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具有上下两层空间对等的探测器结构,使高、低能2套数据在原始数据域空间即被解析,可用于重建反映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不同组成的能谱图像,并可合并重建完全等同于普通CT所具有的常规多能图像。SDCT的能谱数据具有同时、同源、同向特征,提升了其在心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SDCT在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双低”成像、显示斑块及支架以及心肌灌注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0T磁共振全心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初步评价三维(3D)全心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在3.0T磁共振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3D分段k空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urbofieldecho,TFE),实时呼吸导航门控技术,心电向量(VCG)R波触发门控技术,在3.0T磁共振对1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MRCA)检查。结果左主干和左前降支(LM LAD)、左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的血管长度(mm)分别为98±16、56±9、108±29;血管直径(mm)分别为2.6±0.4、2.4±0.3、2.6±0.3;左、右冠状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强化噪声比(CNR)分别为35±12、19±6和23±5、18±3。结论初步研究显示全心方法MRCA在3.0T磁共振是可行的,能够显示冠状动脉的远段和管径较小的分支血管,显示了增强的信噪比。全心方法使冠状动脉定位采集过程变得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状动脉疾患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并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这是一种具有发生潜在严重并发症(如心律不齐、心肌梗塞、冠脉离断或死亡等)危险的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患者常难以接受,所以仅在有较为严重的临床指征时才被应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应用MRI及EB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二者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犤1-3犦。1998年多层CT(Multi-SliceCT)问世,这种拥有多排探测器及锥形扫描线束的CT机可实现亚…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初的20年里,冠状病毒科病原体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性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灾难。本文聚焦上述冠状病毒科病原体导致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及限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表现,与其他常见病毒性肺炎的影像鉴别,有助于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增强设备使用的科学性,提升放射科医生的诊断能力,助力临床尽早识别病原体,有效评估疗效及预后,从而助力影像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应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的低剂量冠脉CTA显示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其对疑似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疑似冠心病并接受冠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4分法对冠脉各主支进行主观质量评分。以CAG显示冠脉管腔直径缩小超过50%为阳性标准,分别在冠脉节段、主支水平分析冠脉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将患者按Agaston积分分成两组(A组<400,B组≥400),比较两组间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在节段水平上,98.1%的冠脉图像质量合格,冠脉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度分别为93.2%、98.0%、91.3%、98.4%、97.1%;在主支水平上,96.6%的冠脉图像质量合格,冠脉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度分别为84.6%、93.0%、88.9%、90.1%、89.6%;A、B两组之间在特异度、PPV和准确度上存在显著差异(99.2%&91.8%,95.7%&84.2%,97.9%&93.7%,P<0.05)。结论:应用IMR技术的低剂量冠脉CTA检查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对严重钙化的血管节段的诊断尚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冠状动脉狭窄血管的不同几何构型对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即狭窄率、狭窄长度、狭窄个数、狭窄弧度、狭窄偏移对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具有临床依据的、不同狭窄情况的冠脉血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冠脉中的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入口施加定常流速度,出口施加恒定压力;利用流体动力学虚拟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后得到狭窄血管远端和近端的压力和压差,进而分析不同模型的血流储备分数。通过对每个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血流储备分数进行分析,得到该因素对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狭窄率越大、狭窄长度越大、狭窄个数越多、狭窄形状不规则、狭窄偏移越大,该狭窄对应的血流储备分数值就越小,则该狭窄就越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其中狭窄率和狭窄个数的影响最大。当狭窄率超过70%、狭窄个数达到两个或者更多、形状出现不规则时,该段血管的血流储备分数值小于0.80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心肌缺血很有可能出现。狭窄率、狭窄长度、狭窄个数、狭窄弧度、狭窄偏移对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显著,其中对血流储备分数影响最大的是狭窄率和狭窄个数,而相邻狭窄之间的距离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 ,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 ,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4%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评价。MSCTCA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 75 % ( 6/ 8) ,特异度为 94.9% ( 13 1/ 13 8)。对于支架节段 ,MSCTCA可准确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 ,可排除支架闭塞及高度狭窄。结论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 ,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 ,有潜力成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256层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门控检查方法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256层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回顾分析177例冠状动脉256层CTA检查患者,其中前置门控86例,回顾门控91例.将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为9个节段评价,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分为可评价节段.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组可评价节段的百分比、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及图像噪声.结果 前置门控组86例中98.8%节段(765/774)为可评价节段.回顾门控组91例中99.6%节段(816/819)可评价.2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1).心率<75次/min时,前置门控与回顾门控组的可评价节段分别为99.8%(647/648),99.7%(718/720),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5).≥75次/min时,2组的可评价节段分别为93.6%(118/126)和99.0%(98/99).2组的可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5).前置门控组及回顾门控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4±0.5)和(10.3±1.5)mSv(t=33.4,P<0.00),前置门控扫描的剂量明显小于回顾门控扫描,下降幅度达60.0%.结论 256层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扫描方法较回顾门控方法剂量显著降低,两种扫描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均较好.在低心率组图像质量两种方法相近,而高心率组前置门控较回顾门控法有差距.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MDCT)因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其在小儿复杂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查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但是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速度远快于成人,其对射线的敏感性是成人的10余倍,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34例川崎病患儿进行16层或64层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其中18例有同期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观察病变形态,测量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直径,计算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结果除4例左旋支及8例右冠状动脉中段显示不清外,其余冠状动脉均可清楚显示。MSCT发现34例患者中,14例有冠状动脉损害,共22支冠状动脉受累。冠状动脉主干扩张6例,主干扩张伴动脉瘤形成3例,主干未扩张而中远段有动脉瘤形成2例,冠状动脉狭窄1例,钙化2例,串珠状改变3例。MSCT及二维超声在冠状动脉主干测量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冠状动脉主干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91(P〈0.05)。3例右冠状动脉中远段的动脉瘤及1例冠状动脉狭窄超声未发现。2例轻至中度二尖瓣反流及5例血管壁增厚MSCT未发现。结论MSCT用于探查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是可行的,可以作为心脏超声的补充和替代方法用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