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女,6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6h入院。入院查神经专科: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左侧鼻唇沟浅,见齿口角右偏,伸舌偏左,颈软无抵抗,左上、下肢肌张力低,左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弱,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较右侧减弱,左侧Babinski’s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34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头颅CT示:左侧颞叶脑梗死(陈旧性),脑萎缩。入院诊断:①脑血栓形成;②高血压病3级。患者入院后左侧肢体肌力进一步下降至O级。入院第3天复查头颅MRI见:右侧大面积脑梗死,左侧颞叶脑梗死(陈旧性)。考虑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因患者入院时间已超过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故给予降纤、脱水降颅压、活血化瘀、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和康复治疗。于病程2个月时开始行神经干细胞(NSC)移植术。NSC移植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0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5-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北京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55岁;末次发病至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时间平均为3.4年。其中基底节病变39例,脑干病变3例,其他部位(丘脑、大脑半球)8例,累计多部位的病变6例。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1次/周,共计3次。采用美国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6月进行评定。主要评价6个方面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活动能力,行动能力,理解交流能力,社会认识能力。分值高表示功能独立性好。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患者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分显著高于移植前(99.86±7.61,95.84±7.51,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巢蛋白在已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中表达时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巢蛋白(nestin)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 在细胞分化的不同时间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在神经干细胞分化早期,巢蛋白表达仍呈阳性。随着分化的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逐渐发育成熟,巢蛋白表达渐渐减弱,到第7周时巢蛋白表达完全消失。结论 巢蛋白表达不仅是神经干细胞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出现在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早期,而且随着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其表达显著下降。体外培养情况下至分化的第7周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除常规治疗外,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1次/周,共3次,通过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随机选取同期20例采用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常规进行活血化瘀、营养神经、针灸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均于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分(FIM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FIM评分为(94.9±6.8)分,治疗后为(95.9±7.7)分 治疗组治疗前FIM评分为(94.8±7.4)分,治疗后为(99.7±7.6).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一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尽管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特赦区”,但有研究显示出宿主对神经干细胞存在排斥,从临床安全性考虑,加深神经干细胞移植免疫学的研究极其必要。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中枢内的体液免疫反应模式。 设计:病例分析。 对象:2006-09/2007-06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32例,均符合EL Escorial诊断标准,经影像学和Queckenstedt试验确定不存在蛛网膜下腔阻塞,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10)岁,其中有8例曾于6个月前行1个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干细胞取自流产胎儿的脑组织,产妇及家属均签署捐赠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1个疗程共行4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每次移植所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4.0×106个,1次/周,其中3次经腰穿途径,1次经脑实质内移植途径。于首次移植前和末次移植后分别配对采取脑脊液和晨起空腹血清各2 mL,用散射比浊法平行测定配对脑脊液和血清中的白蛋白、IgG、IgA、IgM浓度。 主要观察指标:以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浓度商来反映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检测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率。 结果:与细胞移植前比较,移植后32例患者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浓度商均明显增加(P < 0.05),脑脊液中IgG、IgA、IgM浓度均显著升高(P < 0.05)。移植前32例患者各类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率均< 0,未发现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移植后1例女性患者IgA鞘内合成率为24.3%,1例男性患者IgM鞘内合成率为7.0%,余30例患者仍未发现有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 结论:脑脊液内免疫球蛋白浓度升高是因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浓度商升高引起而非鞘内合成,植入物并未引起可以探测到的中枢内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10)标记的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脑梗死模型大鼠脑内移植后,MR示踪观察的可行性。方法大鼠脑梗死模型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大鼠同侧尾状核移植SP10和5-溴脱氧尿核苷(BrdU)双标记的NSCs;第2组对侧尾状核移植双标记的NSCs;第3组对侧尾状核移植未标记的NSCs。移植后1、3、5、7周后进行MR示踪观察,选择T2WI和梯度回波(GRE)序列,成像后相应时间点每组处死2只大鼠,取脑组织冰冻切片后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及BrdU染色。结果移植后1周MRI显示:移植标记细胞组在注射点处可见类圆形低信号影,未标记细胞组注射点未见异常信号影;3周后,第1组梗死皮层下可见线状低信号影;移植5周后,第2组沿胼胝体走行可见扇形低信号影,尖端指向病灶。GRE序列显示标记细胞较清晰,而T2WI显示梗死病灶和大鼠脑正常结构较清晰。相应时间点相应部位普鲁士蓝染色及BrdU染色可见阳性细胞,与MRI结果相符。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BrdU双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至大鼠脑内后可迁移到病灶区;MR成像能够在活体内连续示踪观察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两种方法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表型分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表型的诱导条件。方法体外扩增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将第3代细胞分为A组(对照组)、B组(加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1,25-二羟维生素D3的诱导组)和C组(在B组基础上加大鼠长骨骨折血肿浸出液诱导组),于诱导后第5、8、11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成骨样细胞标志分子(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并用von Kossa法检测培养物钙化情况。结果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小分子诱导培养5d后,部分发生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呈弱阳性表达,无钙质沉积;诱导8d后,发生形态学变化的细胞增多,呈集落生长,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表达增强,钙质沉积仍不明显;11d后,骨钙素开始表达,且出现钙质沉积。C组细胞表型变化与B组类似,但发生变化的细胞和钙质沉积的数量更多。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被小分子物质诱导为成骨表型;骨折血肿浸出液能够加强这一作用,可作为一种诱导成骨的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作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经典来源的骨髓组织,可随老化而致干细胞含量及其增殖能力显著降低^[1],而且其标本需要通过骨髓穿刺来获取,是一个侵袭性、有创伤、易污染的过程。因此,寻找新的MSC来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除常规治疗外,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1次/周,共3次,通过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随机选取同期20例采用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常规进行活血化瘀、营养神经、针灸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均于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分(FIM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FIM评分为(94.9±6.8)分,治疗后为(95.9±7.7)分;治疗组治疗前FIM评分为(94.8±7.4)分,治疗后为(99.7±7.6).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一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脑局灶性梗死模型,用于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长期观察。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进行假手术(第1组)、单纯结扎左侧大脑中动脉(MCA)(第2组)、同时结扎左侧MCA和颈总动脉(第3组)、同时结扎左侧MCA和颈总动脉伴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第4组)的方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结扎MCA采取经颞骨局部钻孔开颅,直接结扎MCA终段。通过对各组大鼠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墨汁灌注、氯化三苯四唑氮(TTC)染色、MR成像结果对各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经方差分析,P<0.01,其中第4组与前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第1、2组模型墨汁灌注、TTC染色及4周后MR I检查,均未见明显缺血性梗死灶;第3组结果显示梗死灶不稳定、体积较小[(18±10)mm3];第4组模型墨汁灌注、TTC染色观察梗死灶范围局限于大脑皮质,4周后进行MR I测量,大鼠梗死灶明显,体积相对稳定[(85±7)mm3]。第3、4组大鼠梗死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结扎大鼠同侧MCA和颈总动脉伴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制作的大鼠脑梗死模型,对大鼠创伤小,梗死灶的位置和体积恒定,可以为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