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目的 借鉴漏诊、误诊病例的经验教训,提高CT检查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和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漏诊、误诊28例肋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漏诊达25例,占89%,第2、3次复查时出现骨痂才诊断正确;误诊3例,占11%.结论 CT诊断肋骨骨折应对图像综合分析,及时复查,必要时详细体格检查,从而提高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降低、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肠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或内镜活检证实的小肠腺癌(十二指肠14例,空肠8例,回肠5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图像MPR重建在GE ADW4.3工作站进行。结果 18/27例病灶表现为肠管息肉状或菜花状软组织密度影;9/23例腺癌表现为肠壁增厚。其他表现包括:肝内胆管明显扩张1例,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淋巴结肿大8例,病灶侵犯胰腺2例,累及肠系膜、大网膜7例,表现为密度增高,呈并可见结节状影;1例病灶合并肠套叠;血管包绕3例。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较平扫强化CT值平均增加22HU,门脉期进一步强化CT值平均增加34HU,延迟强化强化稍下降但仍强于动脉期,CT值平均增加29HU。结论螺旋CT扫描可有效显示小肠腺癌的直接征象和合并征象。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的显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s)的影像资料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分成4个象限)、形态、大小;平扫、增强CT值及强化特征;下颌后静脉移位情况。结果2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5例,50岁以上者17例,吸烟者18例。17例病灶单发,4例多发(其中1例为双侧腮腺腺淋巴瘤),共25个病灶,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14个,下颌后静脉前外侧移位16个,病灶边界清楚24个,密度不均匀13个,内可见小血管影15个,增强CT值平均上升31.3Hu。结论〉50岁的男性患者有吸烟史,CT发现腮腺浅叶的后下象限具有良性肿瘤病灶特征,内部密度不均匀有小血管影,强化较明显,且病灶多发时,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腺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6):545-547
目的研究iDose4迭代重建技术(Advanc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IR)对低剂量肺部平扫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12—2016-12间到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临床资料,所有对象均行肺部CT平扫,且依据扫描顺序分成常规剂量组(100mAs)与低剂量组(50mAs、25mAs),将100mAs选择常规滤波反投影方法重建设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分别采用常规滤波反投影和iDose4 AIR方法重建,对不同剂量、重建算法曝光剂量与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50mAs和25mAs低剂量组有效剂量比常规剂量组低,50mAs低剂量组选择AIR法比常规滤波反投影图像噪声降低,且信噪比SNR和CNR提高(P<0.05);50mAs借助AIR比常规剂量组图像噪声降低,且信噪比SNR和CNR比常规剂量组升高(P<0.05);管电流降到25mAs时,常规滤波反投影评分下降,AIR图像较常规滤波反投影优;管电压降到50mAs时,AIR图像较常规滤波反投影优。结论和常规滤波反投影法相比,50mAs、25mAs借助AIR可降低有效辐射的剂量,且对图像质量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肝硬化后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表观系数(ADC)值,评价DWI在肝硬化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随机收集住院肝硬化患者行常规MR检查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500s/mm2、800s/mm2,按以血清胱抑素C(Cys C)>1.03mg/L为肾功能损害标准分组,(Cys C)>1.03mg/L为阳性组,(Cys C)<1.03mg/L为阴性组。扫描结束后获得弥散加权图像,利用MR主机内带软件重建ADC图,随后在得到的ADC图中勾画出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的性质选用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所有正常者和研究病例在不同b值下的正常组、阴性组、阳性组ADC值,ADC500值分别(3.16.±0.010)mm2/s、(2.81±0.052)mm2/s、(2.52±0.083)mm2/s,阳性组与正常组、阴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ADC800值分别(2.75.±0.049)mm2/s、(2.72±0.012)mm2/s、(2.17±0.023)mm2/s,阳性组与正常组、阴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DWI在肝硬化后早期肾功能变化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方法,以提高肺挫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42例肺挫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2例肺挫伤中,首次检查中X线作出诊断的37例,漏诊5例,占11.9%;CT均能作出正确诊断,而且CT比X线更能详细地显示肺挫伤的程度及并发症诊断。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肺挫伤及其并发症可作出正确诊断;根据临床尽早应用CT检查,可提高肺挫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有效分析颈部淋巴结的CT与MR的各种检查方法,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05年3月~2008年4月间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明确诊断患者300名,对所检查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数据做了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CT的检查中,转移性淋巴结中等度均匀性强化占70%以上,有中心坏死的淋巴结占有的比例虽然少,但具有很高的影象特异性.在MR检查中,组织间的分辨率高,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比例,尤其对可疑淋巴结ADC的值测定,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09±0.11)×10-3mm2/s左右;在MR波谱分析中,肿大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的代谢产物,胆碱和肌酸的数值明显增高.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致颈部早期淋巴结转移非常多见,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分析转移性淋巴结的CT与MR的影像诊断,采用科学的检查方法,正确认识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影像学特点,对有效地鉴别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非常重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CT平扫定量参数测量鉴别脑水肿背景下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征(P-SAH)与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H)的可行性。方法:105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P-SAH组(15例)、D-SAH组(30例)、对照组A(血红蛋白正常者30例)及对照组B(血红蛋白升高者30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和CT资料。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脑沟裂内血管区及其邻近脑白质的CT值,计算两者的差值(D),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CT图像上P-SAH组和D-SAH组均表现为脑沟裂内血管区与脑白质密度的差异较对照组增大、两者对比更明显。脑沟裂内血管区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及D值在4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SAH组脑沟裂内血管区的平均CT值为(53.26±5.50)HU,显著高于与其它3组(P<0.05);P-SAH组脑沟裂内血管区的CT值与对照组B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2±5.38) vs. (41.91±1.30)HU;P>0.05]。P-SAH组、D-SAH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脑白质CT值分别为(26.42±2.10)、(30.11±0.77)、(29.91±1.25 )和(30.37±1.31)HU,P-SAH组明显低于其它3组(P均<0.05),其它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沟裂血管区与脑白质CT差值在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AH组与对照组B之间,以差值大于13.35HU为界值来判定P-SAH,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敏感度84.6%,特异度90.0%;P-SAH组与D-SAH组之间,以差值小于18.15HU为界值来判定P-SAH,AUC为0.762,敏感度76.9%,特异度70.0%。结论:脑沟裂血管区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及两者的差值对判断弥漫性脑水肿背景下P-SAH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资与D-SAH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9.
易海玲  陈剑贤  孙占友  车友谊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53-1155
目的:探讨二氯乙垸中毒性脑病的DWI表现.方法:对7例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行头颅常规MRI 及DWI检查,并测量病灶的ADC值.结果:7例均可见双侧额颞枕顶叶皮质下及白质、小脑齿状核、豆状核、丘脑、外囊和内囊等区域异常信号,常规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DWI上呈高信号.轻症患者(5例)ADC图上病灶呈高信号,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CT影像特征性表现,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临床确诊的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都使用GE-Brightspee-16排CT机扫描,部分病例螺旋CT强化扫描,同时选取胰腺CT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以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和胰腺内部密度改变未主.分析结果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8例,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密度均匀降低,轮廓模糊;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5例,胰腺内均有范围不等低密度区,渗出液明显,范围广泛累及腹腔及腹膜后间隙;并发症,合并胰腺假性囊肿7例,合并胰腺脓肿5例,合并肝脓肿2例;CT诊断无阳性表现3例.诊断准确率95.5%.结论 CT是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现和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这也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提供指导的作用.但少数轻微病例CT影像学无典型征象,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尿淀粉酶化验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