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7篇
  免费   3274篇
耳鼻咽喉   148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1579篇
口腔科学   290篇
临床医学   3943篇
内科学   1396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289篇
特种医学   12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1448篇
综合类   8118篇
预防医学   1682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3067篇
  38篇
中国医学   2321篇
肿瘤学   667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933篇
  2015年   915篇
  2014年   1694篇
  2013年   1682篇
  2012年   2369篇
  2011年   2385篇
  2010年   2543篇
  2009年   2466篇
  2008年   2865篇
  2007年   1955篇
  2006年   1720篇
  2005年   1376篇
  2004年   1399篇
  2003年   603篇
  2002年   662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DC-CIK作为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DC-CIK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外周血100 mL,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C)和诱导性杀伤细胞(CIK),细胞培养10天后,第一天输注给患者2×10 7个DC细胞,第二天输注2×109个CIK细胞,第三天输注2×109个CIK细胞,每个月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通过QLQ-C30量表对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患者生命质量: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症状领域、失眠及食欲丧失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2)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均有所升高,抑制性T细胞(CD3+CD8+)下降;(3)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水平降低.结论 DC-CIK生物疗法对于卵巢癌晚期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进程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炎性介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 IL?32是一种炎性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及上皮细胞表达,目前共发现IL?32α、β、γ、δ、ε、η、s、θ、ζ9种亚型。 IL?32可诱导IL?6、 IL?8、 IL1β等介质的表达,参与炎性疾病的进程,还可以通过NF?κB (核因子κB)、 MMP?2(基质蛋白酶2)等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宫颈癌、胃癌、肝癌等肿瘤的侵袭转移、增殖和凋亡。文章介绍了IL?32的发现、生物结构、分泌及其受体, IL?32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肿瘤的生物学效应,旨在为IL?32的研究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细胞总是在不断的分泌各种不同类型的微泡到细胞外液,包括一些小分子和大分子,其中之一就是外泌体.最近研究表明其在细胞间通讯以及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外泌体能够利用自身的结构、组成优势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形成利于肿瘤形成的微环境,诱发肿瘤恶性行为,外泌体研究也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调节因子7首次在EB病毒感染环境中克隆,是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异常表达Ⅰ型干扰素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扰素调节因子7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转录因子,不仅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而且参与调节肿瘤的形成、细胞侵袭等多种生物功能.为此,本文结合最新进展对干扰素调节因子7和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DEAD-box家族是一类以D(Asp)-E(Glu)-A(Ala)-D(Asp)为保守序列的RNA解旋酶家族,参与需要RNA调节的所有细胞过程.研究表明,DDX家族很多成员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失调,并且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侵袭、转移以及代谢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可以作为肿瘤的诊断、恶性程度的评价、临床预后的预测等新的分子标志物,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本文就DDX家族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s)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methylation of a series protein substrates. PRMT5 is a type Ⅱ methyltransferase that symmetrically methylates arginine residues of histone and non-histone substrates, thereby regulating a variety of cellular processes through epigenetic control of target gene expression or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signaling molecules. Recently, accumulated evidence has suggested that PRMT5 may function as an oncogene. This review is aimed to summarize the oncogenic role of PRMT5 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tumors.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与急性白血病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为更好的应用于患者提供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100例实体肿瘤与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讨实体肿瘤患者与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的不同。结果: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0%,明显高于实体肿瘤患者26.0%,χ2=3.85, P<0.05。其中静脉炎发生率27.0% vs.23.0%,χ2=0.43,P>0.05;感染发生率21.0% vs.10.0%,χ2=4.62,P<0.05;血栓发生率15.0% vs.23.0%,χ2=2.28,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11.0% vs.13.0%,χ2=0.19,P>0.05;出血发生率16.0% vs.3.0%,χ2=9.83,P<0.01。血常规参数显示,急性白血病组出现感染并发症时白细胞明显低于实体肿瘤组,出现血栓时白细胞明显高于实体肿瘤组,出现出血时血小板明显低于实体肿瘤组。结论:PICC置管后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实体肿瘤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可能与血常规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是肿瘤进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PGs)由核心蛋白和不同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侧链构成,属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非胶原重要成分。研究显示PG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由于其侧链的不同,功能上也会出现差异,表现出促进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本文就PG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在调节细胞内稳态、细胞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3(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s L3,UCH-L3)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半胱氨酸蛋白酶类的一种,可以催化靶蛋白短肽链上附着的多余的完整泛素分子的脱落,从而实现对靶蛋白的调控以及泛素分子的循环再利用。目前对该水解酶的研究还不充分,但其在多种疾病以及肿瘤中的高表达情况,说明在疾病、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该水解酶及其与疾病和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肥大细胞普遍存在于含有血管的组织中,它通常因在过敏性疾病和IgE相关的过敏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为人们所知,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肥大细胞还参与了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在肿瘤生物学中肥大细胞就扮演着具有特殊意义的角色.在促进肿瘤生长方面,肥大细胞对肿瘤的血管生成、组织重塑等方面具有正面的影响,而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肥大细胞则通过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而产生负面的效应,因此肥大细胞的作用仍旧备受争议.因而研究肥大细胞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与抑制等几个方面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