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的CT表面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CT及B超资料,讨论CT表现特点与病理的关系。结果:21例囊性畸胎瘤均显示脂肪密度区。11个“浮球征”,9个脂液平面,10个囊壁钙化呈点状、条块状,4个分房间隔内钙化,2个囊内骨化影和软组织混杂密度影,3个未见钙化影。5例发生蒂扭转。结论:CT能显示良性囊性畸胎瘤的特殊表现,反映其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报道数字化成像(Digital Spot Imaging)系统,简称DSI,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12805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数字化点片成像钡餐的优点,它与普通X光机常规钡餐检查的比较,肯定了DSI操作方便,图像清晰,点片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常规检查点片,尤其是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第二代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前瞻性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右心室功能分析的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 连续48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和MRI心功能检查。冠状动脉成像使用DSCT序列扫描模式联合前瞻性ECG管电流调制技术,总扫描窗宽设为30%~90%R-R间期,依据心率在70%(心率≤70次/min时)或40%(心率> 70次/min时)R-R间期全电流输出,其余间期使用全电流的20%输出。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分法为基础,将冠状动脉分为16段,用4分法对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以5%的R-R间隔重建扫描数据进行右心室功能分析,记录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及射血分数(RVEF)值,并以MRI所测得的相应数据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患者顺利完成了DSCT冠状动脉成像、右心室功能分析和MRI右心室功能分析。共评价冠状动脉558段,其中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6.42%,平均辐射剂量为(2.82±0.55)mSv。DSCT与MRI所测的RVESV、RVEDV和R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种检查的RVESV、RVEDV和RVEF值有很高的相关性(r=0.89、0.89、0.87,P> 0.05)。结论 第二代DSCT前瞻性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用于兼顾冠状动脉成像及右心室功能分析的"一站式"检查,冠状动脉可诊断率高,右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平均辐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钱波  李强  徐烈富  孟名柱  潘昌杰  钱农   《放射学实践》2013,(12):1283-1286
目的:探讨Minidose技术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左心室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检查。DSCT采用序列扫描模式,总扫描时间窗35%~95%R—R间期,其中40%~70%R-R间期时为全电流输出,数据用于冠状动脉重建,其余间期使用全电流的20%输出,数据用于左心室功能分析。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法,将冠脉图像分为16段,并采用4级法对每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将DSCT检查时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LVEF值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顺利完成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分析。共评价冠状动脉525段,其中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7.53%(512/525),平均辐射剂量为(3.75±0.89)mSv。DS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0.05),且两者相关性好(r=0.68)。结论:Minidose技术可以用于DSCT冠状动脉成像兼顾左心室功能分析的“一站式”扫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左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平均辐射剂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血管造影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数字减影(DSA)造影检查。分析了100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IADSA)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00例全脑血管造影的总阳性率为69%(69/100)。结论:认为IADSA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定性、定位正确率高,图像清晰,并发症少,在神经介入放射的诊断及治疗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PEComas)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包括发病部位、直径、包膜、强化特点和病灶周围情况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肝左叶6例,右叶3例,尾状叶1例;瘤灶最大直径:3cm以下3例,3cm以上7例;平扫表现:密度(信号)不均7例,含脂肪成分6例,有完整包膜7例,有钙化2例,病灶内出血1例;增强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9例(均质强化3例,边缘向中心性强化6例),强化不明显1例,肝动脉穿行于肿瘤内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呈等或稍低密度(信号)10例,门静脉左支受累3例。结论 CT和MRI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仍需与肝癌、肝血管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低电压、等渗低浓度和低容量碘对比剂检查方案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共36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而准备行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步进-发射(step-and-shot,SAS)扫描方案,注射高浓度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63~85 ml,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观察组23例,使用低电压SAS扫描方案,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择不同的管电压,即管电压100 kV(BMI≥25 kg/m2)或80 kV(BMI<25 kg/m2),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l),低容量注射45 ml,采用迭代重建算法。两组患者扫描时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4D CareDose)。两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法评价;辐射剂量以剂量长度乘积(DLP)与胸部系数k的乘积为依据计算;两组摄入的总碘量以碘浓度与注射容量的乘积计算;肾功能变化以检查前和检查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百分比计算。结果 32例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789±0.598)和(3.708±0.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2.88±4.53)和(13.67±2.08)、(11.9±5.0)和(12.6±5.1)、(12.78±3.15)和(13.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LAD(10.94±1.31)和(11.27±1.81)、RCA(10.38±1.90)和(11.01±2.26)、LCX(11.71±3.15)和(12.49±3.62),两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辐射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了61.75%,分别为(1.09±0.19)和(2.85±0.59)mSv,观察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0,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碘摄入量分别为(2.71±0.37)和(1.22±0.00)g,观察组降低了5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62,P<0.05)。碘对比剂注射后72 h内血清肌酐清除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分别为(11.89±4.98)%和(28.7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4,P<0.05)。结论 "三低"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总用碘量和辐射剂量,对肾功能影响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超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采用PVA微球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栓塞后观察甲状腺功能及大小的变化。结果:2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均成功。随访3-12个月,血清FT3中位值自17.1pmol/L降至7.44pmol/L,FT4中位值自51.1pmol/L降至23.3pmol/L(P<0.01),甲状腺明显缩小,4例停服抗甲状腺药物,17例服少量抗甲状腺药物维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为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