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多模式方式对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根据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2组,低风险组112例,男47例,女65例;年龄42~88岁,平均(72.40±13.29)岁;高风险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65~84岁,平均(78.50±12.76)岁。2组入院后即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高风险组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低风险组术后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连续14d;在出院前24h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有症状的肺栓塞发生在低风险组,而高风险组未发现肺栓塞。低风险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6例,高风险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选取例数较多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比较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血肿及胃肠出血病例数。低风险组分别是(538.10±390.20)ml,(30±19)g/L,0例,1例;高风险组分别是(585.95±403.96)ml,(32±20)g/L,1例,1例,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无明显差别,但在降低出血性并发症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多模式血栓栓塞预防方案可以保护患者,作为髋部骨折术后常规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永清  阮朝阳  项昶  张纲  朱群威  钱铮 《中国骨伤》2013,26(10):833-83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ur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高龄(80~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4例(PFNA组),男22例,女32例;采用传统开放复位钉板内固定术32例(对照组),男12例,女2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PFN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3.
65例浮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浮膝损伤多为高能量损伤,因其伤情复杂、合并症多、后遗症重,是骨科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治疗上容易顾此失彼,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自1997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32例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B组65例.所有患者术前1d停用促凝血药物.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处理股骨前,静脉注射肝素钠注射液15 U·kg-1,并彻底吸出股骨髓腔内容物;处理股骨时,尽量缩短下肢保持在同一位置的时间;术后立即开始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14 d,患肢穿弹力袜,同时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踝关节跖屈和背伸锻炼.A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丹参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用14 d;B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次0.4 mL,每天1次,连用14 d.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血肿和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①临床疗效.A组1例患者发生非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6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B组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2组患者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x2 =1.103,P=0.294).②安全性.A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529.60±386.80) mL]和血红蛋白下降值[(33.04±17.03)g·L-1]与B组[(548.75±403.46) mL,(35.01±21.04)g·L-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3,P=0.474;t=1.292,P=0.193).A组1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B组1例患者出现血肿,1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2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92;P=1.000).结论:丹参注射液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当.  相似文献   
5.
6.
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髁骨折相对少见,常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2005-08-2011-12我院手术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盘摘除并不同幅度椎间孔成形前后对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既往无腰椎疾病史的20岁男性志愿者,获取其腰椎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L_4/L_5椎间盘中度退变模型(M1)的基础上,模拟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技术,去除椎间盘左后侧约1/4纤维环中部及1/4髓核,模拟腰椎椎间盘摘除术,构建模型M2;以圆柱体代替环锯模拟切除L_5上关节突部分骨质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构建一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3(环锯直径5.0 mm)、二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4(环锯直径6.5 mm)和三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5(环锯直径7.5 mm)。给予特定加载条件,比较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变化。结果建立的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M1模型在各种工况下L_4/L_5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左侧较右侧大。M2模型在前屈工况下左侧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下降,右侧应力上升;在后伸工况下左侧应力上升,右侧应力下降;在右旋工况下,左侧应力变化不明显,右侧应力稍下降;在左侧屈及左旋工况下两侧应力均上升;在右侧屈工况下左侧应力稍下降,右侧应力变化不明显。除M5模型左旋工况下右侧应力增加明显外,其他各种工况下M3、M4、M5模型应力变化不明显。结论椎间盘摘除后引起病变节段关节突关节面所承载的负荷不对称;在精确穿刺的指引下,环锯直径5.0、6.5、7.5 mm行椎间孔成形对病变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何永清  项昶  阮朝阳  张纲  朱群威  钱铮 《中国骨伤》2011,24(10):879-880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出现多节段脊柱骨折伤情的机会增多,文献统计其发生率占脊柱骨折的3%~5%[1]。多节段脊柱骨折大多数情况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有较大难度,入路和固定方法的选择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的优势。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8例具有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适应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采用单位组随机排列法随机分成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通道组)和后路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传统组,包括后路椎间融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等),其中通道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3~74岁,平均(56.6±5.1)岁;病程4~22个月,平均(6.7±1.8)个月;合并糖尿病1例,高血压病6例,心律不齐2例。传统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3~73岁,平均(55.9±4.6)岁;病程4~26个月,平均(6.2±2.1)个月;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5例,心律不齐1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及骨融合例数和切口相关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6个月两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ODI评分通道组低于传统组(P0.01)。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在通道组分别为(167.3±30.2)min、(407.3±149.4)ml、(12.3±2.4)d,在传统手术组分别是(197.5±48.7)min、(786.8±147.8)ml、(16.5±3.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椎体融合率和融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相关并发症通道组4例,较传统组的7例明显减少(P0.01)。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较传统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对椎体融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