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同时分析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普外科手术的689例急诊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和术中相关临床指标与预后信息,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临床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689例患者中,有165例(23.9%)在术后30 d内出现主要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并发症(40.6%)。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每增加15岁,OR 1.880,95%CI 1.448~2.440)、ASA分级(每升高一级,OR 3.303,95%CI 2.303~4.736)、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20 min(OR 2.501,95%CI 1.387~4.510)、术中快速型心律失常(OR 2.173,95%CI 1.002~4.711)以及手术级别(每增加一级,OR1.814,95%CI 1.060~3.103)。结论急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超过20 min以及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均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循环管理时,尽量将其术中收缩压的下降幅度控制在20%以内,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发生难治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649例的临床资料,男382例,女267例,年龄18~90岁,ASA Ⅰ—Ⅳ级。难治性低血压定义为术中SBP<90 mmHg或SBP降低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且经过相应升血压处理,低血压累计时间超过30 min,或术中需要血管活性药持续泵注。根据术中是否发生难治性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收集并整理患者术前和术中相关临床指标,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中发生难治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有276例(42.53%)患者发生术中难治性低血压。与非低血压组比较,低血压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ASA分级明显增加,高血压比例明显升高,术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总入量、总入超量、出血量明显增多,乳酸(Lac)浓度明显升高,血糖均值(Glumean)和血糖变异系数(GluCV)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分级增加(每增加一级OR=1.748,95%CI 1.163~2.628)、高血压病史(OR=1.555,95%CI 1.071~2.256)、GluCV(每增加1OR=1.106,95%CI 1.080~1.133)和出血量增加(每增加500 ml,OR=2.050,95%CI 1.482~2.836)是术中难治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SA分级增加、高血压病史、血糖变异系数和出血量增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发生难治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佩尔地平对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子宫肌瘤剔除前在腹腔镜监视下沿肌瘤周围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6 U ,2 min后,P1、P2、P3组分别静脉注射佩尔地平3、5、7μg/kg ,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作为对照。记录注射垂体后叶素前1 min(T0)、用药后30 s(T1)、1 min(T2)、2 min(T3)、5 min(T4)和25 min(T5)时患者的MAP和HR。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四组 MAP 均降低,HR 增快(P<0.05),T4、T5时 C 组 MAP 升高,HR 减慢(P<0.05)。T4、T5时P1、P2、P3组MAP均低于C组,HR高于C组(P<0.05),且P1、P2组MAP高于P3组,H R低于P3组( P<0.05)。P1、P2、P3组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分别为0、1、3例。结论静脉注射佩尔地平3μg/kg能有效预防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BP增高和HR减慢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腹胰腺肿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中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放胰腺肿瘤手术的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镇痛组(E组)行T_(8~9)或T_(9~10)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试验剂量给予2%利多卡因3ml,在切皮前和关腹时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5 ml,E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均行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拔管后,E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V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V组[(50.4±4.2)h vs(64.2±5.0)h,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V组[(18.5±8.5)d vs(21.5±6.8)d,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9.7±4.1)h vs(39.5±8.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腹胰腺肿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流程中,硬膜外镇痛可产生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可更早地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尖吸引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脉病变,拟行OPCABG病人8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心尖吸引组和对照组,各40例。心尖吸引组利用心尖吸引器辅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暴露法。记录2组病人手术开始时(T0)、冠脉搭桥前(T1)、改变心脏位置时(T2)、心脏放回心包腔内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记录术前及术后24 h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搭桥和手术时间、吻合一次成功率、搭桥期间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侧壁及下壁靶血管吻合时,心尖吸引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P < 0.01);且术中靶血管显露良好、出血少、搭桥时间短(P < 0.01)。术后24 h 2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均升高(P < 0.01),且心尖吸引组病人cTnT和NT-ProBNP低于对照组(P < 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 0.05~P < 0.01)。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使用心尖吸引装置,有利于靶血管暴露和精准吻合,改善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8.
9.
背景 困难气道患者的围术期气道管理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问题.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气管插管(awake fibreoptic intubation,AFO1)技术是处理预见性困难气道的公认方法.然而实施AFOI的难点在于给患者提供充分镇静、镇痛的同时,又要保证患者有效的自主通气功能.瑞芬太尼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性镇痛药,一定剂量下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故已有用于AFOI的报道. 目的 概述及评价瑞芬太尼在AFO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分析瑞芬太尼用于AFOI的剂量对机体的影响、不同给药方案的优劣以及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 趋向 瑞芬太尼在AFOI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最佳方案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瑞芬太尼+丙泊酚2mg· kg-1·h-1组(P组)、瑞芬太尼+0.5 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瑞芬太尼+1 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每组20例.入室后三组患者均以0.25 μg.kg-1· min-1泵注瑞芬太尼,同时泵注不同镇静药,给药后5 min,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给药后10 min行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并记录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及插管后3min(T3)时的MAP、HR、SpO2;记录T0~T2时RR及PETCO2;同时记录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 P组、D1和D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0%、85%和90%.与T0时比较,T1时D1、D2组HR均明显减慢(P<0.01),而D2组MAP明显升高(P<0.01);T2时P、D1组HR明显增快(P<0.01),三组MAP均明显升高(P<0.01);T3时P组MAP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D1、D2两组(P<0.01).与T0时比较,T1、T2时三组患者RR均明显减慢,PET CO2明显升高(P<0.01),其中D1组RR明显快于,PET CO2明显低于P组和D2组(P<0.05).P组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1、D2组(P<0.05或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在维持血压稳定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呼吸抑制轻微,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