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应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小鼠Cchl1a3基因R528H突变型打靶载体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小鼠Cchl1a3基因R528H突变型基因敲入打靶载体,模仿低血钾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的对应发现。方法采用置换型载体,分为长短、短臂设计(1.5~2.0kb),以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筛选中靶载体和ES细胞(embrgonic stem cell)。首先以Cchl1a3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并引入与质粒内插入位点酶切序列相配的内切酶序列,扩增用于套取的同源臂a和b,以及用于插入筛选基因和实行定点突变的同源臂c和d,c和d首尾相接,用点突变特异性PCR在c内实现R528H突变。将a和b定向插入pBR322,借助于温度敏感的pSC101-BAD-gba-(tet)质粒的表达Red/ET重组酶,使其与携带Cchl1a3基因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实现同源重组,套取含目的突变点、长约8kb的Cchl1a3的基因片断,形成pBR322-Cchl1a3。将c和d定向插入PL451质粒Frt-Neo-Frt片段两侧,酶切c-Frt-Neo-Frt-d片断纯化后,再与pBR322-Cchl1a3质粒一同转入含Red/ET重组酶基因的大肠杆菌EL250菌株,在重组酶的催化下再次实现同源重组,在Cchl1a3基因的给定位点实现R528H突变并插入包含筛选基因和重组酶识别位点的Frt-Neo-Frt片断,完成载体的构建。载体构建过程中,酶切位点变化导致的片断程度改变作为初筛,PCR产物测序结果作为最后的鉴定依据。结果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结论运用点突变特异性PCR,结合Red/ET重组技术构建基因定点突变的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在重组酶催化下仅需要2次同源重组即可完成。该策略成熟简便,省时省力,构建的载体易于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提取基因组的方法,建立高效、简便、快速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用于大批量转基因小鼠鉴定。方法:用一管酒精基因组DNA抽提法抽提基因组DNA。结果:经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基因组DNA浓度、纯度及电泳分析DNA质量,显示一管酒精抽提法提取的基因组与经典酚氯仿提取法提取的基因组产量、纯度及质量没有明显差别;酶切全基因组后,2种方法获得的基因组都可以被酶完全切开;两者模板都能成功应用PCR扩增来鉴定基因敲入小鼠并可应用于基因组测序及Real-time PCR检测基因敲入小鼠中外源基因并鉴定其相对拷贝数。结论:一管酒精基因组抽提法得到的DNA质量可靠,可高效、简便、快速鉴定转基因小鼠及进行基因组DNA酶切、测序、Real-time PCR等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3.
罗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7)
人类骨骼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的影响。有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假神经胶质瘤综合征(osteoporosis-pseudoglioma syndrome)的个体携带功能缺失的Lrp5基因突变,而Lrp5基因的杂合子错义突变则在显性遗传的骨量增多(high bone mass,HBM)个体中被发现。为探讨Lrp5如何影响骨性质,Cui等繁育了一系列Lrp5基因敲入(knock-in)或敲除(knockout)小鼠,结果发现:(1)遗传性敲入致HBM的Lrp5等位基因使小鼠骨量增多。(2)在骨细胞中敲入致HBM的Lrp5等位基因也同样能增加骨量。(3)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方法 PCR扩增同源臂,构建TPX2的腺相关病毒打靶载体,包装病毒后打靶HCT116结直肠癌细胞,G418和PCR筛选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细胞株,最后通过Cre病毒感染去除抗性基因,并用PCR方法筛选获得TPX2C末端SBP和3×Flag内源性双标签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结果筛选获得2个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株,随后经Cre病毒感染得到去除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并经Western blot检测验证了SBP-3×Flag基因的敲入。结论成功建立了TPX2 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将标签序列靶向敲人目的基因。方法设计引物并构建RHBDDI的打靶载体,经过腺相关病毒包装、感染、新霉素筛选和鉴定等步骤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最后通过ere病毒感染和筛选获得RHBDDI内源敲人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I16结直肠癌细胞株。结果经过包装病毒感染与筛选验证后得到6个打靶阳性克隆;进一步经ere病毒感染与筛选后得到2株去除新霉素抗性标记的阳性细胞克隆;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RHBDDl-FLAG-SB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成功构建跨膜丝氨酸蛋白酶RHBDDl内源敲入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ll6结直肠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将标签序列靶向敲入目的基因。方法设计引物并构建RHBDD1的打靶载体,经过腺相关病毒包装、感染、新霉素筛选和鉴定等步骤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最后通过cre病毒感染和筛选获得RHBDD1内源敲入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结果经过包装病毒感染与筛选验证后得到6个打靶阳性克隆;进一步经cre病毒感染与筛选后得到2株去除新霉素抗性标记的阳性细胞克隆;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RHBDD1-FLAG-SB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改良的体细胞基因敲入技术成功构建跨膜丝氨酸蛋白酶RHBDD1内源敲入FLAG和SBP双标签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小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共存情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内5-HT与GABA共存神经元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技术,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脑干内5-HT与GABA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双重标记神经元在5-HT细胞群(B1-B9)中的分布情况并计数.结果:在所有脑干的5-HT细胞群中,双重标记神经元在中缝大核区域内所占的比率最高,平均为10.0%,其次是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分别为1.8%和1.4%.中缝桥核与中缝背核所含的共存神经元比例小,仅0.9%和0.3%.而在其他细胞群即B4,B6和B8-9细胞组,未观察到双重标记神经元.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部分延髓中线核团的5-HT能神经元同时含有GABA,而中脑中线核团和脑干的其他非中线5-HT细胞群内未见这种共存神经元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RNA-CRISPR相关蛋白质9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RNA/CRISPR-associated 9,CRISPR-Cas9)来源于Ⅱ型CRISPR-Cas系统,在自然条件下为细菌抵抗噬菌体侵袭的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改造后的CRISPR-Cas9系统可作为基因组编辑的有效工具,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基因修饰策略.CRISPR-Cas9系统不仅能对基因组进行单个位点的特异性识别,还可同时对基因组的多个位点进行修饰,实现对基因组的编辑如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的功能.目前,CRISPR-Cas9技术已在斑马鱼、哺乳动物细胞和小鼠动物模型中,通过可编程RNA实现了基因的精确修饰.可以预见,CRISPR-Cas9技术将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提取基因组的方法,建立高效、简便、快速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用于大批量转基因小鼠鉴定。方法:用一管酒精基因组DNA抽提法抽提基因组DNA。结果:经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基因组DNA浓度、纯度及电泳分析DNA质量,显示一管酒精抽提法提取的基因组与经典酚/氯仿提取法提取的基因组产量、纯度及质量没有明显差别;酶切全基因组后,2种方法获得的基因组都可以被酶完全切开;两者模板都能成功应用PCR扩增来鉴定基因敲入小鼠并可应用于基因组测序及Real-time PCR检测基因敲入小鼠中外源基因并鉴定其相对拷贝数。结论:一管酒精基因组抽提法得到的DNA质量可靠,可高效、简便、快速鉴定转基因小鼠及进行基因组DNA酶切、测序、Real-time PCR等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10.
雍曾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4,24(7):7-13
目的构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相关的Cchl1a3基因R528H敲入小鼠模型。方法将Cchl1a3-knock-in打靶载体电转染ES细胞,经过G418和Ganciclovoir筛选阳性ES细胞克隆并用PCR和DNA测序法鉴定。将阳性ES克隆注射到小鼠囊胚,获得嵌合体小鼠。通过杂交获得的杂合子小鼠与FLP小鼠交配繁育获得去neo杂合子小鼠,并用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将去neo杂合子小鼠交配得到纯合子后代,进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观察。结果打靶载体成功转染ES细胞,PCR和DNA测序法证实9个ES细胞克隆发生正确的同源重组。通过显微注射获得7只嵌合体小鼠。将嵌合体小鼠交配繁育的杂合子小鼠和FLP小鼠交配获得9只去neo杂合子小鼠,最终得到15只去neo纯合子小鼠。该小鼠在发育至性成熟阶段,精神、饮食及活动状态良好,但是在4个月龄时逐渐出现脱毛,皮肤破溃甚至死亡。结论成功构建Cchl1a3基因R528H突变的纯合子小鼠,为研究人类CACNA1S基因功能和阐明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