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
经腹超声在大肠癌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在大肠癌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手术或肠镜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在无任何肠道准备的情况下,随机进行超声检查,定位并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进行诊断。结果37例大肠癌患者中,结肠癌18例,超声定位诊断13例,符合率72%;直肠癌19例,超声定位诊断15例,符合率78%;总计定位诊断28例。总符合率75%。漏诊、误诊9例,漏诊、误诊率25%。结论经腹超声检查在大肠癌定位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FOLFOX4化疗联合全身热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太空舱全身热疗治疗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在深度镇静下行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太空舱全身热疗仪进行全身热化疗,对照组18例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60.0%,疾病控制率(DCR)80.0%;对照组RR 27.8%,DCR 44.4%。两组间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化疗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Ⅰ~Ⅱ度皮肤烧伤4例,无一例出现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结论采用太空舱全身热疗系统联合FOLFOX4方案进行全身热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大约有1/4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发现已存在肝脏转移灶,而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最主要死因.对大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可能为临床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扩散加权成像在大肠癌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b值DWI对大肠癌的显像能力,确定大肠癌DWI成像的合理b值;并探讨ADC值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T分期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对30例经结肠镜证实的大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400、600、800、1000、1200s/mm2)扩散加权成像。测量不同b值及T2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值及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患者进行病理分级和T分期,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分期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b值400~1200s/mm2时DWI图像的CNR均高于T2图像;b值1000s/mm2时DWI图像的CNR高于b值1200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逐渐下降,b值400~800s/mm2时DWI的SNR与T2图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200s/mm2时DWI图像的SNR低于T2图像;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区域ADC值逐渐变小,当b值≤800s/mm2时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3,P<0.05)。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ADC值比较(F=3.4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高分化和中分化、低分化间;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肿瘤ADC值逐渐降低。不同T分期肿瘤ADC值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①当b=1000s/mm2,不仅可以得到大肠癌DWI图像的良好显示,而且可以使所测量ADC值更准确。②随着b值升高,肿瘤区域ADC值逐渐降低,大肠癌ADC值与癌组织的恶性度相关,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病灶ADC值越来越小。ADC值可以作为大肠癌诊断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胆囊切除术与结肠癌关系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微机检索及溯源等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挑选所有已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原始文献,利用Revman4.2软件对挑选出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35篇,5篇符合入选标准,由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得到的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发生关系的合并OR值为3.36,其95%可信区间为(1.31,8.63),总效应测定结果Z=2.5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切除术的确可以增加大肠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当它有典型的线表现时,诊断并不困难,本文对150例经手术,病理(138例)和活检(12例)证实的大肠癌不常见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不断提高,细小病变的发现率也明显增加,从而使X线诊断早期大肠癌成为可能,可是,X线虽能发现微小病变,但早期大肠癌与良性息肉的鉴别仍是难题,国内尚未见专题报道,为此,我们根据800余例低张双对比造影所发现的44例良性息肉和侵及粘膜,粘膜下层的早期大肠癌10例的大体形态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欲为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某些资料。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