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2例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T型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随访27例术后最大功能恢复结果,T型钢板、张力带钢丝治疗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效果满意。克氏针固定强度差,仅适合骺离骨折及老年二部分骨折患者。涉及肱骨解剖颈伴骨缺损者,块状植骨既利于肱骨近端结构形态恢复,又利于增加内固定稳定性。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粉碎骨折、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尚可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敬锋  张伟滨 《中国药师》2003,6(5):302-305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商品名:欧菜)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利百素凝胶平行对照研究,共完成72对(144例)。所有病例均为临床确诊的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按损伤面积的大小,采用1g凝胶/1%体表面积涂抹在患处,每日4次,疗程14d。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静态时疼痛强度、静态时疼痛强度等级、局部压痛强度、局部压痛等级和局部肿胀评估等指标缓解程度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各单项指标的缓解程度、疗效、有效率及总有效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和14d,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达17.14%,70.00%和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达26.39%,70.83%和100.00%。两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均表现为皮肤发红并见少量小丘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39%。结论: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能安全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静态时疼痛、局部压痛和局部胀肿,与利百素凝胶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isa,FD)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组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瘤样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单发型骨纤维结构不良,多发型骨纤维结构不良和McCune-Albright综合征.其中Albright综合征十分少见,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皮肤边缘不规则咖啡色色素斑,骨质多发性纤维异常增殖,内分泌异常以性早熟最为常见.现有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骼是仅次于肺和肝的转移高发部位,骨转移则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骨转移性肿瘤属继发性病变,是由原发于非骨骼器官的癌或肉瘤等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致.  相似文献   
6.
肿瘤发生骨转移非常普遍,晚期肿瘤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约为20%~95%,仅次于肺、肝转移.文献报道[1]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前列腺癌65%~75%、乳腺癌65%~75%、多发性骨髓瘤70%~9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肿瘤骨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成骨细胞(OB)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差异,并分析BMSCs与OB成骨表型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BMSCs、OB基因组DNA中骨钙素(0C),Osterix(OSX)、Runx2等成骨表型和转录基因与抑癌基因p16的甲基化状态,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述成骨表型基因的mRNA表达.同时以茜紊红染色法鉴定OB.结果 OC、OSX、Runx2基因在体外培养的各代BMSCs中呈高甲基化.状态,未检出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在OB中,OC、OSX、Runx2基因均呈低甲基化状态,且相应基因mRNA均呈阳性表达.p16在BMSCs和OB中均呈低甲基化状态.BMSCs与OB分别在体外稳定培养5代,各代的成骨表型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NA甲基化模式在BMSCs和OB中呈现出细胞特异性差异,且基因甲基化状态可能控制着相应基因的表型表达.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的条件下,BMSCs和OB均能呈现基因组稳定的特征,未发生明显的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为临床安全应用BMSCs莫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雄激素对男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运用骨密度检查、骨生物力学和形态计量学方法 ,观察雄激素睾丸酮对老龄雄性去势大鼠骨组织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30只1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组行睾丸及附睾切除术后,睾丸酮灌胃给药(26.7 mg·kg-1·d-1),12周后取材.运用双能x线骨矿含量测定仪(DXA)检测治疗前后大鼠全身总骨密度(BMD),取大鼠左侧股骨、L-5椎体作生物力学测试,取左侧胫骨近端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试.结果 雄激素睾丸酮可以提高治疗组去势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检测发现,雄激素治疗组大鼠力学参数:骨最大载荷(M-load)、吸收能量(Enery)、最大应力(M-stress)、弹性模量(E-lastic)值较去势组有明显增加,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发现骨形成参数、骨吸收参数及骨矿化参数值较去势组均有明显增加,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结论 雄激素睾丸酮能促进骨形成及骨转换、改善骨结构,增加骨强度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和功能调节的结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已知最具特异性的骨形成诱导因子.BMP通过先后结合并活化细胞膜表面Ⅱ型受体(BMP-RⅡ)和Ⅰ型受体(BMP-RⅠ),进而激活Smad蛋白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最终诱导细胞核内的靶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这一经典信号传导途径来发挥其生物活性.BMP信号传导途径中某些关键步骤和功能调节机制仍不明确.某些BMP晶体结构的发现,使得对其信号传导过程的认识空前提高,尤其在信号传导复合物形成和细胞外功能调控等方面.该文就BMP配体与受体间作用、细胞外拮抗物和细胞膜水平调节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固邦HAP/TCP陶瓷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2006年3月,选择骨折或其他骨缺损的患者30例,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选择适量的颗粒状陶瓷骨材料5~30ml,手术前、手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评估骨愈合和骨形成的情况,并加以评分,并且对部分病例进行了最长为72周的X线随访。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周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各时段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基本生命体征,评估植入材料对于人体的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均随访12周以上,X线结果显示,骨缺损处形态基本或大部分恢复,疗效评分:15例达到7分,9例达到6分,优良率达到了96.7%。在随访的30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尿指标以及钙、磷指标在术前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固邦HAP/TCP陶瓷骨材料在本组骨折及骨缺损处具有引导成骨和骨性结合作用,初步临床验证该材料无毒性及过敏反应,可供临床应用于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