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腕舟骨骨折患者螺旋CT及X线片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式诊断腕舟骨骨折准确性,分析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骨折分型情况。结果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8.31%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7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及MPR诊断腕舟骨关节的分型显示,5.17%A1型,13.79%A2型,5.17%B1型,43.11%B2性,20.69%B3型,12.07%B4型。结论螺旋CT及MPR可提高腕舟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明确骨折分型,可为确定治疗方案可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7例腰椎间盘手术后椎间盘炎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例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8~58岁,平均35.5岁。发生椎间盘炎的时间为术后7~20 d。临床表现:椎间盘手术后,患者症状较术前缓解,出现腰部剧烈疼痛及痉挛,伴下肢抽搐,但疼痛有别于术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成绩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微课”网络教学在显微骨科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11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58人),对于相同的临床骨科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网络“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并自设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通过SPSS 23.0对考试结果进行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 在经过微课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94.86±3.73) vs. (91.03±4.02),t=-3.976,P=0.000]和临床操作成绩[(91.81±4.51) vs. (86.93±4.62),t=-5.999,P=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教学方法有效性、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提升临床学习积极性、系统建立临床思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5个项目的满意率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网络“微课”教学显著提升了显微骨科的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仍要进一步完善微课教学内容和互动体系,达到更系统且长久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75例患者,均为单一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其中35例为单侧椎弓根入路,40例双侧椎弓根入路.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自理生活能力评估.结果:两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均获成功,影像学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漏入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椎体周围静脉引流,但上述患者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两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均显著(P<0.01);两组间术后24h及随访期末(1~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出现并发症31例(77.5%),单侧组出现并发症10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组手术平均时间60min,单侧组手术平均时间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入路PVP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压缩性骨折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获得较好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临床并发症较少,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胸腰椎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已从单纯病灶清除发展到在病灶清除的同时维护、重建脊柱稳定性,而脊柱稳定性维护、重建的方法又已从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发展到植骨的同时作内固定。我科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这一术式,共治疗胸腰段结核58例,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病程10~20个月,平均13个月。胸椎14例,胸腰椎(T11~L1)26例,腰椎18例,以胸腰段较常见。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累及单节段2例,双节段40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5例;后凸角5°~90,°平均35°。1例伴有活动性肺结核;20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压症状;26例术中证实有椎旁脓肿形成。对于血沉偏快或限期手术患者,术前给予四联(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周,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Hb>100 g/L时手术。根据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渗出期18例,增殖期23例,干酪期14例。1.2手术方法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俯卧位,取后入路,根据病变位...  相似文献   
6.
几丁糖联合聚乳酸薄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联合运用对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80只成年家兔[体质量(2.0±0.2)kg]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A组)、聚乳酸薄膜(B组)、几丁糖(C组)及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D组),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透射电镜比较各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 B、C、D组的Rydell-Balazs粘连度评分、Nussvaum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比单独应用几丁糖或聚乳酸薄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联合运用对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80只成年家兔[体质量(2.0±0.2)kg]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A组)、聚乳酸薄膜(B组)、几丁糖(C组)及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D组),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透射电镜比较各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 B、C、D组的Rydell-Balazs粘连度评分、Nussvaum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比单独应用几丁糖或聚乳酸薄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联合运用对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80只成年家兔[体质量(2.0±0.2)kg]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A组)、聚乳酸薄膜(B组)、几丁糖(C组)及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D组),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透射电镜比较各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 B、C、D组的Rydell-Balazs粘连度评分、Nussvaum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比单独应用几丁糖或聚乳酸薄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无神经症状的严重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颈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多见。对于不伴有或仅有轻微神经症状的严重陈113性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少见。自1991-03以来,我们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及/或带锁钢板固定治疗无或神经症状轻微的严重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颈椎间盘退变为基础,颈椎关节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故有学者称这为“颈椎综合症”、“颈椎骨性关节炎”,由于对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众多,本文拟从3个方面探讨外科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