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6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104篇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15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夹层组),其中急性期患者91例,亚急性期患者41例,慢性期夹层患者25例。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95例为对照组。入选者采集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采用罗氏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P)。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CT行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剥离范围。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行心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肝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HE:(9.31±3.02)KU/L比(8.28±1.78)KU/L;TBIL:(34.59±16.64)μmol/L比(13.22±6.59)μmol/L;DBIL:(7.07±3.53)μmol/L比(4.70±1.47)μmol/L;IBIL:(14.43±6.75)μmol/L比(6.93±3.39)μmol/L;TP:(65.16±8.33)g/L比(70.64±6.12)g/L;ALB:(38.63±6.40)g/L比(43.39±4.55)g/L;ALT:(0.04±0.02)U/L比(0.05±0.02)U/L;AST:(0.04±0.02)U/L比(0.06±0.02)U/L;GGT:(51.94±25.29)U/L比(35.56±16.24)U/L;ALP:(82.13±40.99)U/L比(71.25±24.21)U/L]。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之间部分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CHE与性别和夹层分型呈正相关(r=0.18,P=0.03;r=0.34,P=0.00);T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和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22,P=0.01;r=-0.24,P=0.00);I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呈负相关,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在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中的保肝作用。方法: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150mg/d)行保肝治疗,连续用药14d。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但在复常天数上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无变化,TACE结束后第3天、7天对照组总胆红素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P <0.01),TACE结束后第14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治疗组( P <0.05);TACE结束后第3天、7天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组明升高( P <0.01), TACE结束后第14天降至正常;对照组白蛋白与治疗组比较:TACE结束后第7天开始明显下降( P <0.05), TA-CE结束后第14天有所回升,但未至正常水平( 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保护肝功能,增强患者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食管静脉曲张出破裂出血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共接受109次内镜套扎治疗,其中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52例患者中,平均套扎次数1.95次(其中1例患者套扎达10次)。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再出血率为A级10%,B级19.2%,C级35%.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肝功能分级是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套扎手术不会对肝脏造成急性肝损伤,内镜套扎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根除或减轻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血清内毒素、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体内内毒素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充性激素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凝血功能、肝脏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9月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10 mg/d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子宫内膜,并适时给予黄体酮治疗后撤退性出血,每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9个月,3个周期。对治疗后患者的肝脏、凝血功能及血脂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各个治疗周期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LL)、直接胆红素(D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个月内持续10 mg/d戊酸雌二醇治疗并不会对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不同疾病程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l7)的比例和其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肝脏损伤标志物等的关系,以进一步证实Thl7细胞在CHB患者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93例CHB患者(其中轻度21例、中度37例、重度35例)和28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hl7细胞比例、血清IL-17水平,纯化CD4^+T细胞经功能性抗CD3、抗CD28抗体刺激后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mRNA表达水平,纯化CD4^+T细胞刺激后培养液中IL-17水平。比较和分析上述检测数据在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及与HBVDNA载量、肝脏损伤标志物等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B组外周血Thl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加重,Thl7细胞的比例也随之上升。CHB重度组Thl7细胞比例、IL-17和RORC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清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纯化CD4^+T细胞刺激后培养液中IL一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B重度组培养液IL-17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CHB组外周血Thl7细胞比例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与血清HBVDNA载量无相关性。结论CHB患者体内增高的Thl7细胞可能是造成肝脏炎症、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CHB的重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硬化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水平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0例(A组),B级15例(B组),C级15例(C组),患者用心脏超声评估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肝硬化组NT-proBNP水平为(240.15±80.87)pg/ml,较对照组的(55.86±20.13)pg/ml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NT-proBNP水平比较:A组和B组分别为(189.20±20.25) pg/ml、(202.34±31.20) pg/ml,与C组的(300.13±34.96) pg/ml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A、B、C组间,左室直径、右室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瓣环直径、左室射血分数、E峰、A峰、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各组间LAs比较:A组和B组分别为(29.83±3.76) mm、(31.78±4.05) mm,均低于C组的(35.08±3.68) 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T-proBNP与LAs呈正相关(r=0.535,P<0.05),与LVPW亦呈正相关(r=0.312,P<0.05),而与LVd、IVS、EF和E/A无相关性.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增高,可反映肝硬化患者潜在的心功能不全,且可反映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并对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8例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2例为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33例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水平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相关指标不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19.4%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肝功能水平对甲状腺功能异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症候乙型肝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例与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利宾胺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服用逍遥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以后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以及TBIL的水平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以及TBIL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三项生化指标的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1%的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0.5年、2年、3年后,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均降低,但实验组患者的症候积分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降低更为明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证侯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ALT、AST以及TBIL的水平,提高乙型肝炎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远期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周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比较两组12、24、48、72周时肝功能指标、血清病毒学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并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同一时段,试验组ALT、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LB和 PTA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HBV DNA值逐渐降低(P<0.01),同一时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周时,试验组HBV DNA<500 copies/mL者的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 Child‐Pugh C 级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6.52%)和4例(8.7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有助于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复制,提高 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