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病变椎体部分切除、髂骨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抗痨治疗9~38d后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前路或后路器械内固定手术。融合2个椎间隙以下者行前路固定24例;融合3个椎间隙以上者行后路固定31例,其中前后路同期手术者14例,分两期手术者17例。术后负压引流3~5d。结果:随访24~70个月,平均38个月。24例伴脊柱畸形者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2°矫正至术后平均9°,随访时平均11°。19例伴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半年87%的患者血沉达到正常,CRP93%达到正常;1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手术治愈。X线片复查见全部患者于术后3~6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愈合,均恢复了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病灶清除彻底,病椎骨融合快,复发率低,患者卧床时间短,缩短了脊柱结核的疗程,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髋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在治疗A1、A2和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各自特点。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104例,其中PFN固定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63~87岁,平均76岁;A1型12例,A2型18例,A3型3例。DHS固定71例中,男29例,女42例;年龄61-92岁,平均74.5岁;A1型32例,A2型34例,A3型5例。对两种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PFN(51.5±4.4)min,DHS(68.8±5.9)min;切口长度PFN(9.6±0.9)cm,DHS(15.5±1.5)cm;失血量PFN(179.0±12.9)ml,DHS(269.3±40.0)ml。PFN无髋内翻,DHS髋内翻1例、颈干角变小7例。PFN近端螺钉后退导致髋外侧疼痛6例。结论:DHS与PFN在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疗效基本相同。PFN手术损伤小于DHS,且抗张力强,不易并发髋内翻及头旋转,更适合A2、A3型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3.
4.
大黄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黄是临床上常用的泻下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湿退黄等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大黄具有影响胃肠运动的作用,正确合理的应用还可以保护肠屏障功能和防治肠道的菌群移位,但对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大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Q开关Nd: YAG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治疗颧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NFZ)过程中对减轻色素沉着,缩短疗程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12月~2007年12月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愈的52例颧部褐青色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27例(治疗后外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照组25例(治疗后待自然愈合),比较其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的长短。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纽平均治疗间隔时间分别为74.59天及105.24天,平均疗程分别为453.37天及651.28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Nd:YAG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颧部褐青色痣色素沉着轻、疗程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外科处理中的意义。方法4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中,2例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行肛周扩创引流术及抗炎、对症治疗。结果行乙状结肠造口的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行肛周扩创引流术的2例中,1例术后第3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入院后第5天死亡:1例术后感染症状仍不能快速控制,患者全身情况继续恶化并放弃治疗。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在肛周感染无法迅速阻断时,实施结肠造口术有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6岁,维族。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术前常规准备,查血型为A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发现腹腔引流管流出黄色胆汁伴巩膜黄染,有剧烈腹痛,体温38.9℃。即行剖腹探查术,发现胆总管损伤,胆总管破裂。进行常规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置腹腔引流。手术中因输血发生输血反应,立即按输血反应处理。术后患者回病房,症状没有改善。经讨论重新检查定血型,发现患者血型不是A型而是B型,发生输血反应是因为错误的定血型而引起的。患者术后第三天发生肾功能衰竭。经过输B型血,抗感染,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和未并发MODS(2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进行常规检测并比较,检测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前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MODS组与非MODS组ADP诱导前比较,血小板的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P>0.05),但平均体积偏大(t=6.417,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大(t =9.664,P<0.01);MODS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较非MODS组患者显著增高(CD41a:t=14.486和49.419,P<0.01;CD42a:t =41.693和58.160,P<0.01;CD61:t=15.452和19.251,P<0.01;CD62p:t 18.230和24.258,P<0.05);经ADP诱导活化处理后MODS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未出现明显变化(CD41a:t=1.364和1.237,P>0.05;CD42a:t=1.247和1.448,P>0.05; CD61:t=1.258和1.354,P> 0.05;CD62p:t=1.213和1.147,P>0.05),而非MODS组患者经ADP诱导活化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均明显升高(CD41a:t=15.891和18.417,P<0.01;CD42a:t=54.367和14.217,P<0.01;CD61:t=16.257和21.348,P<0.01;CD62p:t =58.268和18.145,P<0.01).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MOD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较轻症患者高,而且持续活化表达能力极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判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脉冲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面部萎缩性瘢痕患者从心理护理、宣教、术中配合、医患沟通、术后护理等方面,总结探讨该护理方法对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术后反应的重要性。结果:经过1~2次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67例患者瘢痕外观有明显改善,皮肤光洁、亮泽,没有明显色素沉着。显效49例,占68.06%;有效18例,占25%;无效5例,占6.94%。结论:超脉冲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微创、安全、效果好。实施护理对策,可以提高治疗效率;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效果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2年)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消除hpv感染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1].鉴于hpv感染部分可以自然消退,加之目前尚无治疗hpv感染的特效药物,因此宫颈hpv感染是否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尚在探索中[2].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以来尝试使用溃疡散联合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hpv感染,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