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给予胃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n=50,给予内镜下辅助胃癌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胃肠通气和胃排空的时间、止痛药使用的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好,恢复度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全乳晕腔镜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56例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腔镜组)与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56例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开放组(132.1minvs.96.7min,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和转移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腔镜组中,癌结节直径1cm的患者与癌结节直径1~2cm的患者间比较,后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前者(P0.05),但两者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随访腔镜组与开放组均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全乳晕腔镜途径下手术治疗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阻断肝血流60 min再灌注120 min诱导;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25 mg/kg)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50 mg/kg)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高剂量苦参碱组),低、高剂量苦参碱组在肝缺血前30 min,经门静脉主干注入各自剂量的苦参碱溶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则以相同的方式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标本行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收集肝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肝细胞凋亡检测,以及TRAIL、BAX、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肝组织均有肝损伤表现,但损伤程度轻重不一(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RAIL、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但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在低、高剂量苦参碱组均明显小于模型组,且在高剂量苦参碱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苦参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RAIL的表达,减少BAX与caspase-3的活化,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Sirtuins蛋白是一种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被认为具有抗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衰老相关疾病的保护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已经发现了7种不同类型的Sirtuins蛋白,分别命名为SIRT1-7,显示出在亚细胞定位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其中SIRT2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促进作用,而SIRT2抑制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路凯  白宁  陈方  杨光  何芸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249-2253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C3H/HeJ小鼠共40只,4~6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肿瘤组(Tumor组)、低剂量甘草酸给药组(G1组)和高剂量甘草酸给药组(G2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Sham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仅注射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培养基,Tumor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纤维肉瘤细胞,G1组和G2组股骨远端接种肿瘤细胞后2、24和48小时分别腹腔注射甘草酸100和200 mg/kg。于肿瘤细胞接种前两小时、肿瘤细胞接种后4、7、10、14、21和28天测量机械缩足阈值和自发抬足次数;肿瘤细胞接种后28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右侧脊髓L3~5节段HMGB1、IL-1β、IL-10、p-Akt、p-mTOR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右侧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脊髓背角Iba-1阳性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Tumor组小鼠肿瘤接种后10、14、21和28天机械缩足阈值显著下降,7、10、14、21和28天自发抬足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Tumor组比较,G1和G2组小鼠肿瘤接种后14、21和28天机械缩足阈值升高,且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Tumor组小鼠肿瘤接种后28天损伤侧脊髓HMGB1、IL-1β、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脊髓背角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Tumor组比较,G1和G2组小鼠肿瘤接种后28天损伤侧脊髓HMGB1、IL-1β、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IL-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脊髓背角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下调(P<0.05)。结论:甘草酸可缓解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形成并减轻脊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兰州市医用内窥镜使用及消毒现状,对8家医院22支内窥镜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内窥镜房屋设施专用率63.6%,消毒剂选用正确率81.8%,消毒、灭菌时间符合率45.5%。监测12支窥镜,细菌总数超标6支,有3支检出抗酸杆菌,4支检出HBsAg阳性。结果发现,兰州市医院内窥镜消毒不规范情况严重,部分内镜消毒效果不合格。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第3 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 方法:对32 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1 例手术获成功,1 例因肝外胆道炎症粘连, 局部解剖不清中转开腹; 平均手术时间为 (115.0±20.5)min;术后并发胆瘘1 例,腹腔感染1 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7 例胆道残 余结石患者经1~2 次胆道镜+EMS 取净;平均住院时间为(9.5±2.1)d;经6~24 个月随访,均 情况良好。 结论: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EMS 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thylthiourea-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 ISS)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磁示踪组(6只)、荧光示踪组(6只)和光磁示踪组(12只),光磁示踪组随机分为磁示踪亚组(6只)和荧光示踪亚组(6只)。分别在大鼠尾状核区注入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DTPA)、光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和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A-FITC,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测示踪剂在脑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利用自主研发的脑ISS图像处理系统测量Gd-DO3A-EA-FITC和Gd-DTPA在脑ISS内的扩散系数、清除率、体积分数和半衰期等扩散参数。注射示踪剂2 h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对离体脑切片进行荧光信号的采集,并对比分析斜矢状位切片中示踪剂扩散分布的最大面积。结果:Gd-DTPA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3.31±0.11)×10-4 mm2/s和(3.37±0.15)×10-4 mm2/s (t=0.942,P=0.360),清除率分别为(3.04±0.37) mmol/L和(2.90±0.51) mmol/L (t=0.640,P=0.531),体积分数分别为17.18%±0.14%和17.31%±0.15% (t=1.961,P=0.068),半衰期分别为(86.58±3.31) min和(84.61±2.38) min (t=1.412,P=0.177),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71±1.00) mm2和(23.25±0.68) mm2 (t=1.100,P=0.297),两者的各项扩散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TC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10±1.29) mm2和(22.61±1.16) mm2 (t=0.713,P=0.4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DO3A-EA-FITC的扩散面积略大于FITC。结论:Gd-DO3A-EA-FITC与传统的Gd-DTPA的成像结果相同,可用于ISS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A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Sirtuin家族蛋白在AD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Sirtuin家族调节AD疾病进程中的许多重要环节。尽管大量研究聚焦于Sirtuin1和2在AD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但定位于线粒体的Sirtuin3、4、5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回顾定位于线粒体的Sirtuin家族蛋白参与AD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这对于阐明AD的发生发展机制与A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