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完全免费   8篇
  外科学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良后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放置输尿管支架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于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侵犯输尿管管口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7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1)改良组(A组,10例),将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肿瘤切至膀胱肌层暴露输尿管开口后,利用电切镜电切襻通道放置输尿管支架管;(2)对照组(B组,7例),同法暴露输尿管开口后,换用普通膀胱镜进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观察两组患者人口学及肿瘤学基线情况以及相关手术指标,利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B两组间肿瘤分期、分级以及最大直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分别为(39.5±14.8) min和(59.3±16.2)min,P=0.020)],术中视野清晰度评分A组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7.7±1.3)分和(5.9±1.2)分,P=0.010)].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电切镜直接置管法,可以有效提高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电切输尿管口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效率,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癌患者行静脉化疗的副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例肾移植受者并发尿路上皮癌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C )静脉化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2~67岁。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多发癌4例,肾盂癌2例,膀胱癌1例。1例患者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其余6例为术后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700~800 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顺铂50~6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一次,共2~4个周期,7例患者共接受14个周期化疗。结果化疗药的近期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7例(100%)、消化道反应5例(71%)、脱发2例(28%)、尿蛋白1例(14%),化疗1个周期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受损1例(14%)。所有患者随访2~11个月:其中1例患者对侧肾盂出现新的尿路上皮癌,1例患者腰大肌转移灶增大,病情恶化后死亡;其余5例患者近期随访无明显异常。结论肾移植受者合并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可选择GC方案静脉化疗,但化疗药和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作用常导致较严重骨髓抑制,需要减少化疗药用量,并进一步调整免疫抑制剂,及时给予升白细胞和血小板治疗,患者可以基本耐受毒副作用,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单中心同种异体肾移植2045例的资料,其中术后发生NHL 10例,发生率为0.49%.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各5例,发病时年龄为30~59岁,肾移植后首次确诊NHL距离第1次肾移植的时间为(128.5±116.3)个月.结果 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胃部3例、皮肤2例、咽淋巴环2例(其中软腭1例、扁桃体1例)、子宫1例、肝脏1例、颅内1例.10例经病理检查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确诊NHL后首选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2008年后部分病例加用利妥昔单抗.10例患者随访截止时全部存活,其中时间最长者在确诊NHL后已存活14年.结论 肾移植后NHL的临床诊断较困难,病理诊断是唯一的确诊手段.对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的患者,应加强随访监测,以早期发现和诊断NHL.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广义对数线性模型探讨(F/T)/PSAD对血清总PSA(tPSA)4.0~10.0 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0月513例PSA4.0~10.0 μg/L、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162例、良性病变351例.记录血清tPSA、游离PSA (fPSA)和前列腺体积,分别计算PSA密度(PSAD)、fPSA百分比(F/T)和(F/T)/PSAD,构建PSAD、F/T和(F/T)/PSAD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广义对数线性模型比较相同高敏感性时(F/T)/PSAD与PSAD和F/T的特异性差异. 结果 前列腺癌组的PSAD为(0.34±0.21)μg/L2,高于良性病变组的(0.16±0.12)μg/L2(Z=一11.59,P<0.01);F/T为0.10±0.08,低于良性病变组的0.22±0.17(Z=-8.91,P<0.01); (F/T)/PSAD为(0.44±0.59) L2/μg,低于良性病变组的(2.03±2.26) L2/μg(Z=-11.93,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T)/PSAD的AUC为0.827,显著高于F/T的0.744(Z=2.86,P<0.01),与PSAD的0.819相近(Z=0.29,P=0.39);保持相同的高敏感性(90.1%),广义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显示(F/T)/PSAD的特异性为65.0%,高于PSAD的51.3%和F/T的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F/T)/PSAD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医疗费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PSA 4.0~10.0 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在高敏感性时具有比PSAD和F/T更高的特异性,(F/T)/PSAD水平越低,患者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术前用药对全麻下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插管后10 min分别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P组)或东莨菪碱0.006mg/kg(S组)。监测给药前、给药后5、10、20、30min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和给药前、给药后30min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给药后10、20、30min P组胸肺顺应性(Comp)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且在给药后20、30min时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给药前、给药后30min PaO2和氧合指数(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应用可明显降低全麻气管插管后气道阻力及气道压力,增加Comp,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膀胱囊肿在临床上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数例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5月收治膀胱壁内囊肿患者1例,现汇报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半月前行常规健康体检时,行腹部B超提示膀胱前壁探及1.7 cm×1.8cm中心无回声周边高回声占位,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见封三,图1).患者无血尿、腹痛、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病史.为减少患者膀胱镜检查痛苦,完善术前准备后,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诊断性电切术,术中见患者膀胱前壁一直径约2 cm半球形黏膜隆起,隆起表面光滑(见封三,图2).遂用电切袢将黏膜隆起切开,镜下观察为膀胱壁内一囊性肿物,内容透明胶冻样液体,囊肿内壁光滑(见封三,图3).因囊肿占据全层膀胱壁,与膀胱周围组织关系不清,内镜下电切有膀胱穿孔的风险,遂终止手术,留置导尿.术后行腹部CT检查,膀胱及脐尿管均未见明确占位.1周后再次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探查,术中见前次手术电切瘢痕处,膀胱壁内一直径2cm囊性占位,囊壁光滑,且与脐尿管无明显关联,遂完整切除囊肿及周围部分膀胱组织.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并出院.病理提示:膀胱囊性占位,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周围可见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移行细胞(见封三,图4),考虑为膀胱良性囊肿.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手术期后管理,减少恢复期再出血。方法对1999年7月~2008年7月8年期间27例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后再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给予一次性手术止血成功,2例二次止血成功,8例保守治疗,全组患者在出血得到控制后顺利出院。结论口服抗凝药物、增生组织切除不彻底、焦痂脱落、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因素是TURP围手术期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PELD治疗RLDH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临床研究,包括1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2个队列研究,共计患者1252例。Meta分析显示,PELD手术总体并发症[OR=0.46,95%CI(0.25,0.87),P=0.02]、硬脊膜撕裂发生率[OR=0.16,95%CI(0.05,0.56),P=0.004]低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P0.05),但与MED、MIS-TLIF相比,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髓核摘除不彻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在排除影像学腰椎失稳的情况下,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王玉兴教授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温补中焦,益气建中,同时补血,以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之心悸;运用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温补脾肾,利水化饮,治疗脾肾阳虚,水饮凌心之心悸.一补一利,同治心悸,可谓证不同治亦不同之用药典范.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44岁。因持续性腰痛 1周于 2 0 0 2年9月 2 3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 ,平素吸烟、饮酒。体检 :体温 37.1℃ ;血压 1 40 /80mmHg( 1mmHg =0 .1 33kPa) ;心肺无异常 ;腹平坦 ,无腹壁静脉曲张 ,肝、脾未触及 ,肾区无叩痛 ;精索静脉无曲张 ,双下肢无水肿。CT检查 :肝脏无明显异常 ,脾 6个肋段长 ,厚 8.0cm ;左肾上极前方有 5 .5cm× 4.0cm的低密度影并向肾外突出 ,强化不均匀 ,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彩色超声检查 :左肾上极有 5 .0cm的低回声光团。入院诊断 :左肾癌。术中见肝脏略小 ,质较硬 ,表面不光滑 ,脾脏 3倍于正常大小。在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