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1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641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058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468篇
综合类   2135篇
预防医学   315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706篇
  6篇
中国医学   1419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医脑络与大脑微循环在分布、走行、吻合等特点上有相似之处,功能上脑络可以运载营卫气血,营养脑髓,为脑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这与现代医学中大脑微循环调节脑部血流量、维持脑组织功能的作用相对应。病理上,脑梗死在中医学中"脑络瘀阻"的病理改变与现代医学所指因大脑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缺氧状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开窍醒神通络法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恢复,改善脑梗死后大脑微循环障碍。因此,中医学中"通络"可部分解释为改善大脑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9,(12):1721-1724
目的:探讨牵正散合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肌电图、口唇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基础上予以牵正散合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肌电图检查、口唇微循环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量表评分、躯体功能(FDI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作电位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波幅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微血管形态为发夹型者、微血管排列整齐者、微血管为线型者明显较治疗前增多,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正散合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以及面部表情肌兴奋性和收缩性恢复,改善口唇微循环状态,有利于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3.
4.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失调或结构障碍导致类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可显示有ST段下移等缺血性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基于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试从中医角度浅谈对本病的认识并探索其证治方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明确高呼气末正压(PEEP)条件下肺泡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以及液体复苏在高PEEP情况下对肺泡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选用北京当地的15条健康成年杂种狗进行实验,分别观察基线(PEEP 5 cmH2O,1 cmH2O=0.098 kPa)、高PEEP(平均动脉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及液体复苏后的呼吸、系统循环及肺泡微循环情况,肺泡微循环利用旁流暗视野成像(SDF)技术进行观察、留取视频结果,线下利用AVA3.2软件进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高PEEP可导致中心静脉压(CVP)升高(P=0.001)及心输出量(CO)下降(P=0.002),肺泡微循环表现为总微血管数量(TVDa,P=0.036)、灌注血管数量(PVDa,P=0.002)、灌注血管比例(PPVa,P=0.003)、血流状态(MFIa,P=0.002)显著下降,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下降不明显(TVDs,P=0.319);液体复苏恢复整体循环后,微循环参数均无显著改善。 结论过高的PEEP水平可导致肺泡微循环的显著恶化,通过液体复苏不能改善由此产生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级.心肌梗死后7 d内及6个月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并保持随访.结果 IMR>40时患者心肌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IMR>40与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显著相关(P<0.05),与心肌出血无关(P=0.104);IMR≤40和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梗死面积、体质量指数、高胆固醇血症、男性、IMR>40、糖尿病史与6个月时LVEDV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IMR>40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LVEDV变化和临床预后相关联,与梗死面积无关.IMR具有较好的风险分层临床价值,可为心肌再灌注失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丹参川芎嗪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参数,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含量。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参数、NO、PAI-1含量均较治疗前优化(P<0.05)。其中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电图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I-1水平下降,NO水平升高。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微循环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借助TCMSP、PubChem Search、Genecards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得到丹参的活性成分治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靶标,利用Cytoscape 3.3.0软件构建丹参活性成分-微循环障碍作用靶标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丹参中共筛选出治疗微循环障碍的65个相关活性成分,并发现微循环障碍相关的9个关键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可能与氧化还原、钙离子稳态等生物过程有关,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神经突触信号传导、催产素信号通路、醛固酮-调节钠重吸收等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霞  甘琴霞  李娟 《陕西中医》2020,(12):1722-172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96例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连续用药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血液微循环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补体C3和C4水平,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CAM-1、D-二聚体、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IL-2、IL-10、MMP-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补体C3和C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免疫功能及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