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孔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5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初步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7~8月采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5例,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3例,平均年龄(58.4±3.6)岁,平均体重指数(25.9±2.6);左侧3例,右侧2例;肾上腺皮质无功能腺瘤3例,肾上腺醛固酮瘤2例。行肾上腺全切术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例。3例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2例患者未留置引流管结果:5例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51.2±11.2)min;肿瘤最大径1.0~3.5cm,估计出血量5~10ml,平均(8.0±2.7)ml,无中转开放及转为标准三孔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生1例腹膜破裂,给予修补,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了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其临床治疗效果尚需大样本中远期随访和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目的 探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部分资料收集开始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56例术前评估为T3~4N0M0和T1~4N1~2M0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术前实施4个疗程的FOLFOX方案化疗;从化疗第2疗程的第1天开始放疗,2 Gy/次,总剂量46 Gy(共23次).放疗结束后4~8周,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结果 56例患者共接受220个疗程化疗.其中1例患者因第2次化疗后白细胞不升而停止,只行术前放疗;1例患者在2次化疗、10次放疗后出现肺结核活动而停止治疗;余54例术前均接受4次化疗.52例患者放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2例治疗后发现肝、肺、骨转移而未行手术),50例施行保肛手术,其中1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瘘.2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1个月出现直肠阴道瘘.52例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7例患者完全缓解,41例患者部分缓解,4例患者稳定.56例中2例不能完成治疗退出,2例广泛转移未手术.总有效率85.7%.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可达到术前肿瘤降期和增加手术保肛率的效果,建议保肛术后行回肠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3.
4.
低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低前切除术(L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0年12月收治293例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结果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中,LAR组与APR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LAR组肿瘤下缘到齿状线平均距离为(5.29±2.61)cm,APR组为(2.67±1.81)cm(P<0.01)。结论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LAR组生存率并不比APR组低。低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7例LEDVT患者接受下肢静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其中102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11例植入临时IVCF;151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溶栓;86例导管血栓碎吸基础上导管溶栓;26例股、髂静脉单纯PTA,37例并支架植入。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7.89%,肺栓塞(PE)13例,经介入溶栓均抢救成功。结论经皮经腔介入治疗LEDVT疗效较好。使用插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等个体化组合应用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6.
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至2001年7月收治的151例小于4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青年组)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与同时期收治的465例65岁及其以上(老年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结直肠癌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在家族史、肿瘤大小、组织分型、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肿瘤的病理分期、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6%和5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青年组和老年组在病理分期和预后方面无差异,因此,年龄不是决定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血流灌注与门静脉逆流是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检测肝癌肝内转移、单发肝癌、肝硬化、正常人等 4组人群的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 (Dopplerperfusionindex,DPI)与门静脉逆流频率 (portalveincountercurrentfre quency ,PVCF) ,证实二者是评价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指标 ,并可划出肝癌肝内转移的高危人群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 :本资料共检测 186例患者 ,依其病情程度分为 3组 :(1)肝内转移组 5 2例 ,男 39例 ,女 13例 ,年龄 32~ 77岁 ,平均 5 3 7岁 ,均经B型超声、CT、MRI、穿刺活组织检查及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例LEAOD患者PTAS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37±0.15上升为0.87±0.18(P〈0.05)。随访3~60个月,53例髂动脉均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无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和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PTAS后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78%、91.11%、84.44%、75.56%及89.66%、79.31%、72.41%、65.52%。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体骨盆生物力学三维光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人体正常骨盆和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依据光弹性力学原理,应用光敏材料E-51环氧树脂制作人体骨盆三维光弹模型共4套,模型加载,应力冻结,测量分析骨盆的应力分布及形态改变。结果 人体双腿站立时,正常及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环的应用力集中在I7、I8、S4、A1、A2等处;髋臼发育不良时髋臼内壁应力异常集中于髋臼上缘,A1:A4=6:1。负重后正常骨盆髋臼外口呈“椭圆形”改变。结论 人体骨盆应力分布复杂;人体双腿站立负重时髋臼可发生形态改变;髋臼发育不良时髋臼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1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5.0 cm~17 cm×10 cm,10例皮瓣上界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处,其中2例上界达胭窝,1例上界在腘窝横纹上1.5 cm.结果 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远端浅表坏死,分别经二期缝合和换药后伤口自然愈合.经2~46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满意.结论 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存活的范围相对较大,皮瓣上界可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处达腘窝横纹,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