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Gd-DTPA)和不同b值对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和61例临床怀疑肝肿瘤的患者,均行增强前、后两次DWI扫描,对比分析DWI图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最终44例患者共56个病灶和20例正常肝志愿者纳入研究,分为正常肝组(20例),肝囊肿组(16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组(14个病灶),肝细胞癌(HCC)组(15个病灶),肝转移瘤组(11个病灶)。相同b值下比较,增强前后两次DWI各组SNR值、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DWI所得平均ADC值较增强前DWI所得平均ADC值有所减小,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比较,增强后DWI各组的SNR值、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ADC值差异除肝囊肿组、转移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DC值随b值增大而减小。结论钆对比剂Gd-DTPA对肝脏DWI图像质量和ADC值无显著影响,注射钆对比剂后5 min行肝DWI是可行的;在满足肝DWI图SNR和CNR的前提下,选择小b值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氢质子波谱分析(1 H-MRS)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腹腔注射CCl4溶液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并进行DWI和1 H-MRS检查。DWI使用SE-EPI序列(b1=0s/mm2,b2=600s/mm2),1 H-MRS使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PRESS)序列(TR 1500ms,TE 35ms),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胆碱(Cho)和脂质(lipid)波峰下面积的比值(Cho/lipid)。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兔划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轻度-中度纤维化组(S1-S2)和重度纤维化及肝硬化组(S3-S4),比较不同组间ADC值和Cho/lipid变化规律。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依次降低(P<0.01),Cho/lipid依次升高(P<0.05);重度纤维化及肝硬化组与另两组ADC值及Cho/lipi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和1 H-MRS具备一定的定量肝纤维化及检测重度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 例经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MDCT 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 反应蛋白(CRP)。结果 按照Lupi-Herrea 分类法,Ⅰ型10 例,Ⅱ型9 例,Ⅲ型8 例,Ⅳ型5 例;共累及血管134 支,狭窄- 阻塞型112 支;扩张型8 支;混合型14 支。受累血管管壁最大厚度范围为1.3-8.6 mm(平均3.65±1.58),活动期管壁最大厚度约2.7-8.6 mm(平均5.24±1.59),明显大于非活动期1.3-6.0 mm (平均2.93±0.92)(P<0.05)。增强扫描活动期管壁强化8 例(80.0%),非活动期管壁轻度强化2 例(9.0%),非活动期管壁钙化 7 例(31.8%)。结论 MDCT 能准确判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分型、分期及病变范围,可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s,GBCAs)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二者之间是否为因果相关以及关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材料与方法检索Pub Med、Wiley O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OR值及95%CI,并进行累积Meta分析,采用希尔标准(Hill’s criteria)证明是否为因果相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6398例患者,其中3篇由于NSF发生例数为0而未能纳入最后的定量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钆对比剂暴露可能会增加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发生的风险(OR=16.50,95%CI:7.46~36.53,P0.01),其中包括钆双胺(OR=20.04,95%CI:3.72~107.78,P0.01)。希尔标准相关证据基本达到,表明二者之间为因果关系。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2007年之后OR值呈减小趋势。结论钆对比剂暴露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之间较强相关,且该相关性为因果关系,其关联强度在2007年之后较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PMES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PMEST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MEST临床、病理及CT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组病例年龄11~38岁,平均19岁,其中男∶女=8∶2。结果:10例PMEST病灶均局限于前纵隔,居中4例,偏右/左侧6例;最大径为6.9~15.0cm,平均10.7cm;局部边界不清,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呈"蜂窝状"低密度为主,CT呈低密度区,组织学检查,镜下见大片粘液和坏死;CT呈等/稍高密度间隔和实质部分,镜下见大量纤维增生。1例病灶内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间隔和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其中4例行延迟扫描可见间隔和蜂窝轻微延迟强化,组织学检查镜下见蜂窝内富含粘液样基质以及黏液样变性。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纵隔大血管及心脏均不同程度受压、推移。上腔静脉受侵2例,左头臂静脉受侵2例;7例合并心包积液,4例合并胸腔积液。所有病例AFP均显著升高(>1000ng/ml)。结论: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巨大肿块,CT平扫及增强呈"蜂窝状"改变,延迟扫描间隔和蜂窝延迟强化,结合AFP明显升高应考虑PMEST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D/C)心室壁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心室容积及心室功能变化的相关性,以期通过纤维化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方法 搜集依据最新ARVD/C诊断指南确诊并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定量测量心室容积和功能,包括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心室收缩末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及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并分别计算左心室壁、右心室壁及总体心肌纤维化指数,评估其纤维化严重程度.分析心肌纤维化指数与心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35例患者确诊为ARVD/C且行CMR检查,CMR评估ARVD/C患者的LVEF为(48.39±11.10)%,LVEDVI为(111.14±28.66) mL/m2;RVEF为(33.51±13.19)%,RVEDVI为(174.74±64.36) mL/m2.CMR评估左心室壁心肌纤维化指数为(19.7±28.4)%,右心室壁心肌纤维化指数为(50.9±37.7)%,总体心肌纤维化指数为(26.8±28.9)%.左心室壁心肌纤维化指数与LVEF间呈负相关(r=-0.669,P<0.01),右心室壁心肌纤维化指数与RVEF间呈负相关且相关程度高(r=-0.874,P<0.01);总体心肌纤维化指数与LVEF、RVEF间亦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P <0.01)、-0.835(P <0.01).右心室壁心肌纤维化指数、总体心肌纤维化指数与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P <0.01)、0.847(P <0.01).结论 CMR可以全面评价ARVD/C患者心肌组织特征变化及心脏功能改变;CMR显示的心室壁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回波时间(TE)对脑实质谱线信噪比(SNR)、基线稳定性及代谢物相对定量的影响。方法:36例受检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颈联合阵列线圈。每位受检者行2~7次不等的单体素PRESS序列1 H-MRS采集共得到132条谱线。检查参数为TR 1500ms,NSA 64次,TE 35ms或者144ms。选取其中同一感兴趣区除了TE之外所有参数相同的配对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SNR和基线稳定性。把所有数据按照TE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Cr SNR,NAA/Cr及Cho/Cr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TE为35ms较TE 144ms所获谱线SNR(Z=-5.099,P<0.000)高但基线稳定性差(Z=-5.099,P<0.000)。TE为35ms组较TE 144ms组平均Cr SNR(48.54±19.5,29.9±19.4)更高(t=-4.471,P<0.000),平均NAA/Cr(1.56±0.27,1.73±0.36)降低(t=2.325,P=0.022),平均Cho/Cr(0.89±0.19,0.97±0.24)未见统计学差异(t=1.575,P=0.118)。结论:短TE(35ms)谱线SNR高且能显示更多代谢物,而长TE(144ms)有助于改善不稳定的基线,提高NAA/Cr比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动态增强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观察指标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形态、边缘、大小、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模式.结果 肿瘤大小约1.5~13 cm,平均(5.8±2.1)cm.15例有周围性胆管扩张,5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13例有淋巴结肿大.平扫时肿块呈低密度.动态增强时,动脉期有20例、门脉期有21例见肿块周边环状强化,延迟期有26例可见肿块中心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动态增强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基于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计算出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头颈部鳞癌(HNSCC)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HNSCC及良性淋巴结增生(LNH)患者46例临床资料,其中26例确诊HNSCC患者(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为A组,20例确诊LNH患者(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1岁)为B组.所有患者均进行3.0 T MR扫描,并于MR检查结束后2周通过手术或穿刺取得病理结果.IVIM-DWI采用13个b值.使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间D,D*,f和ADC值,用ROC曲线评价ADC、D和D*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共检出33个淋巴结,B组共检出22个淋巴结(最小直径均>5 mm).A组ADC值为(1.08 ±0.26) ×10-3mm2/s,和B组(1.25 ±0.19)×10-3mm2/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A组的D值为(0.57 ±0.12)×10-3mm2/s,B组为(0.74±0.21) ×10-3 mm2/s,A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1).A组的f值为0.20 ±0.02,B组为0.32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D*值为(120.89 ±26.94)×10-3mm2/s,B组为(68.78±17.71)×10-3mm2/s,A组较B组显著增高(P<0.01).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大于D值(0.78)和ADC值(0.67).结论 IVIM DWI技术在HNSCC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中是可行的,恶性淋巴结中降低的D值反映了高核浆比,而升高的D*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恶性淋巴结增多的新生血管与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