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尚存在争议,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各有自己的优势,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还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解决这~问题。现阶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中所见确定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更为合适。根据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强调个体化。雌激素受体(E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2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两者并不同时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为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I/R组)和黏附素预处理组(实验组),每组各24只。于造模成功后6 h、第1、第4和第7天,分别取6只大鼠的血和小肠标本,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各时间点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的活性和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血中TNF-αI、L-6I、L-10、DAO和D-乳酸水平在各时相点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IL-6和DAO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浓度术后第1天低于I/R组(P<0.05),术后第4和第7天实验组大鼠血浆D-LAC浓度明显低于I/R组(P<0.05),小肠病理改变较I/R组减轻(P<0.05)。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大鼠I/R后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护作用,能减轻肠黏膜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脏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45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非热疗组、热疗组,每组15只.门静脉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肝脏肿瘤转移率、转移数目;观察各组病理学变化、肿瘤细胞凋亡指数;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CD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非热疗组、热疗组肝脏平均转移癌结节数目和转移率分别为(4.6±1.3)、(2.2±1.0)、(0.5±0.8)个和100.0%、60.0%、1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98,χ2=5.208,19.548,5.168,P<0.0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4.6%、9.9%和17.4%.热疗组可见大量细胞空泡变性、坏死、溶解现象,有较多的凋亡小体形成.3组均可以检测到CD基因的表达.结论 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对转CD基因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肝脏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组(n=18),采用逆行十二指肠胰胆管注射50%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SAP模型;SAP+SFI组(n=18),建模前2 h给予SFI 10 mL/kg(体质量)预处理.假手术(SO)组(n=6).建模成功后3,6,12 h,分别取下腔静脉血液、胰腺和肝脏组织,并记录腹水量.光镜下观察肝胰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的表达;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结果 SAP组肝胰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腹水量、血清淀粉酶和ALT水平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显著高于SO组(P<0.01);肝脏TNF-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术后6 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肝脏NF-kB活性明显增强,术后3h最显著,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或P<0.05).与SAP组相比,SAP+SFI组各时点肝胰病理改变程度、腹水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液淀粉酶和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肝脏TNF-α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或P<0.05),NF-kB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SFI对大鼠SAP具有防护作用,并能减轻其肝损伤.保护肝脏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活化进而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研究结肠切除对青紫兰兔结肠黏膜中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及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只青紫兰兔,切取结直肠交界上段结肠7~8 cm长(对照组),继续饲养2周后处死动物,取吻合口处结肠段(研究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结肠黏膜中的5-HT阳性细胞及CgA阳性细胞,观察其数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结肠黏膜中的5-H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40±2.22)个及(26.27±2.35)个,Cg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0.60±5.34)个及(51.51±6.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切除可引起兔结肠黏膜中5-HT及CgA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 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谐波超声刀在开腹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谐波超声刀施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42例患者(超声刀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4例应用常规电刀者(电刀组)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引流总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电刀组(P〈0.05或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谐波超声刀应用于开腹胃癌D2根治术精准、安全、可行,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创伤,加快术后恢复。且并不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TME观念的推广、手术技术和相关吻合器械的发展,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率有所提高.但同时,遵循TME原则的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亦有增高趋势[1].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连续185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预防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效果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者晚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 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方法既发挥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优点,又可以阻断肿瘤内的门脉供血,同时配合双介入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有一定效果,因此不失为晚期肿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