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5例,33-A2型2例,33-A3型5例,33-C2型5例,33-C3型3例.9例开放骨折为Gustilo Ⅱ~Ⅲ型,其中有4例多发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19个月,骨折均连接,骨折愈合时间12(8~18)周.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HSS评分:优5例,良7例,可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70°~140°,所有患者膝关节行走无疼痛.结论 LISS能有效治疗各种分型的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具有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Leinbach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4年4月,应用Leinbach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严重粉碎性骨折,对其中获得随访的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6.5个月。住院期间死亡1例。疗效评定:优16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6例术后发生内科疾患并发症,其中伤口延迟愈合1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深部静脉血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伴有骨质疏松者在全身情况允许下,可选半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良好。选用Leinbach假体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采用后外侧入路便于假体安装和大转子部骨折块捆扎,必要时可切除粉碎的小转子骨折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1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4~76岁,平均37.8岁。按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法: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3例,Ⅴ型骨折6例。所有患者随访中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采用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的X线表现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访结果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3.5周。随访期间未见高度丢失,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小腿远端外侧、足背出现局部感觉减退,术后2周恢复。Rasmussen放射评分14.0~18.0分,平均17.5分。膝关节活动度-5°-0°-135°,平均活动范围123.5°。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评分为22~30分,平均26.9分。结论 经腓骨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不连患者资料,男45例,女15例;年龄13~68岁,平均39.2岁.骨不连部位:肱骨干7例,胫腓骨19例,股骨干27例,桡骨远端4例,锁骨3例.骨不连按照Weber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5例,缺血型37例,假关节型5例.骨不连病程:6~25个月,平均12.5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1次42例,2次17例,3次1例.入院前固定方式:钢板固定45例,髓内钉固定8例,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术中均采用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并应用锁定钢板桥接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记录患者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60例患者术后获6 ~ 24个月(平均12.8个月)随访.59例骨不连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3个月)获愈合;1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钢板断裂,入院再次行植骨,并在植骨区附加1块重建钢板加强固定,6个月后完全愈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畸形、双下肢不等长、取骨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植骨块的成骨效应,使植骨块迅速成活,从而达到治愈四肢骨不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锁定钢板(LIS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LISS 46例(LISS组)和PFN 53例(PFN组)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结果 两组出现骨不连3例(LISS组2例,PFN组1例),畸形愈合5例(LISS组1例,PFN组4例),其余均按期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1.7周(12~42)周,其中畸形愈合5例(LISS组1例,PFN组4例)LISS组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复位丢失2例,部分螺钉断裂1例,髋关节活动受限3例.PFN组出现股骨头切割、髋内翻、复位丢失5例,髋关节活动受限5例.随访期内未见股骨头坏死.结论 采用LIS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均优于PFN组,但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与PFN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近端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35例股骨近端复杂骨折做有限切开复位LISS系统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1、3、6、12个月常规拍片随访。结果: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min。出血量100-400ml,平均180ml。35例均获3-18个月(平均9.2个月)随访。35例术后3月常规复查均获临床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髋内翻畸形及内固定失败。结论:LISS反向使用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和特点。方法: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应用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45例,其中股骨远端25例,胫骨近端20例。结果:所有45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5月。术后无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股骨远端骨折优良率92%,胫骨近端骨折优良率90%。结论:H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的成骨作用.方法 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两组(B组和C组)动物右侧股骨髁郎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冲击波能流密度0.47 mJ/mm2,脉冲2000次.于处理前,处理后4、8 w时分3批处死动物,分离右侧股骨远端,进行micro-CT测量分析.结果 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冲击波处理后4W(B组)及8 w(C组)时实验组的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的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BMD分别比A组和B组增高79.9%和14.0%,尽管C组在BMD、BMC和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等指标方面均较B组优,但两组测量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冲击波可以促进骨质疏松被处理局部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质密度. 相似文献
10.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间,应用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18例,41-A2骨折2例,41-A3骨折6例,41-C1骨折5例,41-C2骨折3例,41-C3骨折2例。其中9例开放骨折均为Ⅱ~Ⅲ级,有4例患者为多发骨折患者,伤后4d(2~7d)应用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9个月,骨折均连接,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8~18周),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胫骨近端骨折18例,HSS评分优10例,良7例,可1例。膝关节活动范围90°~140°,所有患者膝关节行走无疼痛。结论LISS能有效治疗各种分型的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具有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