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目的 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探索适合护理本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005级护理本科生8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2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即采取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采取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综合考评实验组总成绩、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2.38%~95.24%对本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开腹胆道手术后腹腔镜胆道再手术29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992年4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腹腔镜胆道手术3485例,29例有开腹胆道手术史。分析29例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结石限于Ⅰ~Ⅱ级胆管);14例胆总管结石数>3个;21例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1.0 cm;3例曾首先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未成功。28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LCTD)者胆总管直径均>1.0 cm。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75~190 min,平均125 min,除1例在原切口部位做小切口用直角钳将结石夹碎取出外,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5.5d(2~14 d)。术后残余结石3例,经T管窦道取出。结论开腹胆道手术后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由操作熟练的腹腔镜医师执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对阴茎敏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通过阴茎生物震感阈值测定法评估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前后阴茎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早泄患者92例行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阴茎生物震感阈值.结果 阴茎头震感阈值(GPVT):术前为(0.048±0.015)μm,术后1个月为(0.280±0.084)μm,术后3个月为(0.282±0.081)μm;阴茎体震感阈值(PSVT):术前为(0.061±0.014)μm,术后1个月为(0.064±0.022)μm,术后3个月为(0.065±0.020)μm.统计学方差分析:(1)术后1个月GPVT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2)术后3个月GPVT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3)术后1个月和3个月GPVT无明显变化(P>0.05);(4)术前、术后PSV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阴茎生物震感阈值测定法是简便、无创、可定量、重复性好的阴茎背神经感觉客观检测方法之一.(2)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后阴茎头敏感度降低、震感阈值提高.(3)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阴茎背神经局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正常人阴茎背神经数目、走行和分布及其在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解剖38具成年男性尸体阴茎,显露阴茎背神经,记录阴茎背神经的数目及走行、分布。选择314例原发性早泄患者行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1~22年。结果:38具尸体阴茎背神经平行分布于阴茎背侧和两侧面,4具尸体阴茎背神经分支分布到阴茎腹侧面;38具尸体阴茎背神经数目为(3.6±1.2)支,其中7支1例,6支1例,5支6例,4支9例,3支14例,2支7例。314例原发性早泄患者阴茎背神经数目为(7.0±1.9)支:其中5支64例,6支56例,7支52例,8支40例,9支33例,10支28例,11支25例,12支11例,13支5例。手术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为(4.31±1.87)min,性生活满意度为(61±17)%,与手术前[(1.24±0.32)min;(23±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阴茎背神经数目异常增多可能是原发性早泄的病理学基础,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3种不同术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2006年有随访资料的269例重症肌无力采用不同术式胸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期开展不同术式分为3组:胸骨劈开组(1991年1月~2002年5月,n=161)胸腔镜组(2002年2月~2005年7月,n=67)、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2005年2月~2006年11月,n=41)。结果胸骨劈开组手术时间(97.5±17.5)min显著短于胸腔镜组(130.3±31.5)min(q=12.991,P〈0.05)和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手术时间(152.2±33.9)min(q=18.005,P〈0.05)。胸骨劈开组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41例显著高于胸腔镜组4例和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4例(χ^2=14.394,P=0.000),但后2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32,P=0.466)。胸骨劈开组术后第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26.7%(43/161),与胸腔镜组25.4%(17/67)和胸腔镜联合颈切口组31.7%(1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4,P=0.758)。胸骨劈开组术后第2、3年的完全稳定缓解分别为31.7%(51/161)、35.4%(57/161),与胸腔镜组无统计学差异31.3%(21/67)、43.3%(29/67)(χ^2=0.002,P=0.961;χ^2=1.251,P=0.263)。结论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能取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同样理想的中远期治疗效果,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胸腺切除术是否能够提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改良式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128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12
早泄是射精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占成年男性的14%~41%[1].尽管早泄的定义尚有争议,但通常以男性的射精潜伏期或女性在性交中达到高潮的频度来评价.传统的观点认为早泄大都是心理性原因所致,多采用性行为疗法,口服药物、局部涂药等,疗效因人相差很大.近年来研究发现,阴茎感觉过敏或阴茎感觉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器质性因素也是引起早泄的病因,我们以Tullii等[2]报道的阴茎背神经切断术为基础,并加以改良,从而降低阴茎的敏感度、延长射精潜伏期,治疗原发性早泄,自2001年9月~2005年7月共实施了1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女性盆底局部解剖及CT断层解剖学角度探讨CT导引下经骶部穿刺治疗卵巢囊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女性尸体标本,3例女性盆底断层标本及42例女性盆腔CT断层图像进行研究,对照剖析经骶部穿刺路径周围解剖结构。并对6例低后位卵巢囊肿患者采用CT导引经骶尾侧途径穿刺治疗。结果在骶骨4、5及尾骨层面,盆腔底部的血管神经均位于梨状肌外侧部的前内侧面,梨状肌内侧部无重要血管、神经走行,且该部位肌层也较薄,从第五骶椎及尾椎平面沿梨状肌内侧部或下部穿刺,临床上是安全的;临床上6例后位卵巢囊肿患者在CT导引下经骶部穿刺囊肿均获得成功,无临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下部骶尾侧穿刺盆底囊性病变是一种微创、安全可行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PCNL出血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1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87例.年龄19 ~70岁,平均48岁.其中鹿角形结石146例.7例有开放或PCNL手术史.合并糖尿病41例,高血压病89例.本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伴随疾病、结石类型、穿刺肾盏、通道数量、通道大小、手术时间及术者经验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 结果 207例手术获得成功,11例因通道建立失败改开放或终止手术.采用单通道碎石176例,多通道碎石31例.采用18 F通道163例,24 F通道44例.平均手术时间78.4 min.输血16例,输血率为7.7%,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行肾脏切除.单变量分析中,鹿角形结石(P =0.034)、合并糖尿病(P =0.030)、通道数量(P=0.019)、通道大小(P =0.008)及手术时间(P=0.001)是影响输血率的主要因素.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1.2 g/L.其中鹿角形结石患者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2.4±4.6)g/L,非鹿角形结石患者(8.3±3.3)g/L;单通道碎石(10.8±3.2)g/L,多通道碎石(13.2±3.5)g/L;18F通道碎石(10.5±2.5)g/L,24 F通道碎石(13.2±4.4) g/L;糖尿病患者(12.7±5.3) g/L,非糖尿病患者(10.8±4.1)g/L.鹿角形结石(P <0.001)、合并糖尿病(P =0.015)、通道数量(P =0.016)、通道大小(P <0.001)及手术时间(P <0.001)是影响血红蛋白下降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穿刺位置、既往手术史及术者经验不是影响出血的主要因素.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鹿角形结石( OR=1.92)、合并糖尿病(OR=1.75)、多通道(OR =2.45)、大通道(OR=1.32)及手术时间过长(OR=1.66)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 结论 鹿角形结石、多通道、大通道、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时间过长可显著增加PCNL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Livin基因在浅表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人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级以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标本中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阳性表达率为57.5%,G1级阳性表达率53.8%,G2级阳性表达率59.3%,不同的病理分级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期肿瘤阳性表达率为46.2%,T1期肿瘤阳性表达率为63.0%,不同临床分期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表达与肿瘤是否多发无关。平均随访21.9个月,肿瘤复发率为55%,其中Livin表达阳性组的复发率为73.9%,平均复发时间为14.7个月,Livin表达阴性组复发率为29.4%,平均复发时间为31.58个月,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Livin在TCCB中高表达,Livin的表达与TCCB分级、分期及是否多发无关,与TCCB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