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完全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外科学 | 59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4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完全复位17例,复位90%以上15例,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2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严惩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AO纯钛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3,自引:9,他引:64
报告了对15例颈椎疾患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AO颈椎纯钛带锁钢板固定。经6个月~8.2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带锁钢板可使固定节段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磁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颈椎外伤、肿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4.
C2椎弓根拉力螺钉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64,自引:5,他引:59
目的探讨C_2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估其疗效。方法1998年2月~2000年12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2例。经颅骨牵引有10例骨折获得解剖复位但不稳定,对其中椎体结构完整的8例进一步施行了3.5mmC2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男6例,女2例;年龄18~42岁,平均28.2岁。Levine-EdwardsⅠ型5例,Ⅱ型2例,Ⅱa型1例。脊髓功能FrankelD级2例,E级6例。患者全麻后俯卧于预制好的头-颈-胸石膏床腹片上,取后正中切口,暴露C1~C3后方结构。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钉点,根据C2椎弓根的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钉方向,一般为向头端倾斜25°~30°,向中线倾斜30°~35°。应用测深器确定螺钉长度,一般为25~30mm。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70min。未发现术后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所有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未出现C2,3的脱位和拉力螺钉的松动。结论C2椎弓根拉力螺钉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刻复位,通过骨块间加压恢复C2,3节段的稳定性。其适应证应限于骨折可复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58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 自1995~2002年共行颈椎前路手术3163例,术后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646例。术后获随访1848例,随访期6个月~8年.平均2年3个月。减压方式有环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和病灶清除;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骨、BAK植骨、方盒形Cage植骨以及钛网植骨等;部分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26例,4~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颈部血肿16例,术中止血不彻底和术后引流不畅是其主要原因。颈脊髓或神经根刺激、损伤13例,经脱水治疗多数恢复满意。脑脊液漏11例,经颈部制动和切口局部适度加压后愈合。切口感染8例.经抗感染、清创缝合等治疗后愈合、食管瘘2倒,经修补术治愈。植骨块移位8例.均于发生后当天或第2d再次手术、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17例,均行翻修手术。相邻节段退变35例,6例因出现新的脊髓压迫症状再次行颈前路减压术,术后症状缓解。髂骨供区并发症34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内植物相关并发症中.BAK下沉10例,钢板断裂1例.钢板螺钉脱落1例.钛网下端下沉7例.颈部轴性疼痛216例。猝死1例。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程序化、标准化的诊治方案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系统临床应用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随访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 167例病例,观察带锁钢板螺钉系统应用的并发症。结果 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进入椎间隙、单一螺钉退出、钢板拔出及食道瘘等,共 19例患者 (26例次 ),多数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结论 严格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的适应证和熟练手术操作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目的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50例颈椎疾患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 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情况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果 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26个月。 45例获得牢固骨性融合,融合率为 97.8%;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内置物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手术操作原则,内置物并发症一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钛质网笼内植物加前路带锁钢板对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目的评价颈椎在植入颈椎钛质网笼内植物和植入钛质网笼内植物辅助AO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两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测量6例新鲜人颈椎骨骼韧带标本(C2~T1)在正常、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植钛质网笼内植物、植钛质网笼内植物后辅助AO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三种工况下C4~C6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6例颈椎标本C4~C6节段在正常、植钛质网笼内植物、植钛质网笼内植物加AO前路钢板三种工况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的运动范围(ROM)平均值(°)分别为14.12/12.94、13.39/13.11、9.77/10.72;9.70/14.42、8.94/8.61、7.65/8.09和4.39/1.36、4.08/4.19、3.46/3.63.结论颈椎减压、植入钛质网笼后在后伸运动时的稳定性明显不足;辅助AO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后在各个方向的稳定性都显著增强,可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角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本文报告采用角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7例,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6年,有83例骨折愈合,其中74例股骨颈干角恢复正常;有9例颈干角小于对侧,其中有2例小于120°。83例中76例恢复正常行走,另7例则需借助拐杖或他人搀扶。另4例钢板穿破股骨头进入髋臼,其中2例骨折于内翻位畸形愈合,2例骨折未愈合者经再次手术后基本恢复正常。作者认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应于复位后采取积极的内固定治疗,而无论应用何种内固定器械,骨折的良好整复以及内固定后骨折稳定性的满意维持将始终是获得手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使包括股骨小粗隆在内的后内侧骨皮质达到满意的整复并予以坚固固定尤为关键,而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外科治疗选择及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贾连顺 袁文 倪斌 陈雄生 陈德玉 沈强 刘祖德 叶晓健 肖建如 谭军 徐印坎 赵定麟 侯铁胜 周维江 戴力扬 吴德升 朱海波 刘洪奎 张文明 张文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Z1):1260-1263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报告4 585例脊髓型颈椎病,对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其中335例于术后6个月~2年再次手术.术后985例随访5年7个月~17年,平均7年7个月.结果功能评价,优476例(48.32%)、良335例(34.01%)、可94例(9.54%)及差80例(8.13%).手术疗效与病变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减压程度和颈椎稳定性相关,病程在6个月内的患者疗效优于1年以上者(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远期效果是肯定的;手术时机、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术等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