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宇翔  陈歌  陈建  唐宇  李忠  刘俊才 《骨科》2022,13(3):198-203,211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不同的下肢冠状位力线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对93例(102膝)UKA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下肢力线将102膝分为三组,轻度内翻组(0°~3°)36膝、中等内翻组(3°~6°)37膝和重度内翻组(6°以上)29膝。比较三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及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估病人术后满意度。结果 随访24~34个月,平均27.1个月。末次随访时各组WOMAC评分以及轻度内翻组、中等内翻组的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内翻组、中等内翻组末次随访的活动度值均显著优于重度内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内翻组和中度内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内翻组中有更多的病人(70%)认为非常满意(P=0.028)。结论 UKA术中将力线调整至内翻0°~6°均可获得不错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但UKA术后力线在3°~6°范围内的病人较0°~3°组可有更好的早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45膝)。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7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平均随访43个月,无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过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术后半年恢复。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1.75±4.14)分上升至术后(85.75±2.47)分,与术前HS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31膝,良9膝,优良率达89%。膝关节假体X线片影像学随访未见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以及合理的软组织松解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4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22例;髋部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受伤原因:摔伤24例,交通车祸伤12例,坠落伤5例。内固定方式:空心螺钉内固定1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18例,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4例。初次内固定术时年龄51~85岁,平均68.6岁。内固定失败原因:股骨头坏死24例,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移位切出12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从内固定术到髋关节置换术时间为6~38个月,平均为15.4个月。髋关节置换术前患髋Harris评分为21~48分,平均(35.4±6.5)分。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3例,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4例;其中采用标准股骨柄27例,加长型股骨柄14例。结果 1例患者术后3d死亡,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3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年,平均为3.8年。末次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为51~96分,平均(82.6±4.3)分。有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并再次手术;1例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患髋中度疼痛。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关节功能的治疗方式,中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传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械在骨-螺钉界面握持力不足或术后承载负荷过大时,可造成螺钉的松动或拔出,内固定失效率较高。目的:研制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并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股骨颈骨折的特殊生物力学特性研制的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由中空主钉和可拧入主钉内孔道的内栓部分组成,通过内栓旋入后对主钉前部的挤压产生膨胀加压作用。以传统AO空心加压螺钉作为对照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实验、三点弯曲实验、最大轴向拔出力实验。结果与结论:在300N的轴向外力作用或弯曲外力下,实验组轴向压缩刚度、弯曲刚度高于对照组(P〈0.05),纵向位移及桡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三叉形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牢靠,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普通AO空心螺钉,具有较好的抗轴向压缩能力及抗弯曲、抗旋转能力,在抗拔出性方面更具有普通AO空心螺钉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具有较强的局部止血、防止瘢痕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愈合等作用,其含有大量与创伤愈合相关的生长因子,可能会促进和诱导周围神经再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对其再生修复且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以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肱骨远端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移位严重,且多为粉碎性,是临床上最难处理的骨折之一。随着AO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肱骨远端骨折更趋于手术治疗。但由于对骨折类型认识不足,或者条件有限,操作不当,造成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率增加。笔者自2004年3月~2008年1月,共收治此类内固定失败患者12例,根据骨折类型重新复位植骨牢固固定,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节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是骨关节外科常见难题,骨软骨骨折块缺乏有效的固定物,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也缺乏长期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9例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患者,在关节镜下修整损伤区及骨软骨骨折块以自身增强聚丙烯可吸收软骨钉固定,内固定后24 h拔出负压引流管,抗生素预防感染不超过48 h,充分镇痛条件下持续被动活动关节,膝关节铰链支具固定6周后完全负重行走.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2年随访,平均13.2个月.修复后患者2周-3个月恢复社会活动.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3.25±5.63)分,tegner运动评级6.1±0.87,修复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膝关节骨软骨损伤采用可吸收软骨钉固定可有效固定脱落的骨软骨块,促进软骨修复,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单纯闭合髓芯减压术比较,探讨关节镜下髓芯减压结合自体松质骨复合BMP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28例33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关节镜下髓芯减压结合自体松质骨复合BMP植骨治疗18例21髋(试验组);单纯闭合髓芯减压术治疗10例12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及骨坏死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5年。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髋关节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试验组Harris评分为(85.67±4.78)分,对照组为(81.33±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4)。试验组FicatⅡ期1髋,对照组FicatⅠ期2髋、Ⅱ期2髋发生股骨头塌陷,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及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3)。结论与单纯闭合髓芯减压术比较,关节镜下髓芯减压结合自体松质骨复合BMP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定位准确、清除坏死骨彻底,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股骨头坏死进程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与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对某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共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分析.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46例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加用低分子肝素.术后3~10 d行下肢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两组比较x2=5.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时应给予积极的专科护理.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制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关节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而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模式人工骨已被证实是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钙磷骨水泥为载体,将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生长因子复合,并观察新型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修复兔股骨远端关节缺损模型的成骨及血供重建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1/2006-06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新鲜新西兰大白兔股骨远端(15 mm)制作脱蛋白骨关节,将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与钙磷骨水泥和脱蛋白骨关节复合,冷冻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备用。 方法:手术造成兔股骨远端15 mm关节缺损实验模型,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将混合有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钙磷骨水泥在异体脱蛋白骨关节表面涂层和髓腔内填塞后,置换一侧股骨远端;对照组进行单纯异体脱蛋白关节股骨远端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4,8,12,16周分别行X射线摄片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移植关节端成骨与成软骨情况;并于16周行血管造影,了解局部血供重建情况。 结果:实验组在移植后第4周可观察到大量新生血管出现,网织状骨形成。至第12~16周时,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完全存活,断端愈合。光镜下各时期的成骨面积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股动脉血管造影示实验组移植部位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结论: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在体内能促进股骨远端关节缺损的血供重建、愈合和替代。 关键词:骨移植;脱蛋白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