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1.
目的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评价舒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就诊的气管异物患儿60例,ASAⅠ~Ⅲ级,年龄10个月~4岁,体重8~18kg,随机分为两组(n=30):F组(芬太尼组)和S组(舒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两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氯胺酮1~2mg/kg后,静脉输注异丙酚10mg(/kg.h)。术中保留患儿的自主呼吸,记录HR、MAP和SpO2的改变;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HR、MAP和SpO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组内比较,进镜后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进镜即刻、进镜后5min、和退镜即刻的HR增加,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除S组诱导期和术中的呼吸抑制比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芬太尼相似,呼吸抑制作用轻,对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运用超声引导下和传统解剖定位对新生儿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新生儿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及实验组(D)各30例。D组使用超声定位进行颈内静脉穿刺,P组采用解剖定位进行穿刺。结果 D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超声定位有助于操作者顺利完成新生儿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简单安全,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门诊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拟行门诊无痛肠镜检查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年龄3~14岁,随机分为两组(n=30):R组:0.5μg/kg雷米芬太尼加2mg/kg丙泊酚;K组:2mg/kg氯胺酮加2mg/kg丙泊酚。若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5~1mg/kg。结果麻醉诱导后R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而K组MAP、HR轻微升高。R组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时间比K组显著缩短(P<0.05),K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比R组明显增多(P<0.05)。而R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K组多。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门诊无痛肠镜检查,具有诱导平稳、麻醉效果好、苏醒迅速完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评价舒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就诊的气管异物患儿60例,ASAⅠ~Ⅲ级,年龄10个月~4岁,体重8~18kg,随机分为两组(n=30):F组(芬太尼组)和S组(舒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两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氯胺酮1~2mg/kg后,静脉输注异丙酚10mg(/kg.h)。术中保留患儿的自主呼吸,记录HR、MAP和SpO2的改变;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HR、MAP和SpO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组内比较,进镜后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进镜即刻、进镜后5min、和退镜即刻的HR增加,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除S组诱导期和术中的呼吸抑制比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芬太尼相似,呼吸抑制作用轻,对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曾焱  李超  彭晓晗 《西南军医》2010,12(4):615-617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硬质支气管镜置入条件评分的可行性。方法就诊于本院的气管异物患儿7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ASA体格情况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3岁,体重9~16 kg,随机分为两组(n=35):Ⅰ组(不评分组)和Ⅱ组(评分组)。麻醉诱导: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μg/kg,并静脉输注异丙酚10~12 mg.kg-1.h^-1。Ⅰ组诱导后9 min,Ⅱ组评分达到5分时置镜,两组术中出现体动或呛咳时均追加异丙酚1~2 mg/kg。记录置镜即刻(T0),置镜后5 min(T1)、10 min(T2),退镜即刻(T4)的HR、MAP和SpO2;记录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以及术中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两组间各时点HR、MA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T1和T2的HR增加,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诱导时间延长,异丙酚用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和苏醒期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去氧饱和(SpO2〈90%超过5s定义为发生1次去氧饱和)、呛咳和体动的发生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支气管镜置入条件评分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帕金森病(PD)撤药恶性综合征又称为类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是PD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致死性临床少见病[1],常由抗PD药物更换、减药或突然停药引起,1981年由Toru等[2]首先报道。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患者,男,68岁,因"渐起双上肢抖动14年,凭空视物7年"于2015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2001年因外伤导致腰部受伤,渐起双上肢不自主抖动,当时未予重视。2006年行腰部手术,肢体抖动症状加重; 2007年在外院诊断为PD,后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