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方法:选择2002-01/200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48例(406髋),在治疗和随访中,共有15例(15髋)患者发生脱位(占3.7%),男6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58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3例(其中1例为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翻修病例),股骨头坏死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5 例,骨性关节炎2例.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外侧入路8例,后外侧入路7例.首次脱位时间:2周以内2例,2~4周3例,4~6周6例,6~12周3例,12周以后1例.发生脱位时的动作主要为:搬动患者2例,翻身2例,转身4例,由坐位试图站立3例,穿袜2例,拾物2例.根据临床分析和手术切开发现,前脱位6例,后脱位9例.根据双髋关节正位X射线片,发现假体位置安放正常5例,假体位置安放不当10例.发现假体脱位后,立即行闭合复位,其中11例成功复位,4例闭合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手术,并限制肢体活动.7例再次发生脱位,4例延长佩戴外展支架固定时间,另外3例行翻修术.结果:随访10~60个月,8例首次复位即获得成功,关节稳定性好,以后未再脱位.4例再次发生脱位患者,复位后延长支架固定时间,未再脱位.3例翻修者未再发生脱位.Harris评分为 (87±5)分.随访中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结论:髋关节置换早期脱位应强调以预防为主,复位后外固定时间要足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subvastus approach, 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MP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完成初次TKA的69例病人资料(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SVA组和MP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可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评价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SVA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1.48±1.35) cm,与MPA组的(15.24±1.41) 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1,P<0.001);两组间手术总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09,P=0.835;t=1.003,P=0.320);SVA组病人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为(1.52±0.62) d,MPA组为(2.61±0.9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2,P<0.001)。术后第3、7天SVA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优于MPA组,两组间比较,除外术后第7天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其他时间及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7天,MPA组病人的膝关节ROM(89.09°±5.51°、93.03°±7.06°)均小于SVA组(96.36°±4.55°、96.36°±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2,P<0.001;t=1.991,P=0.049)。术后2周,MPA组病人的KSS评分为(72.42±4.35)分,小于SVA组病人的(78.79±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术后第1、3、6、9个月,两组间KSS评分和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SVA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减少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髂骨截骨髋臼成形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 40侧成人臀部标本上对髋臼上方髂骨体的血供及手术截骨线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 ,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 结果 髋臼上方髂骨体血供来自臀上动脉深支及旋髂深动脉来源的滋养动脉及骨膜支。臀上动脉深上支出现率为 70 .6 % ,管径1.43± 0 .36 mm;臀上动脉深下支出现率 82 .4% ,管径 1.36± 0 .41mm;旋髂深动脉出现率 10 0 % ,管径 0 .35±0 .41m m。髂骨截骨线一部平行髋臼顶 ,另一部分纵弧形至髂前上棘后 3cm处。 结论 髋臼上方髂骨块具有丰富血供 ,截骨后可移动覆盖股骨头 ,截骨块具有较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 方法:选择2002-01/200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48例(406髋),在治疗和随访中,共有15例(15髋)患者发生脱位(占3.7%),男6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58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3例(其中1例为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翻修病例),股骨头坏死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5 例,骨性关节炎2例。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外侧入路8例,后外侧入路7例。首次脱位时间:2周以内2例,2~4周3例,4~6周6例,6~12周3例,12周以后1例。发生脱位时的动作主要为:搬动患者2例,翻身2例,转身4例,由坐位试图站立3例,穿袜2例,拾物2例。根据临床分析和手术切开发现,前脱位6例,后脱位9例。根据双髋关节正位X射线片,发现假体位置安放正常5例,假体位置安放不当10例。发现假体脱位后,立即行闭合复位,其中11例成功复位,4例闭合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手术,并限制肢体活动。7例再次发生脱位,4例延长佩戴外展支架固定时间,另外3例行翻修术。 结果:随访10~60个月,8例首次复位即获得成功,关节稳定性好,以后未再脱位。4例再次发生脱位患者,复位后延长支架固定时间,未再脱位。3例翻修者未再发生脱位。Harris评分为 (87±5)分。随访中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 结论:髋关节置换早期脱位应强调以预防为主,复位后外固定时间要足够。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2组,A组61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47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平均随访时间(6.5±1.2)年(5~10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年2组疗效无明显差别,>3年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中远期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6.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1998年 1月~1999年 12月我院收治 4例 ,占同期四肢长骨及骨盆骨折住院总数的 0 .35 %。经早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例中 ,男性 3例 ,女性 1例。年龄分别为17,2 4,30 ,6 5岁 ,平均 34岁。损伤原因 :车祸 3例 ,坠落伤 1例。 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 ,X线摄片提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左侧 2例 ,右侧 2例 (1例合并同侧髋臼骨折 )。发病距离损伤时间 :1~ 2 1h,平均 7h。脂肪栓塞综合征 3例发生于入院前运送途中 ,患肢均未行外固定 ;1例发生于排便时…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东地区学术委员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东地区学术会议,干2011年6月17日至2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本届会议得到了华东地区广大手外科工作者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共征集学术论文408篇、分8个版块进入《论文汇编》,共2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胶原酶预防肌腱腱鞘内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胶原酶预防肌腱鞘内粘连的作用。方法 采用鸡屈趾肌腱损伤的修复模型。实验趾和对照趾腱鞘内分别注入胶原酶和生理盐水。术后对实验趾和对照趾进行生物力学测定;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粘连性状、肌腱愈合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趾和对照趾的肌腱滑动距离和关节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趾优于对照趾。术后早期两者肌腱吻合口最大抗张力强度无差异。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实验趾肌腱粘连程度轻于对照趾。结论 胶原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拇指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修复。方法使用带神经血管蒂示指指背岛状皮瓣移植。结果一临床13例全部取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使用带神经血管蒂示指指背岛状皮瓣移植可较好地解决拇指软组织缺损及恢复感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9年3月,对94例颈椎损伤伴不同程度瘫痪者,在X线拍片后,均再行MRI检查,按颈脊髓不同损伤程度,分成五种类型行相应临床和康复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4例中,男86例,女8例,年龄19~63岁,平均43岁。伤者入院时间从2h~2周不等。入院时94例体检,全瘫痪者17例,重度不全瘫痪者25例,不全瘫痪者52例。1.2分型治疗第1类型:不全瘫者,X线无骨折脱位征,MRI影像示:颈脊髓肿胀,无椎管内压迫物。治疗采用颌枕带牵引3周,改用高颈围固定2个月。第2类型:不全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