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动力化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0例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部分拆除锁定接骨板上的锁定螺钉。根据AO分型,33-C2型8例,33-C3型2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36.8岁。所有患者均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进行X线检查,出现骨痂后,X线检查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骨痂均无进一步生长迹象。术后超过6个月,部分拆除锁定接骨板上的锁定螺钉。动力化手术后2周,佩带髋"人"字支具并逐步增加负重。每月定期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其中9例均于术后3个月内出现穿过骨折线的骨痂愈合,1例因未遵医嘱佩带支具且直接完全负重,发生接骨板断裂,重新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价标准,优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80%。结论锁定接骨板动力化可减少应力遮挡,维持横向稳定,增加骨折断端间的轴向微动,促进骨痂生成和骨痂改建塑形,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不稳定型骨折,应用双头螺纹加压空心钉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6年7月,年龄65岁以下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2例。采用双头螺纹空心钉(QWIX 7.5 mm)内固定治疗。骨折按Garden分型:GardenⅢ型27例、GardenⅣ型5例;右侧19例,左侧13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股骨颈长度、颈干角、股骨头形态、内固定退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65.25±21.33)min,失血量50~90 ml,平均(65.51±15.36)ml,住院时间5~13 d,平均住院日(7.35±1.25)d。完整资料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1.36±4.81)个月。其中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发生率3.12%(1/32);3例股骨头坏死,发生率9.37%(3/32)。无内固定退钉、无明显股骨颈短缩者。术后1年股骨颈的水平缩短(5.80±2.51)mm、垂直缩短(7.53±2.14)mm与术后2年股骨颈的水平缩短(5.22±2.83)mm、垂直缩短(7.35±2.9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3,P=0.389;t=-1.502,P=0.780)。髋关节Harris术后评分66~92分,平均(85.92±3.65)分,其中优19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达84.37%(27/32)。[结论]双头螺纹加压空心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固定牢靠,避免退钉及股骨颈短缩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正寰枢椎结核临床少见,占脊柱结核的0.3%~1.0%~([1-2])。虽然寰枢椎结核发生率不高,但结核病灶随病情发展可破坏骨质或形成椎旁脓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寰枢椎结核的治疗尚无统一意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手术治疗报道居多。其治疗原则和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相同,主要是卧床休息,抗结核药物、固定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诊断、无广泛椎体破坏、无神经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行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完整高效的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师的临床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方法 2000至2010年间,本教研室将"电影创作理论"融入到教学能力培养的整体过程,建立了"采、编、导、演、评"立体融合的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对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评估。结果该体系经过10年的应用,培养了32名校级精品课教师,25人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称号,先后5次获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在2010年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结论该培养体系显著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了本科教学质量,为整体提高教研室教师的临床授课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其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207例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点,统计其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等)、致伤因素、损伤特点(责任节段、AISA分级、合并伤等)、住院治疗情况(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等)和并发症以及远期死亡情况,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183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7.63∶1,年龄15~74岁,平均44.7±13.7岁,以高能量损伤(包括高处坠落、车祸、重物砸伤以及其他复合伤)多见(159例,76.8%),50岁以下患者134例(64.73%),损伤节段C1~C2(3例,1.4%)、C3(28例,13.5%)、C4~C5(124例,58%)、C6(25例,12.1%)、C7(26例,12.6%)、C8(5例,2.4%),所有患者治疗受伤至住院时间3.6±3.5d,住院时间为16.2±16.9d;住院期间以呼吸系统(63例,30.4%)和水电解质紊乱(25例,12.1%)为主要并发症。8年间总死亡率为30.91%(64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C1-C4损伤、保守治疗、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是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常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损伤部位好发于C4、C5节段,以高能量暴力创伤为主;高龄、上颈椎损伤、未行手术减压及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易导致患者远期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患者腰椎短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中应用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7月行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获得3年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406例,其中男147例,女259例,年龄50~79岁(63.4±4.2岁),术前腰椎骨密度T值为-3.3±0.6(-2.5~-4.6)。根据术中使用椎弓根螺钉种类的不同,分为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组(n=173)和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n=233)。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术前骨密度T值、疾病类型、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根据术后每次随访时拍摄的X线片或CT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融合率、螺钉松动率及断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8年(3.7±1.0年)。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EPS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CPS组(P0.05)。EPS组中,1例(0.6%,1/173)患者的2枚(0.3%,2/796)螺钉出现松动,5例(2.9%,5/173)患者的7枚(0.9%,7/796)螺钉出现断裂;CPS组中,13例(5.6%,13/233)患者的17枚(1.8%,17/960)螺钉出现松动,2例(0.9%,2/233)患者的4枚(0.4%,4/960)螺钉出现断裂。EPS组螺钉松动率显著低于CPS组(P0.05),螺钉断裂率与CP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PS组融合成功率(99.4%,172/173)显著高于CPS组(93.6%,218/233)(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腰椎短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中,使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相比普通椎弓根螺钉具有更低的螺钉松动率和更高的脊柱融合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该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雌雄不限,体重3±0.25kg。于L4∕5节段棘突两侧行脊柱融合手术,随机将2种材料﹙①单纯材料组:-TCP颗粒;②组织工程骨组:将BMSCs接种到-TCP材料上静态培养24小时﹚均匀植入打磨好的骨槽内。术后12周处死。利用MTT检测、扫描电镜、荧光染色等方式观察细胞的粘附及伸展情况,利用X线、显微-CT、组织学观察材料降解及骨长入情况。结果通过MTT、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发现BMSCs与-TCP复合24小时后,多孔的-TCP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大量细胞粘附,细胞伸展和生长良好;术后12周影像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组织工程骨组有明显的新生骨生成,而单纯材料组没有,2组材料均无明显降解。结论该组织工程骨无论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单纯-TCP相比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骨,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人胚成骨细胞在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内灌注性接种及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一体化灌注法体外构建活化人工骨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进行多孔β-TCP支架内人胚成骨细胞的一体化灌注性接种和培养,以静态接种为对照。通过细胞活力(Mrrr法)测定、活细胞接种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计量学分析等分别检测细胞接种时间、接种密度、灌注速率等因素对支架内细胞黏附和生长的作用。结果细胞灌注接种效果优于静态接种;灌注接种-灌注培养法细胞生长及分布优于静态接种-灌注培养法。接种时间、接种密度、灌注速率等因素均显著影响细胞接种及培养效果。灌注法构建活化人工骨的最优条件:接种时间12h~24h,接种密度2×10^5/ml一5×10^5/ml,灌注接种速率1ml/min,灌注培养速率0.5ml/min~2ml/min(灌注初期24h)及2ml/min(灌注24h后)。结论一体化灌注法利于多孔β-TCP支架内人胚成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接种时间、接种密度、灌注速率等因素均影响活化人工骨体外构建效果,对其进行优化有助于人工骨移植物的临床转化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Sim Man智能模拟人和新型"猛士"模拟人在战伤火线救治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2级五年制临床实习生共40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猛士"和Sim Man模拟人进行战伤救治教学,阶段性考察其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并使用调查问卷评估满意度。结果两组在理论考核方面成绩无差异,但试验组在"个人单兵作战"和"团队协作救治"实践操作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学员评价使用"猛士"模拟人更接近实战,对参与战伤救治提供了更大的帮助。结论新型"猛士"模拟人能更好的模拟战场火线救治情景,对于培养和提高军校医学生的战救技能和综合战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