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以及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0例,观察组予以甲氨蝶呤5~15 mg/周,对照组予以阿维A0.5~0.65mg/(kg·d),均规律服药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进行PASI评分评价疗效,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分别测量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中的IL-17, IL-23,IL-16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有效率为92.5%,后者有效率为60%;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口唇炎、瘙痒等,停药后均能恢复正常。治疗后血清中IL-17,IL-23,IL-16含量低于治疗前。结论:甲氨蝶呤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治疗后能够降低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PV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潜伏期,眩晕持续时间短暂,病变部位受累以单侧为主,右侧发病明显高于左侧,PC-BPPV发病率明显高于HC-BPPV及AC-BPPV;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效果肯定,1次治疗有效率为81.82%,2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123例治疗有效患者随访观察半年,复发率为17.89%;PC-BPPV潜伏期明显长于HC-BPPV(P<0.05),无明显潜伏期比例显著少于HC-BPPV(P<0.01)。结论 BPPV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个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的可视化的多来源多精度的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 采用锥体束断层CT(CBCT)扫描整个头部,利用不同组织的亨氏单位(Houns Field值)的不同,提取出面部软组织、颌面部骨骼以及牙列3种组织结构,利用三维重建的方法,重构出面部、颌骨和牙齿三部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同时采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获得带有纹理信息的面部三维模型以及高精度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利用三维图形学中的配准技术,将激光扫描获得的面部、三维模型转化到CT来源的重建的三维颅颌面数字化模型所在坐标系.结果 获得一个带有颜色信息的面部软组织、高精度牙列和清晰骨骼的复合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结论 多来源的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是一种能够达到临床和科研要求的高精度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壶腹肿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38例壶腹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187例壶腹癌患者中,行壶腹局部切除术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2例.结果 无论是对于壶腹癌还是良性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行局部切除术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壶腹部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组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x2=2.003).T1、T2期壶腹癌两种术式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x2=3.163);但T3、T4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局部切除术组(P=0.041,x2=6.309).结论 壶腹肿瘤对手术治疗的反应相对良好.对于良性肿瘤及T1~2期壶腹癌,局部切除可达到根治目的;而对于T3~4期壶腹癌,则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在钙化根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医院2009年2~6月连续在我院确诊治疗的钙化根管228例,分为两组:(1)显微镜辅助治疗组:采用根管显微镜辅助治疗,共110例;(2)传统方法治疗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11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和根管治疗时间。结果:显微根管治疗组成功率(91.8%,101/110)明显高于对照组(75.4%,89/118)(P<0.05),显微根管治疗组平均每根根管耗时[(25.6±5.6)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36.8±7.2)分钟](P<0.05)。结论:根管显微镜辅助下治疗钙化根管能显著提高钙化根管治疗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胆囊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胆囊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53例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抽取同期收治的30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组)和300例非胆道疾病的成年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年龄、胆囊结石病史、绝经年龄、累积行经时间、生育与否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2,180.14,9.59,24.30,18.66,15.17,P<0.05);年龄、胆囊结石病史、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x2=55.76,180.95,24.30,8.54,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有胆囊结石的患者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相关病史患者的34倍( OR =34.22).绝经年龄越晚(51~55岁)、累积行经时间越长(≥30年)、生育次数较多(3次)的女性患胆囊癌的可能性越大(OR=3.96,9.68,3.51).胆囊癌组胆囊结石患者与胆囊结石组患者比较,年龄、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x2=70.66,16.66,11.59,4.69,P<0.05);年龄、胆囊结石病程及累积行经时间是患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x2=64.29,8.82,5.58,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罹患胆囊癌危险性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大,胆囊癌发生的危险性随着结石病程延长而升高.对于女性患者,累积行经时间≥30年也会增加罹患胆囊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胆囊结石病史、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可能是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岁、胆囊结石病程≥3年的患者应切除胆囊,以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女性患者有以上表现者应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郭自同  李国庆  于岚 《临床医学》2011,31(11):11-13
目的分析111例行食管超声和头颅CT检查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了解左房血栓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食管超声在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行食管超声和头颅CT检查并对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左房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左房血栓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111例房颤患者均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左房血栓15例,占13.5%。左房血栓组与左房无血栓组在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5,P〈0.01)。结论左房血栓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食管超声在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建议为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对房颤患者行食管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手外伤后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应用多种物理因子,结合作业治疗,对20例手外伤患者的进行康复训练后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前与治疗2 疗程后进行患手总的主动活动度和手皮肤感觉功能的评价,发现治疗后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正确的物理因子配合手功能训练的方法是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能极大改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25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29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研究组)和2145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5配比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体质指数(BMI)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四格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对这些可疑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SBP、FBG、TC、HDL-CH及BMI 5个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23,4.365,4.028,7.049,7.319,P<0.05).去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SBP、TC、HDL-CH及BMI是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危险因素(x2=18.047,6.905,12.884,7.557,P<0.05).结论 BMI、SBP和TC水平增高及HDL-CH浓度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gallstone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29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gallstone disease (case group) and 2145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out gallstone disease (control group)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ealth Center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7 to May 2010. According to sure (SBP), diastolic blood pressnre (DBP),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H)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fourfold table chi-square test or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SBP, FBG, TC, HDL-CH and BMI betwee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x2 =20.323, 4.365, 4.028, 7.049, 7.319, P<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SBP, TC, HDL-CH and BMI were 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x2 = 18. 047, 6. 905, 12. 884, 7. 557, P < 0. 05). Conclusion Increased SBP, TC and BMI and decreased HDL-CH may be the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gallstone disease.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石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胆囊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的4087例胆囊结石患者(病例组)和20 435例无胆囊结石体检者(对照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5配比以作病例对照研究。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相关危险因素先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重指数6个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多因素分析证实,去除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糖尿病、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重指数仍与胆囊结石显著相关,其比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25 (0.736~0.925)、0.908 (0.828~0.996)、1.211 (1.056~1.389)和0.746 (0.691~0.8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收缩压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肥胖是胆囊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糖尿病、减轻体重、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等措施来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