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灶旷置术在上颈椎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例上颈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寰枢椎椎体破坏程度,分别采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2例)、单纯后路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3例)、枕颈融合内固定融合术(2例)治疗,均未行结核病灶清除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上颈椎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评估结核控制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 5例手术治疗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65±32)min,术中出血量(152±45)mL;术后随访18个月~10年,平均38.6个月。随访期间7例患者结核无复发,抗结核治疗18个月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末次随访时,上颈椎VAS评分由治疗前(5.3±1.8)分降至(1.6±1.3)分,JOA评分由治疗前(13.5±2.8)分升至(15.9±0.8)分,ESR由治疗前(65.0±12.6)mm/h降至(13.0±2.6)mm/h。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继发上颈椎骨性畸形。所有患者均无需二期前路清创治疗。结论一期前路上颈椎结核病灶旷置术通过稳定上颈椎并结合规范抗结核治疗,可控制结核病灶的发展,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兔静脉血Eendersberg法制备PRP,测定PRP中血小板浓度,将PRP经激活剂激活后制备PRP凝胶生物细胞支架(PRG),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PRG共培养,消化后将BMSCs接种再培养,观察BMSCs活性。结果通过Lendersberg两步离心法顺利制得PRP,血小板浓度与全血相比增加了3.74倍,PRP经过激活后5—10min形成胶冻状PR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其具有复杂的立体网状结构,孔隙直径约50—100微米。兔BMSCs在PRG中培养3天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PRG三维结构中,兔BMSCs在纤维素支架上附着良好,培养1周后将兔BMSCs消化分离后再接种培养,兔BMSCs生长良好。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细胞支架来源于自体,无免疫源性,本身含丰富的细胞生长因子,同时具有完整的三维结构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一种优良的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钠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急诊收治的一组颈椎外伤患者,排除合并颅脑外伤及慢性疾病的患者,入选病例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及无神经功能障碍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血钠变化情况。结果入选病例共102例,男8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45.6岁。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60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9例。共发生低钠血症共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组15例(6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38%),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例(5%)。低钠血症发生率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和无神经功能障碍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有明确相关关系,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节段无相关关系。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具有较高的低钠血症发生率,虽然影响钠盐平衡的因素及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颈脊髓损伤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颈脊髓损伤后电解质系统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体内外水平评价一种负载了成骨生长肽(OGP)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纤维支架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支架,一共有4组。对照组:纯PLGA支架(不含OGP的 PLGA支架);实验组:0.1%OGP@PLGA(电纺含有0.1%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0.2%OGP@PLGA(电纺含有0.2%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0.4%OGP@PLGA(电纺含有0.4%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将材料浸泡在PBS中观察支架中OGP的释放规律,CCK-8和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评估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ALP活性检测和ARS染色评估支架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水平,在雄性SD大鼠上制备直径为5 mm大小的颅骨缺损模型,将支架植入8周后利用Micro-CT检测、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缺损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 SEM结果显示,支架具有类细胞外基质(ECM)的纤维结构,负载的OGP能持续从支架内缓释长达1月以上,将细胞与支架共培养4、7 d后,负载高浓度OGP(OGP浓度大于2%)的PLGA支架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纯PLGA支架(P<0.01),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第14天时,在负载0.4%含量OGP的PLGA支架上rBMSCs的ALP活性最高(P<0.01)。ARS染色结果显示,细胞14 后在负载0.4% OGP的PLGA支架上分泌的钙化结节最多。Micro-CT扫描结果发现,负载0.4% OGP的PLGA组材料周围较其他两组有更多的新骨生成(P<0.01)。此外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结果和以上结果类似。结论 负载OGP的静电纺丝PLGA支架有效模拟了体内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分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5.
陈剑  袁文  宋滇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1,(41):7755-7758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明显促进各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骨软骨以及软组织缺损等骨科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相关研究,总结其在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方法:以"platelet-rich plasma,bone formation,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11-01),以"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11-01)。纳入与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在骨科应用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排除不相关及重复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30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2篇。结果与结论:尽管目前还存在争论,但富血小板血浆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尤其是作为细胞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如能被进一步研究证实有效,将对骨组织工程乃至其他各种组织工程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除了规范研究在循证医学方面的要求之外,这应该是富血小板血浆今后研究的有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中国自杀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自杀已被列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并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临床急诊工作者对自杀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新的综合抢救治疗模式。目的:探讨坠楼自杀骨折患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骨科。对象:2003-03/2004-05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坠楼自杀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因坠楼自杀骨折患者。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意外坠楼致伤。男6例,女5例;年龄18~41岁,平均31.5岁;跳落…  相似文献   
7.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越来越高。而正确的术前评价是保证手术疗效良好的因素之一。本组选择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并经低毒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椎管造影及多排螺旋CT椎管造影(myelography and multi-spiral CTscanning,MSCTM)检查,现就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及导致高血糖的因素。方法检测53例颈椎外伤伤后7 d内空腹血糖浓度。结果53例颈椎外伤患者空腹血糖值(7.82±2.84)mmol/L。36例出现高血糖(血糖值大于6.4 mmol/L)。患者颈椎外伤后高血糖的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和年龄有关,与外伤原因和损伤病程长短无关。结论颈椎脊髓损伤后7 d内约有68%患者出现高血糖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越重,患者血糖浓度越高。年龄大、完全性瘫痪的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生率增加,颈腰综合征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典型的颈腰综合征指颈椎和腰椎串联性椎管狭窄(TSS)[1],表现为诊断颈椎病的同时伴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或诊断腰椎椎管狭窄的同时存在颈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近年发现胸椎也可累及,甚至同时存在颈椎、胸椎和腰椎的三联椎管狭窄[2]。目前,TSS是指同时存在至少2个不同脊柱区域(颈椎、胸椎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脊柱肿瘤硬膜囊缺损合并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脊柱肿瘤硬膜缺损合并难治性脑脊液漏的患者,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观察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3周时体温变化;术前、术后1周,术后3周时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术后3 d、1周,3周内脑脊液量变化的情况。结果实施腰大池引流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出现先升高,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下降恢复为正常水平。放置腰大池引流前,患者脑脊液引流量为135~670 m L/d,平均356 m L/d;术后3周时,多数患者引流量已经降至正常。腰大池引流的放置时间13~25 d,平均16.3 d。腰大池引流中发生引流过度4例、引流不畅3例、引流管滑脱1例,经过调整引流速度,冲洗疏通管腔,适时缝闭皮缘达到满意效果。至末次随访时,原伤口中1例出现皮肤发红,1例发生局部血肿,1例伤口愈合不佳,1例伤口渗液,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良好的引流效果,并实现顺利拔除原伤口引流管。结论脊柱肿瘤中多数硬膜囊缺损无法完全缝合修补。对伴有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采取降低局部脑脊液压力的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对促进硬膜的修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