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9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90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计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脾切除手术,研究组进行脾保留手术。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10.71%、对照组为28.57%。结论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在患者伤情允许情况下优先选择脾保留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神经纤维分布与密度变化,评估残脾保留的价值。 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行脾大部切除并残脾腹后固定术患者13例,收集患者术后切取的巨脾组织,以及术后8年穿刺获取的残脾组织,另取外伤性脾组织13例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神经肽Y(NPY)和神经丝蛋白200(NF 200)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及密度。 结果:3组脾组织NPY和NF200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部位大致相同,但两者在巨脾组织中的密度明显较高。红髓部分的定量分析显示,巨脾组织NPY与NF200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高于残脾组织和正常脾组织(均P<0.05),而两种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残脾组织与正常脾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巨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神经纤维分布及含量与正常脾大致相同,提示解除高压环境后,残脾神经功能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6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切脾,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45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8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10~43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80~1200 ml,平均325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44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4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3例再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LS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4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S组)和开腹组(OS组)。LS组18例,OS组27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The surgeon》2022,20(3):129-136
BackgroundRobot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has been accepted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pancreatic tail lesion. Whether spleen preservation by preserving the splenic vessels with robot assistance is feasible and beneficial remains controversial. Here we would like to compare the operative outcomes of robot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DPS) with robotic spleen 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by means of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 (SVP).MethodsBetween March 2011 and September 2019, 56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ere identified, with 2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 demographics, histopathology findings and operative outcomes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 subgroup analysis was made after excluding malignant and pancreatic lesions >6 cm in the DPS group.ResultsThe two groups had similar conversion rate, blood loss, morbidity and pancreatic fistula rate. There was no operative mortality. The SVP group had shorter median operative time (245 vs 303.5 min, P = 0.019) and shorter median hospital stay (5 vs 6 days, P = 0.019) than the DPS group. However, all malignant lesions occurred in the DPS group and lesion size in DP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fter matching, there were 28 SVP and 15 DPS. The histopathology findings and lesion size became comparable. The SVP group still had shorter operative time (245 vs 290 min, P = 0.022)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5 vs 7 days, P = 0.014) than the DPS group.ConclusionApart from avoiding risk of 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sepsis, robotic SVP had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shorter operative time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than robotic DPS.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因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下手术21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50例(开腹组)。应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 05),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均少于开腹组(P<0. 05);两组间的腹腔出血、腹、盆腔积液、肺部感染、胰瘘以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脾切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及内囊摘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的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治疗首选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1例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切除术26例(A组),外囊次全切除术26例(B组),内囊摘除术19例(C组)。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残腔并发症、复发等相关指标。 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最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长,住院费用最高;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短,住院费用最少(均P<0.05)。随访2.5~12.5年,A、B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85%(1/26),无一例复发;C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4/19),复发率为15.79%(3/19)。三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090),但C组术后复发率最高(χ2= 8.28,P=0.016)。 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较为安全,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低等优势,可视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将肝癌切除同时行脾脏切除者纳入切脾组(25例),仅行肝癌切除术保留脾脏者纳入保脾组(29例)。临床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肝功能及免疫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脾组手术时间明显较保脾组更长(P=0.003),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切脾组显著高于保脾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保脾组较切脾组更高(P<0.05);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切脾组CD4、CD4/CD8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保脾组(P<0.05)。切脾组及保脾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及1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降低了手术创伤,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切除脾脏;切割缝合器切断胃左动静脉,继续游离胃周血管直至食道下端6~8 cm,完成断流。结果 12例腹腔镜下完成巨脾切除,3例因难以控制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6~318 min,平均267.2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ml,平均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8 d。1例出现胰漏,带管引流1个月后漏口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脾功能亢进纠正,钡餐示5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余10例正常,未再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