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5~80岁,平均45.5岁。致伤原因:车祸24例,高处坠落12例。骨折按Schatzker骨折分型,Ⅳ型骨折11例,Ⅴ型骨折15例,Ⅵ型骨折10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2例;合并膝关节半脱位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后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Ⅳ型骨折及部分Ⅴ型骨折(内侧平台骨折无移位)采用单侧锁定钢板固定,其余使用双侧锁定钢板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人工骨植骨,固定外侧平台选择前外侧切口,内侧平台根据骨折线情况选择内侧或后内侧,需双钢板固定的行双侧切口。结果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例发生膝内翻,2例发生胫骨髁宽度增加,其余无膝关节的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2~30分,平均23.3分,其中优19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8~18分,其中优18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8.8%。术后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严重肥胖体型患者1年后取出内固定后再骨折,经休息制动后疼痛缓解。结论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通过有限切开复位,能有效的保护软组织,减少伤口不愈合甚至钢板外露,而选用锁定钢板固定能有效的维持复位后膝关节的力学轴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从而使患者获得功能满意的膝关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blaCTX-M-14基因环境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5株,PhoenixTM-100鉴定细菌种类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PCR扩增blaCTX-M-14基因;接合实验、质粒复制子分型分析质粒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分型。结果 blaCTX-M-14基因的阳性共26株。多数菌株(42.3%,11/26)含有F型质粒,且多具有可转移性。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为ST131(30.8%,8/26)。仅有4株菌能在环境或大便标本中找到同源株。多数菌株(61.5%,16/26)blaCTX-M-14基因环境均具有相同的模式:上游有ISEcp1,同时下游有IS903。结论 blaCTX-M-14基因可通过医院环境或体内移位获得,但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可能与其编码在F型质粒上及其基因环境中存在ISEcp1和IS903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查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弗氏枸橼酸杆菌。方法 对从河南省睢县分离到的3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黏附HEp-2细胞的检测,以及与HEp-2细胞(MOI: 100)作用10 h后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分析。同时比较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Citrobacter freundii 74)、CF72(Citrobacter freundii 7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 coli,EA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2348/69和HB101的黏附和细胞毒性差异。结果 1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几乎没有黏附性,黏附指数1;18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黏附性,黏附指数100;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和CF65(Citrobacter freundii 65)具有强的黏附性。与HEp-2细胞作用10 h后,除了CF74(24.4%),其余的35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低的LDH释放量,LDH释放量与阴性对照HB101(5.02%)相似。说明除了CF74,其余的弗氏枸橼酸杆菌不具有细胞毒性。CF74具有和EAEC042一样的聚集性黏附类型,并且 CF74引起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CF72、2348/69和HB101(P0.01)而低于EAEC17-2。结论 作为潜在的致病菌,CF74具有强的黏附性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医生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实验室确诊的志贺菌病人感染的符合率,探索影响符合率的因素,分析提高菌痢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症状.方法 对连续4a的监测点上报的7~8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省监测点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符合率为25.49%,漏诊率5.81%,睢县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均高于郑州市;痢疾病人有轻型化特征,分析病人的大便性状,对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较高意义;病原菌分类福氏菌为优势菌群,占95.37%.结论 以临床和实验室相结合的菌痢主动监测体系是"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对判断菌痢的实际发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首次从人体内分离出E.coli O26:H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株从腹泻病人体内分离出的Ecoli O26:H11。方法 血清凝集采用玻片法,生化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NI 卡进行鉴定,并对该株E.coli O26:H11进行多重PCR鉴定、Vero细胞毒性试验、ESBL试验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结合NCCLS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血清凝集反应中O26抗原和H11抗原都呈强凝集,且不自凝;生化反应呈现大肠杆菌的典型反应;rfp O157基因、stx1基因和stx2基因均为阴性,hlyA基因和meA基因为阳性;Vero细胞毒性试验阴性;ESBL,试验阳性;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结论 该株E.coli O26:H11为一不产类志贺氏菌毒素的菌株,但ESBL阳性,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河南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状况与PFGE分型特征。方法 根据PulseNet公布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PFGE分型操作规程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2009-2011年分离自河南省监测哨点医院7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抗生素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结果 7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62株为多重耐药菌株(79.5%),其中耐2~3种4株(5.1%),耐5~8种41株(52.6%),耐9~10种14株(17.9%),耐11~12种3株(3.8%);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等5类抗生素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经XbaⅠ酶切与PFGE后,获得14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47株不等,相似度为66.03%~100.00%。结论 2000-2011年河南省临床分离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普遍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一种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的导针定位系统。方法设计一种术中可透视可调节的空心钉导针定位器,在导针置入前即可评估其进针点和方向,以使导针在股骨颈内合理分布。在股骨颈标本中分别采用徒手导针定位(徒手定位组)、普通导针定位器定位(普通定位组)及新型导针定位器定位(新型定位组)下行3枚空心钉内固定。比较3组的重复置钉率、股骨颈标本截面中孔距间面积比、正侧位X线片中螺钉相互平行度及骨折内固定标本最大垂直承重载荷。结果新型定位组孔距间面积比(0.11±0.03)大于普通定位组的(0.10±0.03),普通定位组大于徒手定位组的(0.0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徒手定位组正、侧位X线片中螺钉相互平行度[(1.47±0.46),(2.78±0.47)]均大于普通定位组[(0.61±0.84),(1.19±0.55)]和新型定位组[(0.48±0.63),(0.9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普通定位组与新型定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定位组重复置钉率(133±37)%小于徒手定位组(344±109)%和普通定位组(26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徒手定位组与普通定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最大承重载荷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股骨颈空心钉导针定位器克服了传统导针定位的不足,可为螺钉提供准确、快速的导针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0~2002年分离的351株与产志贺毒素大肠菌(STEC)感染有关的菌株,了解不同来源标本各种毒素基因携带模式。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所有菌株志贺毒素(stx1和stx2、hlyA、eaeA、rfbO111和rfbO157基因。结果 351株待检菌株分为枸橼酸杆菌、O157:H7大肠杆菌、rfbO157基因阳性不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和rfbO157基因阴性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4种不同类型。4种类型菌株具有6种rebO157、stx2、stx1基因模式。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菌株主要源自波尔山羊、普通本地羊和病人,其它家畜家禽中有不同程度感染STEC。结论 河南省存在STEC的感染.主要以O157:H7大肠杆菌为主,但也存在其它非O157的STE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ed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yrosine kinasere ceptor A,TrkA)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均制备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rhBMP-2胶原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的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7、14和21d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RT-PCR检测。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7d,右股后部可扪及较硬肿块;术后14、21d,肿块硬度增加。对照组各时间点未发现肿块。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中rhBMP-2胶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骨诱导材料植入后7d,NGF于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14d,NGF阳性表达局限于部分成骨细胞、幼稚骨细胞和成骨样细胞,同时在骨髓中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中有明显表达;21d,只有少量成骨样细胞和破骨细胞以及骨髓中多核巨噬细胞有NGF表达;Trk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NGF的表达基本一致。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未见成骨现象。实验组NGFmRNA的RT-PCR检测显示,术后7dNGF的mRNA表达最高,14d表达下降,21d只有微量表达。结论rhBMP-2复合物是一种有效的诱导成骨材料。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NGF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