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恢复期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并置入鼻咽通气道对预防急重症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急诊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GCS评分8~10分,ASAⅢ~Ⅳ级,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组( A组)、口咽通气道组( B组)和手托下颌组( C组),每组20例。记录三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前( T0)、置入鼻/口咽通气道( C 组手托下颌)后1 min ( T1)、5 min( T2)、10 min( T3)和20 min( T4)的SpO2、HR、SBP、DBP、PaCO2、血浆肾上腺素( E)及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桡动脉血),并观察拔管后20 min内的不良反应包括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及喉痉挛等。结果 T1时B组HR、SBP、DBP、PaCO2、血浆E及NE浓度高于A组和C组( P<0.05),A组HR、SBP、DBP、PaCO2、血浆E及NE浓度略高于C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2、T3、T4时B组和C组HR、SBP、DBP、PaCO2、血浆E及NE浓度高于A组(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应用有利于急重症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可有效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减轻患者拔管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3.
正患者,女,32岁,161cm,42kg,拟行胸腔镜下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既往有系统性硬皮病病史19年,ASAⅡ级。患者于9年前下颌开始明显萎缩,牙齿呈严重"龅牙"状,张口度1.5横指,甲颏距离正常,改良Mallampati气道评级Ⅲ级,头颈活动度正常,心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手指关节僵硬,呈屈曲状。术前ECG示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胸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与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测,观察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有氧运动加药物治疗组(A组)14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140例。对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比其超声心功能指标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超声心功能指标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等指标与B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2种检测方法对CO、CI、SV、SI等指标的检测数据线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适当的中度有氧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可使心功能指标得到改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的监测结果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静脉诱导在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脑动脉瘤栓塞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诱导插管方法,研究组采用七氟烷复合静脉诱导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浆E及NE、呛咳反应发生率、阿托品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静脉诱导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需经肝门阻断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啶1μg/kg,设定20 min泵注完。随后右美托咪啶以0.5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前约30 min停止泵注。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啶以同样的方式及速度泵注。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2天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肝门阻断前、肝脏再灌注1 h、6 h 3个时间的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ST、ALT均升高;D组术后第1、2天ALT、AST优于C组(P<0.05)。在再灌注1 h和再灌注6 h两个时间点MDA均增高,SOD和GSH均降低(P<0.05);在再灌注1 h和再灌注6 h两个时间点,D组MDA明显低于C组,SOD和GSH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术后疼痛应激及术后镇痛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后疼痛应激与术后镇痛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45~68岁),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E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术后硬膜外镇痛,C组采用全麻 术后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分别于术后8、24、36、48、60、72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于术前及术后1、2、3、4、5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_(41)/CD_(61)、CD_(62p)和CD_(63)的表达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E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术后8、24、36、48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_(41)/CD_(61)、CD_(62p)和CD_(63)的表达量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与E组比较,C组术后1~4d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_(41)/CD_(61)、CD_(62p)和CD_(63)的表达量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术后疼痛应激可促进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聚集,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液凝集性,使机体处于相对高血凝状态;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抑制机体的有害应激反应,降低血小板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凝集性,改善术后患者的高血凝状态,从而可作为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提高手术患者康复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患者急诊足踝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Ⅱ~Ⅲ级,年龄65~86岁的足踝部急诊手术患者60例,分为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每组20例。观察和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和3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麻黄碱应用情况,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E组和S组患者麻醉后15 min和30min的SBP和DBP较N组显著降低(P<0.05),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急诊足踝部手术安全可靠,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辅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LDL-C均下降,且治疗组LDL-C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