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8篇 |
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96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167篇 |
综合类 | 159篇 |
预防医学 | 3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1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incisionendometriosis,AIE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AIEM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治疗3~6月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结果AIEM多发生在术后1—7年,在腹壁原切口疤痕的不同部位可触及不规则结节或肿块,超声声像特征多为实质性低回声团块。病灶外观呈暗红色或紫蓝色,甚至黑色,直径1.0。5.0cm。术后随访5年,所有患者周期性腹痛症状消失,腹壁包块无1例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AIEM的有效方法,是预防其术后复发的关键措施。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中、术后均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宁芝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22-23
目的:探讨会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该院1991~2002年收治的14例会阴、腹壁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14例均诊断正确.4例会阴内异症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10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均有剖宫产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3例,腹壁内异症完整切除10例,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检,可以对会阴、腹壁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3例新生儿脐膨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膨出畸形临床少见,国内资料统计,其发生率为1.16/万,病死率高达52%。我科于2003年诊治3例。新生儿脐膨出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由于腹壁发育不全,脏器通过脐部的腹壁缺损连同腹膜一起向外膨出,表面仅覆盖一层透明的囊膜,一旦囊膜破裂,引起脏器脱出,腹腔感染造成不良后果。脐膨出属新生儿外科急症,若延误病情,将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因此及早手术治疗及适当的护理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术前评估及准备分析对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对患者进行疝囊评估、腹腔扩容、呼吸功能准备和预防性抗生素等一系列巨大切口疝的术前评估及准备后实施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成功组与复发组。结果成功组患者在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氧气压和内源性呼吸末正压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4、10.868、2.715,P=0.000、0.000、0.010)。二组手术前成功组的电解质紊乱较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P=0.036)。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多器官衰竭较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6.17,P=0.001、0.012)。结论手术是治疗腹壁切口的唯一方法,完善的手术检查和准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腹腔手术后巨大计划性腹疝的新的手术方式改良腹直肌推徙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2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改良腹直肌推徙术的治疗结果。其中,男9例,女3例,平均41.5岁。术前合并结肠造口5例;回肠造口2例;胰瘘1例;胃空肠吻合口一腹壁瘘1例;慢性胆囊炎1例。计划性腹疝至确定性重建的时间平均为6.5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后救治成功12例(成功率100%),术后发生皮下血清肿1例,皮缘坏死2例,经引流及换药治愈。术后无严重感染并发症,无复发性腹腔间隙综合征发生,无脏器功能障碍发生。腹直肌功能恢复良好,无其他不适症状。随访2~25个月,平均13.6个月,轻度复发1例。结论改良腹直肌推徙术治疗巨大计划性腹疝,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为开放腹腔手术后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检测产妇在手术中失血的情况,将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进行缝合后,比较产妇腹壁横切口处的缝合连接程度。结果:产妇手术所需时间短的失血比较少,并且横切口处缝合比较好。产妇手术时间长的失血比较多,而且横切口处缝合较差。结论: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的缝合情况与产妇手术进行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研究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293例临床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6例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腹部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部切口疝形成的两大直接原因是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和腹内压升高,所以引起切口愈合不良和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都是切口疝的诱因.目前手术治疗是腹部切口疝唯一的根治方法,主要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本文对近年来腹部切口疝诱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