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茯苓多糖对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老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10只.建立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POC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3、7天茯苓多糖组逃避潜伏期相对缩短、穿越平台次数相对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3、7天茯苓多糖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8.9±3.9) ng/L和(14.7±3.8) ng/L,(8.9±2.2)ng/L和(9.9±2.6) ng/L,(6.6±1.8) ng/L和(9.6±2.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茯苓多糖组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分别为(2.59±0.92) mg/g和(1.60±0.40)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茯苓多糖能够改善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POCD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方面.  相似文献   
2.
3.
脊髓损伤治疗至今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的需求,学者们越来越关注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实验研究,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该文就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信号转导通路、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移植、剔除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及基因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移植入体内后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脂肪、肝脏和神经等多种细胞。 目的:综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最新方法进展。 方法:分别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steoblast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快速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需要特定的诱导条件、优良的诱导剂以及合适的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受许多自身调控因素(控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环境调控因素(分泌因素、细胞外基质,化学因素、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调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低氧诱导因子(HIF-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和HSP70.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出现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改变,HIF-1和HSP70的表达均增加,给丙泊酚后神经细胞的肿胀、坏死、凋亡明显减少,HIF-1和HSP70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与减少HIFll、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治疗至今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的需求,学者们越来越关注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实验研究,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该文就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信号转导通路、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移植、剔除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及基因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肝叶部分切除小鼠术后认知功能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和黄芪多糖+手术组(A组)。术后1、3、7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术后3d和7d,与S组比较,O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或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O组比较,A组潜伏期明显缩短,穿台次数明显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3、7d,O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A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术后1、3、7d各组p38MAPK蛋白表达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明显改善肝叶部分切除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移植入体内后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脂肪、肝脏和神经等多种细胞。目的:综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最新方法进展。方法:分别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快速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在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需要特定的诱导条件、优良的诱导剂以及合适的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受许多自身调控因素(控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环境调控因素(分泌因素、细胞外基质,化学因素、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调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TKA术中类固醇激素注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4.5),EMBASE(1984~2014)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有关TKA术中是否增加类固醇激素注射的RCTs,比较TKA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 5.1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估。[结果]8篇RCT共纳入503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TKA术中注射类固醇激素能够降低VAS评分、CRP水平、PONV发生率及吗啡消耗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早期ROM(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者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TKA术中类固醇激素注射可以控制炎症、减少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增加患者早期关节活动度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此外,类固醇激素注射的最佳剂量和长期效果仍需更多的研究去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