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尧亲民  郑芳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6):334-335,F004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检测痕量DNA细胞色素P45017α酶基因MspA1Ⅰ多态性的方法。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引物扩增短DNA片段(208bp),替代扩增长DNA片段(459bp)的Garey法,检测痕量模板DNA的CYP17基因多态性。结果得到了稳定的、重复性良好的目的DNA片段,使MspA1Ⅰ多态性分型简便,易行。结论 提示可将扩增的短DNA片段替代长DNA片段的原理和方法推广应用于其他痕量DN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特色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控作用来系统纠正疾病造成的机体失衡。中药在治疗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某些复杂疾病方面相对西药(通常是单一化学成分药物)有独到优势。但以天然动植物为来源的中药在质量控制和疗效科学依据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中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目前,组合治疗现代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会。提出应用现代组合成分药物和组合治疗新概念,科学阐明中药药效的学术观点;并提出综合应用蛋白质组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新兴科技从中药中开发现代组合成分新药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普伐他汀对自发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血浆NO浓度和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普伐他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 6周龄大鼠随机分为:自发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普伐他汀治疗组3组,每组18只.前两组正常饮食,普伐他汀治疗组在正常饮食中加入普伐他汀(100 mg·kg-1·d-1).分别于10、20、30周测量各组鼠的体质量、摄食量,并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浆中Nox及瘦素的浓度;于30周龄处死各组大鼠,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自发糖尿病组大鼠各时段体质量、摄食量明显增加;瘦素水平和IR值明显增高;20和30周龄大鼠血浆Nox平均浓度明显降低;视网膜变薄,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视杆细胞的膜盘排列紊乱,间隙增宽.而普伐他汀治疗组各时段体质量、摄食量被明显控制;血浆Nox浓度无明显下降;20和30周龄大鼠疫素水平和IR值的提升被显著削弱;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都不明显.结论 普伐他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发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的增加;能够降低血中瘦素水平;提高血浆中Nox浓度,阻止糖尿病的发展.同时,普伐他汀能够控制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对大鼠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在脊髓骶段横切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和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比较激动辣椒素受体后上述突触电流的变化;观察激动辣椒素受体对SDCN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结果辣椒素受体被其特异性激动剂辣椒素(1μmol.L-1)激动后,自发EPSCs(sEPSCs)的频率和振幅均有明显增加(P<0.05,n=17)。在河豚毒素(0.5μmol.L-1)存在的条件下,辣椒素明显增加微小EPSCs(mEPSCs)的频率(P<0.01,n=13),但对mEPSCs的振幅无影响(P>0.05,n=13),提示辣椒素的作用在突触前。辣椒素也明显增加动作电位发放(P<0.05,n=19)。上述作用均可被辣椒素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apsazepine(10μmol.L-1)阻断。辣椒素也增加GABA能的自发IPSCs(sIPSCs)的频率(P<0.05,n=20),但对其不依赖动作电位的微小IPSCs(mIPSCs)的频率或振幅均无作用(P>0.05,n=9)。结论在SDCN,辣椒素受体主要表达于兴奋性突触终末;激动辣椒素受体影响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活动,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和调制。  相似文献   
5.
长效阿片受体激动剂美沙酮对阿片依赖的有效治疗提示,慢启动长效多巴胺受体(DAT)抑制剂很可能对精神兴奋剂成瘾具有潜在治疗作用。为验证此假设,我们成功地研制出慢启动长效DAT抑制剂CTDP32,476,并进一步研究其在成瘾性动物模型中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1)腹腔注射(ip)CTDP32,476(10 -20 mg.kg-1)可缓慢但长时间增高伏隔核内细胞外多巴胺浓度;(2)无药物史的老鼠不能自身给药CTDP32,476,但能自身给药可卡因;(3)将可卡因自身给药的老鼠转换为CTDP32,476自身给药后,自身给药行为表现为低频率、不规则、并随时间进行性降低;(4)与相同剂量的可卡因相比,CTDP32,476在累进比(progressive -ratio)的自身给药模式下,为获得药物的断点(break -point)明显较低;(5)将可卡因自身给药的老鼠给予CTDP32,476前处理后,CTDP32,476产生了剂量依赖性、长时间( -24 h)地抑制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研究提示,(1)慢启动长效DAT抑制剂CTDP32,476的成瘾性低于可卡因;(2) CTDP32,476对可卡因或其他精神兴奋剂的成瘾性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检测痕量DNA细胞色素P45017α酶基因MspA1I多态性的方法。方法利用自行设计引物扩增短DNA片段(208bp),替代扩增长DNA片段(459bp)的Garey法,检测痕量模板DNA的CYP17基因多态性。结果得到了稳定的、重复性良好的目的DNA片段,使MspA1I多态性分型简便,易行。结论提示可将扩增的短DNA片段替代长DNA片段的原理和方法推广应用于其他痕量DNA多态性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JT8基因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减低。方法:利用逆转录PCR(RT-PCR)与Northern杂交技术对运用微量材料系列性基因表达(SAGE)技术建立的两个SAGE标签库(JT与WY)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验证。以管家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肌动蛋白(β-actin)的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比较了在JT库中表达水平比在WY库中高8倍的JT8标签对应基因的表达。结果:RT-PCR与Northern杂交的结果与SAGE技术的研究结果一致,SAGE标签JT8对应基因在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减低。结论: SAGE实验的研究方法是可靠的,其实验结果也是可信的,JT8基因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降低。SAGE实验的研究数据可以为将来进一步寻找新的致病基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用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CGP52432阻断,观察谷氨酸突触终末上的GABAB受体被周边GABA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2432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增加刺激引发的EPSCs(eEPSCs)幅度;改变配对刺激的两个EPSC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并激发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但CGP52432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无影响。结论位于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前的GABAB受体受周边GABA调控。这种影响参与调节谷氨酸释放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胚胎干细胞包括来自囊胚内细胞群的ES细胞和来自胚胎原始生殖嵴的EG细胞,其中ES细胞维持不分化传代培养已达80代。由于这些细胞具有高度复制能力及多向性分化潜能,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表面分子标记和鉴定方法、诱导分化及其应用前景,以及当前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局部缓释IUdR治疗恶性星形细胞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局部缓释125碘标记的 5-碘脱氧尿苷(I U dR)的作用.方法为了控制释放125碘-IUdR,合成了25 μCi的羧基苯氧丙烷:癸二酸(PCPP:SA)(20:80)125碘-IUdR聚合体.体外将合成的三聚体缓释剂(10 mg PCPP:SA) 置于37℃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孵育不同时间后移出溶剂并置换为新的PBS,将移出液于放射计数器上测量数值.在体研究采用雄性裸鼠(6周)颅内接种U251人恶性星形细胞瘤及皮下接种对比研究.将颅内荷瘤鼠瘤腔内及皮下接种肿瘤组织内分别应用三聚体缓释剂及空白缓释剂,于不同时间分别测量动物头颅及皮下结节的放射活性,间接定量研究缓释状况;采血了解全身代谢情况.对于多聚磷酸酯(PPE)缓释剂研究采用皮下肿瘤结节内局部应用并测量其缓释的方法,放射自显影研究及全身不同器官缓释剂的吸收代谢研究采用接种后2、4和8 d收集标本,分别行切片放射自显影和器官放射活性测定.结果体内和体外研究均显示PCPP:SA缓释剂对125碘-IUdR的控制性释放作用,尤其在体研究分别显示颅内和皮下接种的肿瘤组织对标记的IUdR的释放程度存有极大的差异,提示颅内局部应用的优越性.放射自显影定性研究显示了随距离的增加被标记的IUdR的递减趋势,为确定缓释剂施放部位和间距提供了参考数据.各主要脏器放射性测定的结果显示早期小肠内放射性较高,其次为脾脏,提示IUdR主要的代谢渠道,为处理应用其而可能引发的其他脏器损害或作用提供了线索.结论放射标记的IUdR缓释剂主要集中在接种部位且缓释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