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19-02诊治的60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0例采用椎弓根外入路PVP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经椎弓根入路PVP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正位穿刺到达中线情况以及术后2d疼痛VAS评分。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5(3~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正位穿刺到达中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骨水泥分布不均,1例上位椎间盘骨水泥少量渗漏;对照组出现1例椎体后缘骨水泥少量渗漏,均无特殊不适。2组术后2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PVP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是安全的、有效的,与经椎弓根入路相比,可减少手术时间与透视次数,并且术中穿刺较易到达中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早期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2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VP治疗的60例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32,从发现典型症状到采取手术治疗的时间<3周)和延迟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患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经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69例,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低剂量(2.0 m L且3.0 m L)组(22例)、中剂量(≥3.0 m L且6.0 m L)组(28例)、高剂量(≥6 m L)组(19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CT数据,利用Mimics 10.01和Abaqus 6.8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患椎的上终板分别施加0.3 MPa(低压力)、1.0 MPa(中压力)、4.0 MPa(高压力)的轴向压力,观察不同载荷下的应力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5例(7.25%),均未出现神经症状;低剂量组1例,中剂量组2例,高剂量组2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相邻椎体再发骨折。在低压力(中立位)时,患椎下位椎体的应力较术前增加约22%,上位椎体的应力增加约15%。在中压力(正常活动)、高压力(突然摔倒)时,高剂量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较低压力时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与低压力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可引起患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改变,相邻椎体所受的应力随着轴向负荷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钝性心肌挫伤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发生率较 高,但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 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钝性心肌挫伤,取得较好疗 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ICU病房 2005年 3月-2008年 12月住院钝 性心肌挫伤患者 72例,均有明确的临床钝性胸部创 伤的病史,并符合心肌挫伤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微创与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使用数据库和网上资源检索,再辅以手工检索,中文检索词选择"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开放",英文检索词选择"minimally invasive discectomy""open discectomy""mircodiscectomy",纳入关于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数据的合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应用Gradepro软件对每项研究指标进行证据分级。主要提取的数据包括病例的基本特征、手术相关指标、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功能改善。结果经过检索筛选共纳入10篇文献,文献质量评价均为高质量RCT。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优于开放手术;而在手术时间、术后下肢疼痛、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腰部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优于开放手术,但总体疗效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胞质中有双重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的功能包括:生成活性氧(ROS)、参与凋亡、参与营养物质包括脂肪和丙酮酸的代谢和氧化等[1].线粒体因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称为线粒体病也称为线粒体细胞病.其中,以骨骼肌受累为主者称为线粒体肌病,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本文就常见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特征和报道的常见突变位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环内酯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和氟喹诺酮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对ICU中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入选的107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A组54例,采用大环内酯联合β-内酰胺治疗;B组53例,采用氟喹诺酮联合8-内酰胺治疗。分别观察其病死率、不适当抗生素治疗率、细菌清除率、入住ICU时间。结果:A组死亡率降低、入住ICU时间缩短(P〈O.05),但细菌清除率和不适当抗生素治疗率两组无差异。结论:与氟喹诺酮相比,大环内酯联合β-内酰胺治疗能降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缩短人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远端锁钉放置困难的关键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传统组纳入自2011-01—2013-12诊治64例下肢骨干骨折,术中按标准远端锁定装置进行操作,如置钉失败则改为徒手锁定。改进组纳入自2014-01—2016-12诊治68例下肢骨干骨折,在总结传统组远端锁钉放置困难主要原因基础上,改进技巧放置远端锁钉。结果传统组64例中出现7例远端锁钉放置困难,其中软组织阻挡导致压杆冠状位偏移4例,压杆矢状位不到位3例,最终均改为徒手置钉。改进组68例中一次性置钉成功67例,出现远端锁钉放置困难1例,为肥胖患者,骨折断端复位不理想,压杆矢状位弹性不到位,通过人工压杆置钉成功。改进组锁钉放置困难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远端锁钉放置困难的关键原因是定位压杆不到位,采用远端锁钉定位切口充分显露、压杆透视证实、人工压杆等技巧能顺利置入远端锁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