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9篇
特种医学   1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翻转带放置方法时多翻转空间标记脉冲技术(SLEEK)非对比剂增强肺动脉血管成像的效果,探讨肺动脉SLEEK-MRA最佳翻转带放置方法。方法:将40例无肺动脉及肺部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5T MRI扫描仪对所有志愿者行肺动脉SLEEK-MRA扫描,每例志愿者分别采用“+”字交叉法和肺野平行放置法放置翻转带,扫描完成后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4分法对肺动脉4级分支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干的对比信噪比(CNR)及信号信噪比(SNR)。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Cohen's Kappa检验评估2位医师之间判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40例志愿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两位读片医师对肺动脉4级分支(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叶间动脉和段间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分别为0.931、0.880、0.778和0.778)。在肺野平行放置法MRA图像上,两位医师对肺动脉4级分支的图像质量评分的均值分别为2.71±0.52、2.67±0.34、2.48±0.29和2.44±0.21,均高于“十字”交叉法(分别为2.17±0.41、1.79±0.34、1.43±0.15和0.72±0.3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干的CNR及SNR,在肺野平行放置法图像上(CNR:524.81、 470.65、428.71;SNR:539.31、486.14、436.12)均优于“十字”交叉法(CNR:289.58、302.81、285.71;SNR:310.14、314.01、3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肺野平行放置法设置翻转带进行SLEEK-MRA肺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外周小分支动脉,成像效果较佳,可作为临床上SLEEK-MRA检查时的常规翻转带放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针对CT和MRI上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提出了新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 2010版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肾上腺部分的更新。由腹部放射科医师和1位内分泌外科医生组成的肾上腺亚组委员会制定了该方案。该方案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达成共识。该方案依据患者的特征和图像的特点对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进行分类。对于每种特定的组合,总结良性或惰性的特征(足以终止随访),并提出后续管理建议。该方案涵盖了很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理及临床情况,旨在通过提供肾上腺偶发肿块的管理意见以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影像学的研究日益深入,在欧美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文章成为国内研究者的共同追求。精确的统计结果是优秀期刊文章的基本需要。但是我国不少影像学论文的统计存在问题。我们总结欧美影像学期刊高质量文章常用的影像统计方法,同时结合多年发表欧美影像期刊的经验简要解析常用影像学统计方法,并引用举例探讨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 H-MRS)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在其右侧大腿内侧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浮液各约0.2 mL,制备成荷瘤兔,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氢质子波谱成像扫描,采用单体素(SVS)点分辨表面定位序列(PRESS)扫描,TR 1500 ms,TE 144 ms,激励次数8。扫描后第2天在磁共振导引及监视下行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消融治疗后分别于第7、10天再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 MRS扫描,扫描参数与术前一致。观察磁共振常规扫描术前与术后肿瘤信号特点的变化;术前与术后 MRS波谱扫描谱线的质量、特点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将扫描所得的数据利用机器自带的functool功能软件在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分析,利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肿瘤组织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1 WI)和明显的高信号(T2 WI),术前肿瘤组织Cho 峰为第一高峰,Lipid 峰为第二高峰,Cr峰为最小峰;而术后消融坏死的肿瘤组织Lipid峰变为第一高峰,Cho 峰较术前明显下降而成为第二高峰,Cr 峰还是最小峰;术前Cho/Lipid峰高值的比值为1.2539±0.3537,峰下面积的比值为1.1357±0.2684;术后7天和10天Cho/Lipid峰高值的比值分别为0.3027±0.1132,0.3125±0.1087;峰下面积的比值分别为0.2589±0.1086,0.2673±0.1145。术后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用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有意义,治疗早期肿瘤实质的Cho峰较术前明显下降,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次大会的非血管介入的内容有多个单元进行讨论,较为分散,本文编译分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IDEAL-IQ序列评价“接力赛”电针法对腹型肥胖女性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价值。方法:20例腹型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其中对照组9例,电针治疗组11例,电针治疗组采用“接力赛”电针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20例受试者均行腹部MRI扫描,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测量每位受试者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值,记录治疗前后20例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前、后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MI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肝段(Ⅰ、Ⅱ、Ⅲ、ⅣA、ⅣB、Ⅴ、Ⅵ、Ⅶ、Ⅷ)的PDF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Ⅱ、Ⅲ、ⅣA、ⅣB、Ⅴ、Ⅵ、Ⅶ、Ⅷ段的PDFF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肝段的PDFF值分别下降2.5%、3.1%、2.1%、4.2%、1.8%、2.1%、2.3%、2.2%、3.2%。对照组各肝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DF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接力赛”电针法可以有效降低腹型肥胖女性的肝脏脂肪含量,磁共振IDEAL-IQ序列可以评价肝脏各段脂肪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胃底间质瘤的增强MSCT影像特征,探索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49例胃底间质瘤的增强MSCT征象。统计病变数目、大小、生长方式、有无溃疡、有无坏死、有无消化道出血、外生型是否侵及胃脾韧带、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强化程度。根据病理危险度分级,对比分析上述MSCT征象;并与文献中胃间质瘤和小肠间质瘤的CT征象对比分析。结果:最大径>5cm与≤5cm的胃底间质瘤的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0.709)。腔内生长、腔内外生长、腔外生长的胃底间质瘤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r=0.317)。有、无溃疡的胃底间质瘤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0.459)。有、无坏死的胃底间质瘤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0.561)。与小肠间质瘤比较,危险度为高危或非高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RR=2.096);生长方式、有无溃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胃间质瘤相比,生长方式、有无溃疡、有无坏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结论:胃底间质瘤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高危险度的病灶较大(>5cm)、腔外生长为主,溃疡、坏死发生率较高。胃底间质瘤危险度为高危的概率高于小肠间质瘤。与胃间质瘤不同,胃底间质瘤以腔内生长多见,腔内生长者以中危险度及以下为主,胃底间质瘤更容易出现溃疡、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前列腺肿瘤的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影像表现,探讨RS-EPI在前列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3.0TMRISS-EPI和RS-EPI检查并经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由两位影像医生在不提供任何临床及MRI序列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的病灶显示清晰程度、几何变形、空间分辨力、诊断信心四个方面按5个等级(1~5分)进行独立评分,由第三位影像医生在工作站上半定量测量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EPI序列上病灶显示清晰程度(K=0.649,P〈0.001)、图像变形(K=0.599,P〈0.001)、空间分辨力(K=0.768,P〈0.001)、诊断信心(K=0.622,P〈0.001)等方面,两位医师的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S-EPI序列上,病灶显示清晰程度(K=0.587,P〈0.001)、图像变形(K=0.554,P〈0.001)、空间分辨力(K=0.640,P〈0.001)、诊断信心(K=0.597,P〈0.001)等方面,两位医师的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S-EPI和sS-EPI序列的平均分值如下:病灶显示清晰程度分别为4.56和3.85分,几何变形分别为4.34和3.28分,空间分辨力分别为4.41和2.84分,诊断信心分别为4.34和3.74分,SNR分别为173.49和234.78,对比度分别为6.29和7.23,CNR分别为144.98和202.13。结论:基于RS-EPI序列的高分辨力DWI与SS-EPI序列相比明显提高了图像质量,更有利于前列腺肿瘤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摘要】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下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见。②早期以胸膜下斑片状、结节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GGO)多见,常见血管充血增粗穿行,也可表现为GGO合并实变及纤维化;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发展为双肺多叶受累的GGO与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也可呈“铺路石征”,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白肺”,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吸收缓解期可见病灶范围缩小,伴较多纤维化病灶。CT演变特征可为早期诊断与鉴别、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时防控、诊疗决策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CT引导下肺结块病变的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采用电磁导航辅助CT引导系统进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98例肺结块病变的病例资料,记录扫描次数、辐射剂量、操作时间、穿刺次数等参数,记录穿刺成功例数、穿刺阳性例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8例患者,96例穿刺成功,成功率97.96%。其中81例患者可以判断良恶性,穿刺阳性率82.65%。平均扫描次数(1.24±0.59)次,平均辐射剂量(401.3±41.2)mGy·cm,平均操作时间(10.63±2.34)min,平均穿刺次数(1.35±0.70)次。15例发生气胸,气胸发生率15.31%,17例发生出血,发生率17.35%;无血胸及空气栓塞发生。结论:电磁导航系统在CT引导下肺结块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价值大,扫描次数和穿刺次数较少,辐射剂量较低,操作时间较短,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