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患者,女,40岁,因"车祸撞伤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患者10年前患妊娠期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可,分娩后血糖正常后自行停药,既往有粉尘过敏史。入院X线片提示左侧锁骨骨折,拟择期行左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ECG等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手术室后,左上肢因疼痛呈曲肘固定体位,意识清楚,BP 126/67 mmHg,HR 86次/分,RR 14次/分,SpO2 98%。去枕右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OSTAP)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147例,男85例,女62例,年龄18~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四组。四组术前双侧肋缘下入路,A组(n=41)、B组(n=55)、C组(n=37)分别给予0.375%、0.5%、0.75%罗哌卡因共2.5 mg/kg,D组(n=14)双侧各给予生理盐水20 ml。术中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0.8~1.0 MAC维持,右美托咪定0.5μg/kg,并瑞芬太尼0.1μg·kg-1·min-1持续微泵。术后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与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48 h。观察患者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出血量。并记录患者术后12、24 h VAS评分、术后12 h芬太尼用量、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A、B、C组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0.5±9.4)、(27.4±7.4)和(30.9±8.8)μg,均明显少于D组的(47.1±9.3)μg(P0.05)。四组术中瑞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12、24 h VAS评分、术后12 h芬太尼用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OSTAP阻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在不同麻醉方式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并完成血管内机械取栓手术的AIS患者,针对一般资料,疾病状态,对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与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处理或局部麻醉的患者对比,分析手术麻醉相关信息。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脑卒中OCSP分型有不同表现(P<0.05),NIHSS分值全麻组高于非全麻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患者意识水平危重比例较非全麻组高(P<0.05);术后2h(P<0.05)及24h(P<0.05)患者NIHSS评分全麻组得分仍高于非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P<0.05)及从穿刺到再通时间(P<0.05)全麻组患者均较长;相较麻醉诱导实施时间全麻组也明显长于非全麻组(P<0.05);术后3月患者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可见术前NIHSS评分越高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OR 1.098, 95% CI 1.037~1.162),随年龄的增长术后患者康复程度越差(OR 1.030, 95% CI 1.007~1.053),同时还发现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越长术后功能损伤越严重( OR 1.006, 95% CI 1.001~1.011)。结论:术前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及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严重影响AIS患者预后,是否与麻醉方式相关需进一步更合理完善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识别术后意外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在此类手术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术中低体温预测模型,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246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117例 (47.6%) 发生非计划性术后低体温(unexpected postoperative hypothermia, UPH)。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术前血浆白蛋白、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非肺部术后感染(Non-pulmonary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NPPI)、总住院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人工气腹建立时间、神经阻滞方式、手术室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阻滞类型、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时间、人工气腹时间、液体输注总量、液体输注速率及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术式对UPH发生与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较好,作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的预测工具,可能为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手术患者UPH高危患者的临床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及炎症指标构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9例CRRT治疗的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RRT治疗后28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0)和存活组(n=59)。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前、治疗6 h、治疗12 h的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CRRT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6 h、12 h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下降,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上升(P均<0.05)。糖尿病、高血压病、肿瘤转移及CRRT治疗12 h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CRP、PCT是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为联合预测因子(Y联合)=D-二聚体-2.134×血小板计数+3.451×CRP+4.160×PCT,若联合预测因子>96.177提示患者28 d内死亡的风险较高。结论 脓毒症AKI恶性肿瘤患者CRRT治疗12 h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CRP和PCT可用于预测28 d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12月首次行结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围术期监测指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此类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资料完整患者662例,其中45例(6.80%)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并发症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患者年龄较大、术前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高(P<0.05),术中胶体液、红细胞悬液及血浆静脉滴注量较多(P<0.05),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4.433,95%CI:1.963~10.007,P=0.000)、术前血白蛋白<30g/L(OR=7.305,95%CI:1.606~33.214,P=0.010)是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80岁、术前血白蛋白<30g/L是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