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是辐射中度敏感组织之一,受到一定剂量射线照射后,组织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酶的活性、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并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使组织细胞呈渐进性和持久性的退行性改变及坏死,严重者形成创面难愈合的放射性溃疡,治疗上颇为困难。本文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防护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的微粒皮移植术运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 16例Ⅱ度及Ⅲ度烧伤患者经早期清创后,以脱细胞猪皮为覆盖物行自体微粒皮移植.在精心护理的同时,观察覆盖的脱落情况以及创面修复状况.结果 手术进行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后,脱细胞猪皮与创面粘贴良好,21~28d后脱细胞猪与创面逐步分离,创面完全愈合.创面裸露少见,瘢痕较轻,外观和弹性均较理想.结论 脱细胞猪皮可成为微粒皮移植术的理想覆盖物,能使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β_1整合素表达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难愈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与对照组(48只),实验组建立大鼠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皮肤深Ⅱ度热力烫伤创面模型。分别于伤后1 d、3 d、7 d、14 d、21d、28 d、35 d记录创面变化,并取创面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长,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β_1整合素的检测发现,照射及烫伤后1 d、3 d、7 d、14 d、21 d的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I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射及烫伤后28 d、35d的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IOD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愈合时间相对缓慢,且在愈合过程中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增殖分化延迟,可能是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延迟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游离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治疗烧伤后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深度烧伤后骨外露病人分别进行VSD引流联合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结果 经过VSD引流联合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的35例45处深度烧伤后骨外露病人外露骨全部封闭,治愈率100%,治疗良好率88.6%.结论 VSD联合游离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治疗烧伤所致骨外露取得满意效果,此术式是处理烧伤后骨外露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指严重损伤导致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类型,理想的治疗方法应以恢复患者手指的感觉和屈伸功能,尽可能保留手指的长度,同时恢复手指的外形为目的.1991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采用多种皮瓣修复198例患者手指严重损伤,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联合疤痕软膏对术后切口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期间,对行美容及整形小手术的48例患者中,自愿接受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联合疤痕软膏治疗术后切口的25例患者于用药后6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形态并测量瘢痕的宽度.结果 25例患者中切口无瘢痕增生23例,瘢痕增生2例,切口处平整、柔软,瘢痕宽度平均约1.5 mm.结论 应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联合疤痕软膏疗效好,易操作,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可明显预防术后切口瘢痕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肢体撕脱伤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10年-2013年收治的28例肢体撕脱伤患者均采取反取皮植皮术治疗,即将撕脱皮肤原位缝合后,用取皮机原位收中厚皮片,并于清创后一期游离移植于撕脱伤创面,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创面修复效果。结果28例患者创面均一次性修复,其中22例患者的皮片成活率为100%,6例患者的皮片成活率为85%。随访1年,除4例患者失访外,其余24例患者的患肢外形与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反取皮植皮术修复肢体撕脱伤创面操作简便易行,且创伤小、愈合快,肢体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田毅  郑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170-1173
WD40重复蛋白(WD-repeatprotein40)家族是由约40-60个氨基酸构成其结构域的超级大家族。绝大部分WDR40蛋白家族由4—16个WD重复序列构成,WD重复序列又由甘氨酸.组氨酸(glycine—histidineacid,GH)-肽和色氨酸-天门冬氨酸(tryptophan—asparticacid,TA)二肽之间的约40多个氨基酸组成[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随微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为表皮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42只,于背部制作1.5cm×1.5cm自体全层皮肤原位移植模型。按取材时间点随机分成7组(G1~G7组),每组6只,分别为术后第1、3、5、7、14、21和30天;各组术前取材作对照。在各时间点大体观察移植皮片情况;于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切取皮片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及整合素β1和基因物质p63阳性细胞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G5、G6组各有1只动物移植皮片周围感染,其他各组移植皮片均成活良好。G1~G4组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细胞逐渐增多,G5~G7组上皮化程度越来越高,纤维细胞含量越来越少。各组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率低于基因物质p63,但随观察时间延长变化规律相似。阳性细胞在移植皮片中的排列结构紊乱,分布到表皮各层,从G6组开始逐渐集中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但在表皮的其他各层仍然有阳性细胞。G1组阳性细胞率开始逐渐减少,G2组达到最低,然后逐渐增加,G1~G3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组接近术前(P>0.05);G6组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G5~G7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干细胞在自体全层皮片移植成活过程中,数量逐渐减少后增加,至超过正常,后又逐渐减少;在分布上开始紊乱,几乎分布表皮各层,后又趋向正常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在其背部制作随意皮瓣后,分别在皮瓣的皮下注射0.25ml(0.1IU/kg)的rhGH(实验组)和0.25ml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并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的皮瓣成活率及皮瓣的中段、远段的血管密度和VE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皮瓣血管的再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rhGH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皮瓣血管的生成,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