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室扩大的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对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脑室扩大患儿预后的因素 方法 对我院2002年1-12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HIE 76例出院后进行3-19个月随访,其中26例在"SARS"期间改用电话随访 结果 住院HIE患儿88例,随访76例(86.4%),健康存活73例(96.1%),死亡2例(2.6%),脑瘫1例(1.3%) 轻度HIE 39例无后遗症;中度35例中脑瘫、死亡各1例(各2.9%),重度2例中死亡1例(50%),另1例无后遗症 有阿氏评分记录者71例,其中1 mm 8-10分30例中脑瘫1例(3%),1mm≤7分、5mm8-10分者17例均无后遗症;1mm、5mm均≤7分者24例中死亡2例(8%) 预后不良与胎儿发育迟缓、重度窒息、治疗不当等有关 头颅B超随访49例,脑室扩大12例(24.5%),其中出生时即有、随访中出现各6例,后者脑瘫1例,余在12-19个月恢复正常 结论 影响HIE预后不良的因素与胎儿发育迟缓、重度窒息、治疗不当等有关随访中可见一过性脑室扩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肠息肉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 342例患儿中男244例,女98例。224例(65.5%)患儿发病年龄为3~6岁。单发息肉333例,位于乙状结肠226例,直肠41例,余段结肠66例。多发息肉9例,共33枚。息肉最大5.3cm×1.7cm×3.1cm,最小0.6cm×0.5cm×0.5cm。超声诊断332例(97.1%),超声表现均为中等回声结节,其内部可探及小囊腔且CDFI血供丰富,可探及蒂血流及息肉内部树枝状血流。<1cm的息肉囊腔及蒂结构不明显,但CDFI可探及明确的血流信号。16例患儿超声检出合并继发肠套叠,表现为同心圆征象,套入起始部肠腔内可探及息肉回声。其中14例患儿息肉位于降结肠及结肠脾曲。结论超声诊断儿童结肠息肉方便、无创、无放射性且检出率高,是血便患儿首选检查方法。结肠息肉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不易与其他病变混淆,在儿童一般不需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寻找该病病理性诱发点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2月至2009年10月经术前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原发病的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表现。结果美克尔憩室16例;幼年性息肉(病)7例,P-J综合征5例;腹型紫癜5例;肠重复畸形2例;淋巴瘤2例;回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空肠肠壁血管畸形、小肠肠壁真菌感染致慢性肉芽肿、回盲瓣炎性病变、回肠管状腺瘤、小肠黏膜下异位胰腺、回盲部类癌各1例。27例术前超声发现原发病,17例术前超声除套叠外无阳性发现。超声表现:中等回声结节10例,低回声包块4例,囊腔3例,肠壁增厚5例,境界模糊的不均匀回声团4例,多房性肿物1例。结论对于儿童继发性肠套叠,超声可以发现以及确诊部分原发病,是寻找套叠原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肠系膜囊肿及继发病变超声表现,评价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囊肿及继发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超声表现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共42个病灶,其中单发40例,多发1例。42个肠系膜囊肿病灶中,超声呈单房囊性(4个)或多房囊性(37个)包块;肠系膜囊肿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单房囊性团块或边缘不规则、囊腔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的多房囊性团块,囊内回声因成分不同而不同。本组8例肠系膜囊肿患儿继发出血,超声检查示出血囊腔张力增高、透声减低;6例患儿肠系膜囊肿及肠扭转并肠梗阻,超声检查可见肠管积液扩张及扭转肠系膜的"集束征"或"漩涡征";4例患儿继发感染,超声检查示囊肿壁增厚、周围见低回声索条。本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42个病灶术前超声诊断正确39个,超声诊断符合率92.9%(39/42),术前超声误诊3个,分别误诊为大网膜囊肿1个、肠重复畸形1个、肠系膜淋巴血管瘤1个;本组肠系膜囊肿合并症诊断符合率为66.7%(12/18),术前超声漏诊6例,分别为出血3例、肠梗阻1例、感染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儿童肠系膜囊肿可作出定性诊断,对其并发症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超声检查应作为儿童肠系膜囊肿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onoVue~(TM)超声造影剂(UCA)在实验猪团注法超声造影时出现的一过性右心扩大现象,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及原因。方法:24只健康中华小型猪,按注射的造影剂剂量进行分组,即2 ml组、1 ml组和0.5 ml组,每组8只。采用团注SonoVue,然后5 ml生理盐水冲管的方法进行超声造影,运用超声心动图留取心脏基线参数并检测造影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出现右心扩大、左心被压现象为行下一步注射的判断标准,待右心大小及功能完全恢复至基线水平后进行再次注射。每组分别依次以造影剂基线浓度、稀释2倍、4倍、6倍注射。结果:2 ml组不同注射浓度出现一过性右心扩大的只数分别为7、6、4、3;1 ml组不同注射浓度出现该现象的只数分别为6、5、3、1;0.5 ml组不同注射浓度出现该现象的只数分别为5、5、2、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比较可见,随着造影剂注射剂量减少、浓度减低,出现右心扩大的现象明显减少。该现象约在注射造影剂(26±15)s后出现,持续时间(47±21)s。结论:以中华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团注法行超声造影时,易出现一过性右心扩大现象,推测其可能与注射造影剂的浓度、剂量、注射方法及动物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儿童不同类型脐尿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畸形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59例脐尿管畸形均位于腹中线处Retzius间隙内的脐尿管走行区。超声表现:(1)厚壁囊腔31例,囊液浑浊,周围筋膜不同程度肿胀,其中单一囊腔18例,有分隔及絮状物12例,囊腔巨大并有积气1例;与膀胱相通3例,与脐部相通1例。(2)管道状22例,其中与脐部及膀胱均相通13例,仅与脐部相通9例。(3)条状低回声无管腔结构6例。病理证实脐尿管囊肿31例,脐尿管窦8例,脐尿管瘘18例,脐尿管残留感染2例。结论超声能够观察脐尿管囊肿、瘘道及窦道的细微结构,对各种脐尿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是脐尿管畸形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中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表现9例,其中多房囊腔7例,单房囊腔2例;7例多房囊腔中,4例囊腔呈蜂窝状并囊间隔薄厚不均,3例囊腔不规则并囊内丝网状分隔,囊腔周边见中等回声实性区环绕或局限分布.2例单房囊腔中,1例表现为厚壁囊腔,另1例表现为较大实性中等回声肿块内一单房囊腔,囊腔体积仅占肿块的4%.本组2例患儿超声检查瘤体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结论 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肝脏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应首先考虑肝脏间叶错构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型紫癜患儿病程中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变化有无规律.方法 测量10例腹型紫癜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并与17名体检健康儿童比较.结果 腹型紫癜组患儿急性期肠系膜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为(41.57±8.02)cm/s,恢复期为(33.38±7.44)cm/s,健康对照组儿童为(35.34±9.73)cm/s,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71,P=0.10);腹型紫癜组患儿急性期肠系膜上动脉舒张末期流速为(7.63±4.28)cm/s,高于恢复期的肠系膜上动脉舒张末期流速(4.23±2.57)cm/s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肠系膜上动脉舒张末期流速(3.77±0.87)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66,P=0.025;t=0.059,P=0.003);腹型紫癜组的患儿急性期肠系膜上动脉阻力指数为(0.85±0.17),低于恢复期的肠系膜上动脉阻力指数(1.00±0.15)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肠系膜上动脉阻力指数(1.04±0.13),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1,P=0.020;t=1.239,P=0.026).结论在腹型紫癜患儿病程中,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变化有规律,可用于评估腹型紫癜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特殊Ⅳ期(4sNB)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图象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sNB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原发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回声不均或欠均匀,中等回声为主7例,低回声为主4例,高回声为主1例。内部可见强回声光团或光点4例,1例可见小囊区。肝脏改变:肝巨大11例,1例肝不大。肝内呈弥漫密集大小不等中低回声结节11例,呈高回声结节1例。肝不大者以右睾丸转移为主要表现。腹膜后未探及肿大淋巴结。6例行CT检查,5例检出原发瘤,4例检出肝内转移灶。结论:4sNB原发瘤较小位于肾上腺,呈圆形或类圆形,超声很容易发现。绝大多数肝脏明显增大,肝内转移灶呈不规则形或球形弥漫低回声结节,亦可呈细小点状,少数为高回声结节。除肝转移外亦可睾丸转移。本病超声诊断简便准确,不需鉴别,并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胰腺炎超声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儿童胰腺炎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临床确诊及手术后胰腺炎患儿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81例患儿中,有明确病因的60例(74.1%,60/81).其中确诊的先天性胆道畸形29例(35.8%,29/81).10例(12.3%)超声检查胰腺及其周围未见明确改变,71例(87.7%)超声检查胰腺及其周围可见明确改变.超声声像图改变分为胰腺改变和胰外改变两部分.胰腺改变包括:(1)形态改变,多数表现为胰腺增厚(64/81),偶见变薄(4/81)或不完整(3/81);(2)回声增粗增强,偶见减低(1/81),可均匀或不均匀;(3)胰管可均匀(42/81)或不均匀扩张,偶见囊状扩张,扩张胰管内偶见结石(3/81).胰外改变包括:(1)假性胰腺囊肿(18/81),呈壁厚不均匀,囊液浑浊,有全或不全分隔的囊状回声,多数位于胰头(50%,9/18);(2)周围软组织增厚、回声增强,胰腺周围不规则低回声粘连;(3)小网膜囊及腹盆腔积液(24/81);(4)胃肠道积气积液淤张(14/81);(5)胸腔积液等(3/81).胆道畸形继发的胰腺炎同时可发现胆总管囊状或柱状扩张;胆囊和(或)扩张胆总管内多发胆泥或胆色素结石堆积;均合并胆囊炎症等改变.结论儿童胰腺炎超声诊断符合率高,而且对于占儿童胰腺炎病因约1/3的胆总管扩张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对儿童胰腺炎的定性诊断及病因探寻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