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236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DSA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探讨三级侧支循环在单侧颈内动脉开口部位狭窄或闭塞及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中的特点.方法 分别对56例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及9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其狭窄程度分析其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约38.5%,颅内外沟通开放率30.8%,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约30.8%;重度狭窄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35.1%,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16.2%,颅内外沟通开放率约5.4%;中轻度狭窄组无侧支循环建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5%,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95%;重度狭窄组仅软脑膜吻合支开放,开放率约61%;轻中度狭窄组无侧支形成.结论 在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一级侧支循环的开放代偿最为重要,二级侧支循环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二级和三级侧支循环的开放起主要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对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及缺血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为A组(61例)与B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应用甲钴胺联合气压治疗,B组单纯应用甲钴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与血脂水平、神经症状、缺血状态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与治疗前比较增大,且A组治疗后NSS与MDNS评分低于B组,SNCV、MNCV高于B组(P<0.05)。 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利于改善肢体动脉缺血及全身血液循环,在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可促进神经症状缓解及改善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病程 >3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局部管腔闭塞,前向血流完全消失,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0级,或仅见少许前向血流通过,但无远端血管充盈,TIMI1级(也称功能性CTO)。CTO病变发生率高,诊断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本文对CTO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分析进行回顾,以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达到治疗方式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研究显示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因而早期对侧支循环进行准确而完整地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手段,文中就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方法作一综述,旨在为合理的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动脉盗血综合征(carotidstealsyndrome,CS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代偿方式、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CS S 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对血管病变情况、侧支循环、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例CSS 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6.7±5.1)岁。临床表现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9例(81.8%),后循环梗死1例(9.1%),前循环TIA 1例(9.1%)。总共发现19条病变血管,12条(63.1%)闭塞,2条(10.5%)次全闭塞,4条(21%)重度狭窄,1条(5.2%)动脉夹层分离。7例(63.6%)为双侧颈内动脉病变,3例(27.2%)为单侧颈内动脉病变,1例(9.1%)为双侧颈总动脉闭塞。11例患者均出现一级侧支循环,其中后交通动脉开放10例(90.9%),前交通动脉开放1例(9.1%);出现二级侧支循环4例(36.3%),三级侧支循环1例(9.1%)。所有患者在危险因素管理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3例行支架置入术,2例行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9月未发生卒中。结论 CSS患者的血管病变多发生在颈内动脉颅外段,一般通过Wil is环进行代偿供血,表现为被盗血动脉的缺血表现,确诊需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部分患者可行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假持续性脉冲自旋标记成像(3D-pCASL)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评价烟雾病脑血流侧支循环和血管通透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同时进行了常规MRI、3D-pCASL和DCE-MRI检查,并经DSA和/或3D MR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资料.选取基底节层面,按照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分布范围,分为10个分区,利用3D-pCASL的血流标记图对10个分区的侧支循环进行评分(0、1、2和3分),并相应分为0,1,2和3组;利用3D-pCASL脑血流图分别计算相应分区的脑血流量(CBF)值;DCE-MRI按照相同选层和分区方法,测定血管容积交换常数(Ktrans)值;对0~3组CBF测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on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对Ktrans行Kruskal-WallisH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BF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48,P<0.001),0~3组CBF值分别为32.7 ±10.68、39.11±15.13、57.08±13.99和54.84±15.45 ml·100g-1·min-1,两两比较,除0和1组以及2和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 <0.001);Ktran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128,P=0.372),0~3组Ktrans值分别为0.021(0.007,0.028),0.019(0.014,0.038),0.020(0.009,039)和0.024 (0.020,0.038),但其中2例合并亚急性梗死的3个分区和1例合并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4个分区Ktrans较其他分区增高.结论 运用3D-pCASL和DCE-MRI可定量评价烟雾病脑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是一种不常见的脑血管病,但在东亚人群中相对高发。常春藤征是指烟雾病患者 MRI T 1增强序列中显示的点状或线状高信号现象,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的软脑膜表面或蛛网膜下腔内,对于诊断烟雾病以及评估烟雾病的分期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这一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将265例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按Levin的方法进行分类,并与之比较。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两组间侧支循环开放率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4.43,P<0.001)。三支血管间侧支循环开放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6,X2=4.28,P<0.05)。东、西方组冠状动脉各支病变的侧支分布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右冠状动脉X2=9.68,P<0.01;左冠状动脉X2=41.73,P<0.001;左冠状动脉旋支X2=8.54,P<0.01。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有关。中国人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邵一兵  程树桃 《医学综述》2003,9(12):721-724
1 总 论在人的心脏正常时 ,侧支循环主要存在于心内膜下和心肌间 ,是潜在的交通血管 ,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连接 ,直径为 2 0~ 2 0 0 μm ,有完整的内膜 ,其平滑肌细胞较少。当心肌供血不足 ,氧的供需不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 ,侧支血管增生 ,逐渐转变为较大的血管 ,而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 GH)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影响。方法 :5 0只Wistar大鼠经 10 %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开胸 ,剪开心包腔 ,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致其发生AMI ,术后 2 4h存活者 37只被随机分为治疗组 (19只 )和对照组 (18只 )。治疗组以rh GH 0 .2 5IU/kg肌内注射 ,对照组肌内注射同等容积的0 .9%氯化钠溶液 ,3周后处死大鼠 ,开胸经升主动脉向冠状动脉内灌注 4 %多聚甲醛 2 0~ 30min固定心脏 ,心脏标本经切片处理。分别测定血浆和心肌的VEGF、bFGF的量及左室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MI后 3周其血浆bFGF、VEGF浓度均较实验开始时明显增加 (P <0 .0 5 )。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 ,分别为 (6 8.72± 4 .5 7)∶(35 .6 0±4 .31)和 (4 7.0 5± 5 .13)∶(32 .13± 5 .70 ) (均P <0 .0 5 )。大鼠心肌内bFGF及VEGF治疗组均较对照组高 ,分别为 (79.0 5± 6 .96 )∶(30 .7± 3.4 9)和 (72 .0 5± 6 .73)∶(39.33± 6 .78) (均P <0 .0 1)。血浆bFGF、VEGF的浓度与心肌内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91和 0 .86 ,均P <0 .0 1)。结论 :rh GH能促进AMI大鼠心肌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VEGF的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