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了解绝经后髋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铁蛋白、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身高、体质量、BMI等指标间的联系,探讨两种疾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分为OA组60例、OP组109例、非OP组(对照) 161例,利用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OA和OP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转换指标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70~79岁年龄段OA组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高于OP组(P=0. 019),两组其余年龄段骨转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OP组各年龄段及OA组70~79岁、80~89岁两年龄段较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铁蛋白为OA危险因素,年龄、铁蛋白为OP危险因素,BMI为OP保护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OA和OP患者都存在"铁蓄积",两者骨转换无差异,且致病因素一致,OP采用的部分防治方法可能对骨关节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随之上升,全球范围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除了常规的骨折相关治疗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干预之外,康复治疗也是影响骨折愈合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长期以来领域内的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康复治疗还存在认识程度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而对其临床实践的具体落实也往往没有抓手。因此,本文将围绕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康复治疗这一主题,分别针对其核心内容“健康宣教”、“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和“辅助器具使用”等,进行相关文献梳理,综合分析研究现状与行业观点,同时介绍康复治疗方法的相关操作规范,旨在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完整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入院手术的诊断为胫骨后Pilon骨折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人,女性10人;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9.89岁;受伤机制: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 1例;所有患者行CT检查,根据CT检查分型后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踝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79月)随访,根据Bru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面复位质量:13例优,6例可。术后一年AOFAS评分平均为85.95分,VAS评分平均为1.11分。 结论:胫骨后Pilon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多样,结合CT及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杭海峰  徐又佳 《中国骨伤》2020,33(10):954-959
目的:了解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中凝血状态、微血栓、微血管床及骨密度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范畴铁蓄积对凝血功能、血管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24只6月龄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25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铁蓄积组,每组12只。铁蓄积组用枸橼酸铁(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90 mg/kg腹腔注射干预,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2次,干预9周。干预完成后,检测两组血清铁蛋白、凝血功能、微血栓、血管密度及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铁蓄积组血清铁蛋白(136.36±35.41)μg/L较对照组(68.44±16.86)μg/L显著升高,铁蓄积组骨密度(0.167±0.024)g/cm3较对照组(0.400±0.030)g/cm3显著下降;铁蓄积组的纤维蛋白原(2.03±0.13)g/L较对照组(1.78±0.46)g/L明显升高,D-二聚体含量(534.95±31.81)ng/ml较对照组(329.02±84.99)ng/ml明显增高(P<0.05),而凝血酶时间(39.64±2.18)s和凝血酶原时间(8.70±0.39)s较对照组(44.92±2.98)s、(9.44±0.49)s明显缩短(P<0.05);墨汁染色后,铁蓄积组的微血管密度(17.46±2.07)%较对照组(23.81±2.98)%明显缩小(P<0.05)。HE和MSB染色均显示铁蓄积大鼠骨髓中存在微血栓,同时在心肌中也存在微血栓。结论:在铁蓄积影响的骨质疏松模型中,铁蓄积对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血液相对呈高凝状态,骨血管床减少,骨髓中有微血栓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及微血栓的形成可能是铁蓄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中股骨隧道创建的方法较多,但经前内侧入口(AMP)与辅助前内侧入口(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临床疗效分析较少。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AMP与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治疗的63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经AMP创建股骨隧道的33例为AMP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2.7±18.2)岁。经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30例为AAMP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34.0±17.5)岁。测量两组股骨隧道长度、ACL股骨隧道位置、股骨隧道冠状位倾斜角;Lysholm评分、IKDC评价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结果: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3.2±5.5)个月。AMP组和AAMP组股骨隧道长度分别是(37.8±3.4)mm和(40.0±3.6)mm(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股骨隧道冠状位倾斜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隧道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复查均显示重建的ACL完整。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AMP组23例阴性、10例阳性,AAMP组24例阴性、6例阳性;Pivot-shift试验AMP组24例阴性、9例阳性,AAMP组25例阴性、5例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经AMP与AAMP创建股骨隧道,均能重建ACL股骨止点。经AAMP创建的股骨隧道更长,股骨隧道位置更接近解剖位点,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更优,建议行ACL单束重建时首选AAMP创建股骨隧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63例(年龄>55岁)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3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27例.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7个月,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内翻畸形愈合、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各1例,撞击综合征4例.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大结节不愈合2例,大结节移位消失、撞击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各1例.钢板组三部分骨折Constant- Murtey评分优于置换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Constant - Murley评分和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组少于钢板组(P<0.05). 结论 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对患者年龄、骨的质量、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肱骨头坏死可能性的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large diameter metal-on-metal cementless total arthroplasty,LMM-THA)与传统直径(28mm金属对高分子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金属对聚乙烯(metal-on-polyethylene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MP-THA)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LMM-THA与传统28mm直径MP-THA置换术各32例(32髋)患者的临床资料。LMM-THA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8~69岁,平均52.3岁。传统直径MP-THA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0~71岁,平均5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诊断、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减少量、大腿周径增加值、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假体的位置,假体活动范围,假体脱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2.9个月。两组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大腿周径增加值、住院时间、Harri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稳定性脱位发生率LMM-THA组优于传统MP-THA组。结论 LMM-THA假体比MP-THA组不增加手术创伤及并发症,但有着更好的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人群骨密度(BMD)的差异及常用降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与BMD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1 961例符合要求的女性(40~89岁)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慢性病用药史、生活习惯等信息,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运用超声骨密度仪(型号:SAHARA)检测足跟部位BMD,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中使用降压药物的BMD均值为(0.416±0.098)g/cm2,没有使用降压药物的BMD均值为(0.401±0.121)g/cm2,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中,使用降压药物的BMD均值高于没有用药组;控制变量后,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单种降压药物使用的BMD均值显著高于两种或3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P0.05);单种使用四类降压药物BMD均值的高低顺序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CEI/ARB)类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抑制剂。调整变量后,使用ACEI/ARB类或噻嗪类利尿剂者的BMD均值显著高于没有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钙通道拮抗剂者BMD均值高于没有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使用β受体抑制剂者BMD均值显著低于使用其他三类药物的患者(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高血压与BMD降低有关;不同降高血压药物的使用者BMD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去势小鼠在低铁环境下血清骨钙素及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4只12周龄C57BL/6小鼠,体重(19.5±0.5)g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低铁组(OVX+DFO),每组8只.低铁组于卵巢切除后第2天腹腔注射甲磺酸去铁胺(DFO),剂量为30 mg/kg,每周3次,共5周;模型组、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射同等刹量0.9%生理盐水,共5周;第5 周末取血后处死小鼠并分离子宫、左侧股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钙素、血清铁蛋白;分析天平称子宫重量;显微CT扫描股骨末端并取目标区进行三维重建,获取骨小梁、骨皮质三维结构图像,进行松质骨、皮质骨定量分析.结果 (1)血清骨钙素、血清铁蛋白:低铁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假手术组(P<0.01);(2)松质骨、皮质骨骨密度:低铁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假手术组(P<0.01),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隔低铁组显著增加(P<0.01),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低铁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DFO(30 mg/kg)可以降低去势小鼠血清铁蛋白水平和骨组织形成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铁调素对成骨细胞铁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 成骨细胞 (hFOB1.19)培养3d后,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骨细胞(hFOB1.19)的膜转铁蛋白1 (ferroportin1,Fpn1)的表达;再用不同浓度的铁调素(25noml/L,50noml/L,100noml/L)干预培养 环境,对照组加相同体积双蒸水,干预20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检 测成骨细胞内铁离子荧光染色后荧光强度变化情况;Von Kossa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矿化情况;RT-PCR检测 骨钙素(BGP)、I型胶原(COL1)、骨保护素(OPG)基因表达。结果 1、成骨细胞存在Fpn1表达;2、铁 调素对成骨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3、铁调素干预后,成骨细胞内铁离子含量增多,且与铁调 素干预存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4、铁调素干预后,成骨细胞矿化功能增强,且与铁调素干预存剂 量依赖性关系(P<0.05);5、RT-PCR检测显示不同浓度铁调素干预后,各组COL1、OPG、BGP mRNA均有表 达;不同浓度组的COL1、OPG、BGP mRNA表达光密度比值不同,组间密度比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但铁调素在400nmol/L时抑制OPG的表达(P<0.05)。结论 成骨细胞存在铁调素作用的膜转 铁蛋白-1,所以铁调素干预成骨细胞培养环境后细胞内铁离子发生特异性变化,同时细胞矿化指标显著增 加、细胞COL1、OPG、BGP mRNA表达含量增加;研究提示:铁调素可能通过膜转铁蛋白影响成骨细胞铁离 子变化,细胞铁代谢变化可能引起细胞成骨指标上调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