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与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及对分泌性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的重要性。方法根据26例语言发育迟缓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就诊情况及听力调查资料,分析高频听力损失和语言频率的关系以及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有影响,只有当高频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波及到语频时,才会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早期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早期确诊,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非常必要,可以大大地减少因感音神经性耳聋所致的语言障碍。结论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以引起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避免残余听力障碍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我们将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的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危儿童,在儿童保健系统开展听力筛查,及早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可将此类儿童的早期诊断的确诊率、早期配戴助听器和早期开展听觉语言康复的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临床诊断标准中存在的局限性。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并对3例鼓膜完整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该组病例均为鼓膜完整的中耳胆脂瘤的患者,其中2例既往存在中耳感染的病史或手术病史,病史上不符合Levenson对于先天性胆脂瘤的临床诊断标准,但其高分辨率的颞骨CT扫描及术中探查情况均符合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表现。结论:随着影像学及中耳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上,应强调影像学及手术探查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后听力保存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2008年1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32例,影像学检查(MRI)确定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听力学检查确定术前、术后听力水平,分析术前听力情况、肿瘤的大小及生长部位与术后听力保存之间的关系。结果32例听神经瘤均实现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实用听力保存率为15.6%(5/32)。术前听力水平A级6例,B级8例,术后听力保存率分别为50%(3/6)和25%(2/8)。内听道型肿瘤(IAC)9例,直径1-19mm小肿瘤4例。听力保存率分别为44.4%4/9);和25%(1/4)。20例哑铃型肿瘤,1例术后保存了实用听力。在IAC型肿瘤中,3例中心型肿瘤术后均实现了听力保存,近内耳门型肿瘤2例,1例术后具有实用听力。结论术前听力情况、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是预测术后听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编写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生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包括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是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优生工程,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自2004年12月我国卫生部颁布[2004]439号文件,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以来,全国多数省已经制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并举办过相关的培训班,使该项工作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噪声习服对耳蜗外毛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噪声习服对正常清醒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90 dB(A)的宽带噪声对20只健康豚鼠进行连续14天的习服暴露,每天暴露8小时.分别于暴露前、暴露14天和暴露停止后7天及暴露停止后14天测试豚鼠DPOAE听力图(DP-gram)及1~8 kHz各频率的输入/输出(I/O)函数曲线.结果 DP-gram的测试结果显示噪声习服暴露使豚鼠低频段(1~3 kHz)DPOAE的幅值升高,其中2及3 kHz升高最为明显,分别为5.0及7.5 dB(P<0.05);使高频段(4~8 kHz)DPOAE幅值出现轻度降低.在I/O曲线的测试结果中,噪声习服暴露使低频(1~3 kHz)高强度段(50~70 dB SPL)DPOAE的幅值升高,高频段(4~8 kHz)幅值轻度下降,在噪声暴露停止后14天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噪声习服暴露可以使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低频段的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197例鼻窦炎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高分辨率CT对鼻窦炎进行影像学分析,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97例有明显症状、初诊为鼻窦炎的患者(鼻窦炎组),年龄4~74岁;选取无鼻部疾病史的654例为对照组,年龄4~76岁;两组均行鼻窦冠、轴状位CT扫描,对OMC的几种常见的解剖变异进行评估,并统计解剖变异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存在OMC区解剖变异的患者在11~20岁;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年龄11~20岁;鼻中隔偏曲、钩突变异和下鼻甲肥大的发生在鼻窦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C解剖变异常见,且与慢性鼻窦炎密切相关,特别是鼻中隔偏曲、钩突变异及下鼻甲肥大,纠正这三处的异常对鼻窦炎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以来,对1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施行了内窥镜下鼓膜切开及置管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23耳),男8例,女5例;单耳3例,双耳10例;年龄1岁半~68岁,其中小儿9例,成人4例。成人患者纯音测试:4耳轻度传导性聋(语频气导听阈均值25~40 dB HL),1耳中度混合性聋(语频气导听阈均值55 dB HL,气骨导间距25dBHL);小儿均未作纯音检查。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均为B型,声反射均消失。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小儿腺样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肥大,成人…  相似文献   
8.
bcl-2、P 5 3基因及Epstein-Barr病毒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53、bcl-2、EBV表达情况及与主要临床指标间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p53、bcl-2蛋白,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EBV.结果慢性炎性组织中p53、bcl-2及EBV阳性率分别为7.7%、23.1%和7.7%,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9%、88.9%和87.0%)(P<0.01).三者在鼻咽癌组织中共同阳性率为72.2%,p53、bcl-2明显正相关(r=0.78,P<0.01).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率(90.0%)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58.3%)(P<0.01),临床Ⅱ、Ⅲ和Ⅳ期p53阳性率(分别为92.9%、78.9%和100%)均明显高于临床I期(38.5%)(P<0.01),且表达强度有增加的趋势.结论p53、bcl-2及EBV可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p53阳性的鼻咽癌患者较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随着鼻咽癌病程的发展,p53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增加,三者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喉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喉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条件及其增殖、分化特点。方法 采用低血清(2%)并添加促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对中晚期引产胎儿的喉粘膜进行组织块原代培养,并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特性。结果 组织块接种成活率为(47±11)%,3d后即可见生长晕,10~14d时汇合成片,细胞呈扁平、多角形,胞浆含张力原纤维,细胞间可见丰富的桥粒连结,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培养条件适宜人喉上皮细胞的生长,所获细胞纯度高,培养过程简便;从生物学行为来看,体外培养的人喉上皮细胞同样具有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是进行癌变研究的良好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两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息肉组织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TNF α、VEGF的表达,运用HPIAS 1000高分辨率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粘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膜下浸润炎性细胞、细胞间基质进行光密度测定分析。结果: ① TNF α在鼻息肉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粘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阳性表达;VEGF在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粘膜下浸润细胞、基质有阳性表达;②激素治疗后 TNF α、VEGF表达下降,其中 TNF α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VEGF表达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全身应用激素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起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①降低鼻息肉组织中 TNF α、VEGF的含量,影响鼻息肉形成的微环境,改变其它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调节上皮细胞的增生、血管的生成及通透性;②降低TNF α在鼻息肉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减弱粘附分子、吸附分子的作用从而减轻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的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