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已累计确诊感染患者80 424例(截至2020年3月3日),对国民健康及经济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方舱医院方舱CT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常规医院内的CT机房相比,方舱CT在感染区域设置、防护隔离措施和检查流程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本文从机房设计、人员配置职责、感染区域划分、检查流程、防护和消毒等方面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动态结构因子分析法(FADS)对5例高级别脑胶质瘤MR灌注图像进行定量分析,以准确提取脑胶质瘤MR灌注图像ROI的时间-信号曲线(TISCs)。方法 采用替代-近似算法对FADS模型求解,并分析从胶质瘤和正常组织区域提取的时间-信号曲线(TISCs)和因子图的特点。分别计算和比较胶质瘤与正常组织及病例间TISCs的相关系数。结果 采用FADS法从胶质瘤和正常组织中均提取到1条波峰向上的曲线(即升峰曲线)和2条波峰向下的曲线(分别为降峰曲线a和b)。胶质瘤与正常组织升峰曲线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75±0.10,明显低于胶质瘤患者间升峰曲线相关系数平均值0.84±0.05(P<0.05)。胶质瘤降峰曲线a与正常组织降峰曲线相关系数最大均值和胶质瘤降峰曲线b与正常组织降峰曲线相关系数最大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患者因子图中瘤周区域主要对应升峰曲线,而胶质瘤区域主要对应两条降峰曲线。结论 采用FADS能自动提取到胶质瘤的TISCs,初步证明利用曲线的生理参数进行胶质瘤分级诊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小肠造影(MDCTE)在克罗恩病(C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出院确诊的32例C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指数(CDⅡ)及其他CT参数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反应病变活动性和严重程度指标间相关关系;并比较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和小肠镜对 CD病变显示准确性。结果:CDⅡ与ESR、CRP呈中等程度相关(r=0.571、0.451,P=0.003、0.012);CT强化值与CRP中等程度相关(r=0.485,P=0.012);CT强化率及ΔCT值与ESR、CRP无明显相关性。MDCTE发现病变部位与小肠镜完全吻合19例(59.4%),MDCTE发现病灶数量多于小肠镜有8例(25.0%)。结论:MDCTE能更全面显示CD小肠病灶,MDCTE参数,特别是CDII能定量评估CD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缓释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通过DEB-TACE及传统TACE(cTACE)两种不同方法初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4例。其中DEB-TACE组34例,cTACE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肝功能的变化。随访12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肿瘤反应。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 05)。术后1个月两组肝功能均改善,但DEB-TACE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均优于cTACE组(P<0. 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DEB-TACE组肿瘤客观反应率均明显高于cTACE组(P<0. 05)。DEB-TACE组栓塞后综合征及化疗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TACE组(P<0. 05)。结论:应用CalliSpheres可载药栓塞微球的DEB-TACE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优于cTACE。远期临床疗效及生存率有待进一步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纵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采用TAE术治疗的4例纵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作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治疗时先行主动脉造影并探寻出血动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动脉后分别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两者联合作栓塞,术后胸部CT平扫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CT检查确定4例患者均为纵隔出血.术中经主动脉造影和探寻出血动脉发现,4例患者出血分别源自右侧第5肋间动脉纵隔分支、左侧支气管动脉分支、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纵隔分支及左膈下动脉纵隔分支,给予明胶海绵及PVA颗粒后造影见对比剂外溢及动脉瘤征象消失.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4例患者纵隔血肿范围均缩小,随访6个月时3例未发生再出血,1例术后2个月病死于原发病.结论 TAE术治疗纵隔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直接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及评价定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qDCE-MRI)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在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学证实肺部占位性病变,行1.5T DCE-MRI检查,行血管参照模型和参考区域模型对比分析恶性、良性病变非参检验的定量参数。结果:在血管参照模型: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间Ktrans、Kep、Ve、VP参数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考区域模型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间RRKtrans、KepRR、KepTOI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RRKtrans、KepRR、KepTOI高于良性病变组;TTP值在良性病变组中略高于恶性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94)。肺腺癌与肺鳞癌定量参数比较,鳞癌RRKtrans、KepRR、KepTOI较腺癌高,但无显著性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RKtrans、KepRR、KepTOI三者ROC得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0.827、0.855;三者最大约登指数为0.86、0.83、0.67;RRKtrans、kepRR、kepTOI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敏感度为96%、90%,73%,特异度为80%,76%、90%。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相关性分析得出RRKtrans、KepRR、KepTOI值与MVD呈正相关性(P<0.01,r=0.872,0.838,0.714);与MVD表达亦呈正相关性(P<0.01,r=0.821,0.752,0.711)。结论:参考区域模型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作出鉴别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DCEMRI定量参数可以预测标本MVD、VEGF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CT值及三维重建的股骨、股骨头、股骨颈、股骨髁骨密度值快速求解方法.方法 采用12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为实验材料,实验分成实验组及真实测量组.实验组按0.5 mm层距进行股骨CT扫描、三维重建、读取像素CT值数据;将股骨三维模型骨段分为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及股骨髁,分别读取股骨及各段三维模型的像素CT值数据.真实测量组经标本制作、分别测量整体股骨及各段的质量及体积,计算骨密度值.实验组三维模型像素CT值均值与真实测量组骨密度值进行相关分析,获得像素CT值均值与骨密度值的数学函数关系,通过函数计算出来的骨密度值与真实测量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骨密度真实测量值与CT值均值的相关分析:整体股骨y=0.2535x0.2901,R2 =0.9464;股骨头y=0.027x0.6085,R2=0.915;股骨颈y=0.0324x0.5849,R2=0.862;股骨髁y=0.0245x0.814,R2=0.8492.(2)骨密度计算值与真实测量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整体股骨P=0.987;股骨头P=0.984;股骨颈P=0.962;股骨髁P =0.971.结论 (1)股骨三维重建后通过像素CT值均值可以快速求解骨密度值;(2)骨段进行股骨骨密度值测量结果精确,质量控制良好;(3)为临床快速骨密度值求解提供实践手段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放射科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平台科室,承担着17个不同专业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由于专业不同,并且各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时间不同,所以不同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目前对于非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流程。文章结合最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和实践经验,探索了非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非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