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姗姗  廖晖  杨卿  孙琴  戴婧 《骨科》2015,6(4):224-224
《骨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5年6月11日在江城武汉顺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以及编辑部全体成员。本次会议由《骨科》杂志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李锋教授主持。《骨科》杂志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陈安民教授致欢迎辞,并对各位编委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骨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廖晖教授介绍了编辑部的基本情况,对2009年杂志创刊以来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杂志未来的发展规划。李锋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参会人员、筹备情况以及《骨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人选的入选标准。陈安民教授代表杂志社为编委代表--《骨科》杂志副主编张英泽教授、周跃教授颁发了编委聘书。在主编陈安民教授的主持下,各位编委集思广益,为《骨科》杂志的发展建言献策,也为《骨科》杂志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要求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田亚豪  郭健峰  吴巍  廖晖  李锋 《骨科》2022,13(5):385-390
目的 比较前路多节段(≥3)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ELAP)联合ACDF治疗伴颈椎后凸、巨大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多节段ACDF或ELAP联合ACDF治疗的41例合并颈椎后凸畸形、巨大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前路组(21例)和前后联合入路组(20例),单纯前路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为(52.10±5.96)岁。前后联合入路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为(53.23±5.12)岁。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Nurick评分、C2-7 Cobb角、局部后凸角(RK)、C2-7矢状面垂直轴(SVA)。结果 前后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单纯前路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VAS评分、Nurick评分均小于术前,JOA评分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组VAS评分、Nurick评分小于单纯前路组,JOA评分、JOA改善率大于单纯前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2-7 Cobb角、RK均大于术前(P<0.05),C2-7 S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2-7 Cobb角、RK、C2-7 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ACDF、ELAP联合ACDF治疗合并颈椎后凸畸形、巨大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及颈椎曲度。与多节段ACDF比较,ELAP联合ACDF虽然手术创伤大但术式更安全,病人的临床症状效果改善更好。  相似文献   
3.
廖晖 《保健与生活》2020,(10):25-25
有数据显示,80%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引起腰痛的原因以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外伤、腰椎退行性病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急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劳损,经保守治疗后,疼痛在数周内能得到明显缓解。也有少数急性腰痛是由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所致。  相似文献   
4.
5.
<正>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气喘的多种疾病。这些病证的临床表现均有咳嗽、痰喘等症状[1]。我院是综合型的三级甲等医院,用于化痰止咳平喘方面的药品主要有西药及中成药。本研究对我院2011—2013年的化痰止咳平喘口服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药品用药频度(DDDs)和日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L5/S1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0岁(41.6±11.0岁);记录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症状,术前术后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评估腰骶段前凸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1例出现逆行性射精,1例患者发生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路手术时间为70~120min(90.0±27.5min),失血量为200~600ml(361.5±150.2ml);后路手术时间为50~70min(57.7±8.3min),失血量为50~200ml(106.9±56.9ml)。术后培养结果其中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未见细菌生长,但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感染性病变。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16.6±7.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骨融合率100%,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VAS评分术前平均7.8±0.7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术前4.4°±2.9°,末次随访时17.5°±2.8°,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地西他滨对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地西他滨(0、0.1、0.25和0.5μmol/L)处理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通过4’,6?联眯?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DAPI)染色和微丝绿色荧光探针(F?actin?Trakcer Green)染色后观察F?actin环的形成即破骨细胞轮廓;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Q?PCR实验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K)和脊髓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西他滨抑制核因子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F?actin环,降低了破骨细胞的TRAP酶活性,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同时也下调了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CK和MMP?9的mRNA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上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地西他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和骨吸收能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内研究双 mTORC1/2 抑制剂AZD2014 对肝细胞癌是否具有抗癌作用。方法 将肝癌细胞 HCCLM3 接种至祼鼠皮下,待形成明显瘤块,随机分成 2 组(对照组和 AZD2014组),每组各 5 只。AZD2014 组腹腔内注射AZD2014,5 mg/kg体质量,1次/d;对照组腹腔内注射药物溶剂2.5 mL/kg体质量,1 次/d。定期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给药后第24天,剥离皮下肿瘤,测量肿瘤的体积,并行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 EMT 相关蛋白。结果 AZD2014 组肿瘤的体积自给药后几乎未再增大,而对照组中的肿瘤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P<0.001)。HE 染色显示AZD2014 组中发生坏死的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AZD2014 组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Ki-67 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蛋白 CD3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促凋亡蛋白 Cleaved caspase-3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AZD2014 组间质细胞表型蛋白 N-cadherin和 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上皮细胞表型蛋白 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AZD2014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的增殖、微血管形成和 EMT 进程,同时还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发生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