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60篇 |
免费 | 588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5篇 |
儿科学 | 156篇 |
妇产科学 | 99篇 |
基础医学 | 465篇 |
口腔科学 | 105篇 |
临床医学 | 8116篇 |
内科学 | 1203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268篇 |
特种医学 | 104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204篇 |
综合类 | 6615篇 |
预防医学 | 761篇 |
眼科学 | 116篇 |
药学 | 1521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315篇 |
肿瘤学 | 62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971篇 |
2021年 | 1083篇 |
2020年 | 1316篇 |
2019年 | 680篇 |
2018年 | 601篇 |
2017年 | 1136篇 |
2016年 | 1434篇 |
2015年 | 1413篇 |
2014年 | 2108篇 |
2013年 | 2177篇 |
2012年 | 2815篇 |
2011年 | 2950篇 |
2010年 | 2630篇 |
2009年 | 2644篇 |
2008年 | 2401篇 |
2007年 | 1606篇 |
2006年 | 1352篇 |
2005年 | 947篇 |
2004年 | 717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335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275篇 |
1998年 | 259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 MR可变反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与三维时间飞跃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TOF)序列的融合图像在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典型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患者行3D-SPACE 序列与3D-TOF序列检查,利用2种序列图像进行不同比例融合,分别就2种序列原始图像、融合图像的影像质量及神经、血管位置关系的评价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次3D-SPACE+1次3D-TOF序列融合图像显示阳性正确例数最高(21例),对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判断与手术结果符合例数最多(P<0.05)。结论3D-SPACE序列和3D-TOF序列融合图像可以提高在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能力,并且适当比例融合图像显示神经血管关系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间皮瘤(MM)的 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 MM的 MRI资料,其中胸膜 MM 15例,腹膜 MM 3例。所有病例都进行 MRI扫描,序列包括 MRI平扫、MRI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 MM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强化方式、扩散特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和伴随改变。结果15例胸膜 MM中弥漫型14例、局限型1例,3例腹膜MM均为弥漫型。14例弥漫型胸膜 MM中10例胸膜增厚>3 cm,平均(5.3±3.8)cm,6例形成软组织肿块;3例弥漫型腹膜 MM中2例腹膜增厚>3 cm,形成软组织肿块。T1 WI稍低信号7例、等信号11例,T2脂肪抑制序列等低信号4例、稍高信号10例、高信号4例;18例MM病灶在DWI上均呈高信号。18例MM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在180 s强化最明显。8例伴有淋巴结肿大(8/18);11例胸膜 MM病侧胸廓明显缩小,其中7例伴有胸壁侵犯。结论 MM的 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治疗前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MRI测量子宫结合带(JZ)厚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和/或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内异症组(21例)和非内异症组(21例),并依照改良的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内异症(r-AFS)分期系统进一步将内异症组分为轻中度(Ⅰ~Ⅲ期)内异症组(10例)和重度(Ⅳ期)内异症组(11例)。测量所有患者 MRI图像上各 JZ 数据,包括最大 JZ 厚度(JZmax)、最小 JZ 厚度(JZmin)、JZmax 径线上总肌层厚度(JZmaxM)、JZmax-JZmin(JZdif)、JZmax/JZmin、JZmax/JZmaxM和JZmin/JZmaxM。采用t检验比较内异症组与非内异症组,轻中度内异症组与重度内异症组之间各JZ数据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 MRI结果和各JZ数据对内异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内异症组JZmax(P<0.05)、JZdif和JZmax/JZmin(P 值均<0.01)显著高于非内异症组;轻中度内异症组和重度内异症组间各JZ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在内异症诊断中,术前 MRI结果的敏感度61.9%,特异度90.5%;JZdif界值点取4.50时,敏感度89.5%,特异度71.4%,JZmax/JZmin界值点取2.42时,敏感度90.5%,特异度71.4%。结论 MRI图像上JZ 增厚可提示内异症,不能预示内异症严重程度;当JZdif≥4.5 mm或JZmax/JZmin≥2.42时手术医生需注意筛查内异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脊索瘤 CT、MRI 图像,对术前诊断错误者进行影像分析及总结。结果术前12例诊断正确,6例误诊。颅底部9例,骶尾部8例,颈椎1例。CT与 MRI显示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6例;14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CT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9例病灶内或周边见点片状钙化或残存骨质。MRI示病灶呈等稍低T1 WI、高T2 WI信号;CT及 MRI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脊索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CT与 MRI结合对脊索瘤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CM)的 MRI 特征性表现,并与其他脑膜瘤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 CM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定性分析其 MRI 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并进一步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比,包括标准化 T1 WI 信号强度比(NT1)、标准化 T2 WI 信号强度比(NT2),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比(NADC)、标准化 T1增强信号强度比(NCE)。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和 Dunnett T 3检验法与经病理证实的非脊索样脑膜瘤(34例Ⅰ级脑膜瘤、16例非脊索样Ⅱ级脑膜瘤、5例Ⅲ级脑膜瘤)进行比较。结果CM 在 T2 WI 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非脊索样脑膜瘤则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CM 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多变,但均无明显扩散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M 的定量指标 NT2、NADC 及 NCE 均高于其他脑膜瘤(P 均<0.01),而 NT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889)。病灶内有无囊变坏死、T2 WI 是否可见“流空效应”、瘤周水肿程度、是否出现脑膜尾征及宽基底对鉴别 CM 和其他脑膜瘤意义不大。结论CM 的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T2 WI 多表现为高信号,扩散不受限,强化程度更明显,NT2、NADC 及 NCE 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 SFT 患者的 CT 和 MR 表现。10例均行 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行 MR 检查。结果10例病灶均表现为孤立的肿块,最大径20~115 mm,中位最大径约35.5 mm。肿瘤发生于眼眶2例、鼻腔鼻窦4例,腮腺、面颊、锁骨上区及枕部各1例。病变边界清楚8例、模糊2例,呈椭圆形7例,分叶状3例。CT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其中4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不均匀(2例见多发囊变区,1例见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9例呈明显均匀(n=3)或不均匀(n=6)强化,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CT 双期增强强化模式包括快速强化缓慢廓清8例、快速强化快速廓清1例和延迟强化1例。与脑实质相比,T1 WI 呈均匀等信号1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T2 WI 呈均匀等信号1例,等、高混杂信号(多发囊变)1例;增强后分别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结论头颈部不均匀的富血供肿瘤要考虑到 SFT 的可能。瘤体 T2 WI 与脑实质相比呈等或稍低信号,CT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双期增强呈快速强化缓慢廓清的强化模式可能是有诊断价值的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该病影像学诊断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后病理确诊或临床确诊输卵管卵巢脓肿影像学资料,4例行 CT 平扫,9例行 MRI 平扫及增强(其中5例同时行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0例表现为附件区腊肠样病变(其中1例超声误诊为肠梗阻),CT 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影,MRI 平扫呈长/短 T1长T2信号、部分可见液-液平面形成,增强扫描脓肿壁轻度增厚并明显均匀强化,所有患者表现不同程度腹腔、盆腔积液及周围筋膜增厚;3例表现为单侧附件区厚壁多房囊实性包块(其中2例术前误诊为卵巢肿瘤性病变),增强扫描表现为厚壁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CT 及 MRI 对腊肠样表现的输卵管卵巢脓肿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多能做出定性诊断,对囊实性病灶能清楚显示,但定性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木村病的CT及MRI表现.方法 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19例木村病患者的CT和MRI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19例木村病中累及头颈部16例、肺内1例、胸壁1例、肝脾受累1例.头颈部木村病CT表现为结节、团块及弥漫性密度异常,平扫与肌肉密度相似,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中度或明显强化.肺内及胸壁木村病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肺内病灶呈中度强化,胸壁病灶呈环形强化.肝脾同时受累木村病病灶呈散在结节状轻度强化灶.结论 木村病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MR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胸膜外SFT的临床资料、CT、 MR表现及其病理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32例SFT发生于头颅5例,眼眶3例,鼻窦1例,支气管1例,胃 2例,胰腺1例,肾脏3例,后腹膜3例,盆腔4例,软组织6例,椎旁3例.恶性6例,交界性8例,良性18例.发生于腹盆腔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13.6 cm;其余部位肿瘤体积较小,平均4.2 cm.大部分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边缘光整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见坏死,囊变及钙化少见,MR平扫多表现为等长T1等长T2信号,增强后部分肿块周围及内部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肿块动脉期实体部分强化程度较轻,而静脉期进一步强化明显,一般呈不均匀的轻中度至明显强化.此外,部分肿瘤可见"阴-阳"信号改变.免疫组化示:CD34阳性率100%,CD99阳性率68.8%,Bcl-2阳性率62.5%,Vimentin阳性率46.9%,Ki-67>5%阳性率43.8%.结论 胸膜外SFT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免疫组化CD34阳性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颅咽管瘤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压增高(57%)和尿崩症(11%),影像表现主要为伴有钙化的囊性肿瘤(81%);胶质瘤1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受损,其中13例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影像学表现为显著强化的实性肿瘤(94%);生殖源性肿瘤16例,75%的患者伴有尿崩症,其中13例为生殖细胞瘤,表现为等高密度肿块,中重度强化,部分DWI呈等高信号;错构瘤7例,86%的患者伴痴笑样癫痫,影像学表现为下丘脑乳头体区不强化的等信号肿块;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5例,80%的患者伴尿崩症,影像学表现为垂体柄增粗伴神经垂体T1WI高信号消失;垂体瘤3例,Rathke囊肿23例,蛛网膜囊肿3例,大多表现为头痛等.结论 儿童鞍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两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