中采用主动保温率为26.3%(124/472)。通过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472例患者中,模型预测术中低体温AUC=0.729(95% CI=0.680~0.777);Hosmer-Lemeshow χ2=3.143,P=0.925;Brier评分0.34。其中非主动保温的患者中,模型预测AUC= 0.756(95% CI=0.704~0.808);Hosmer-Lemeshow χ2=7.457,P=0.488;Brier评分0.29。而主动保温的患者,模型预测AUC=0.747(95% CI=0.632~0.863);Hosmer-Lemeshow χ2 =4.754,P=0.783;Brier评分0.47。进一步将低体温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组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14.4%(95% CI= 9.6%~19.1%)、36.7%(95% CI=29.9%~43.5%)和58.2%(95% CI=46.1%~70.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4.112,P<0.001)。结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总体区分度较好,不论是否实施主动保温患者,该风险预测模型均有一定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